登录
从格罗托夫斯基到全息影像——现场艺术中的肉身化和非肉身化
暂无评分 作者:石可著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03月 ISBN:978-7-5689-0214-4 中图分类:N02 ( 自然科学总论 > 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 > 科学的哲学原理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书名页 目录页 引论 Ⅰ 肉身化 第一章 自我和主体性 第一节 肉身化的概念 1.在现象学视角中 第二节 自我 1.两种反思 2.肉身化自我 第三节 表演作为主体的自我 1.内部和外部 2.内部即外部:骨骼作为皮肤 3.阿尔托:行动中的形而上学 4.格罗托夫斯基:旅行者 第四节 目的和激荡 第二章 切实化和偶然性 第一节 边界的切实化 1.切实化 2.床上跳 3.边界的含义 第二节 可能性 1.肉身化现象学意义上的可能性 2.偶然性 第三节 三个案例 1.《最后的制作者》,偶然性作为主题 2.《第一千夜》、《美好的一天》,偶然性作为功能 第四节 现场性 第三章 地景作为生活世界 第一节 他者性:表演者和观众 第二节 表演中的自我作为他者 1.拥有 2.时间 3.维护,同侪观众作为他者 第三节 集体表演:作为同事的他者 1.主体间性 2.萨特式主体间性 3.越界者剧团的合作方式 4.山羊之岛剧团的合作方式 第四节 结论:地景、生活世界、环境 Ⅱ 非肉身化 第四章 物质性非肉身化 引入 非肉身化:肉身化的二元对立 第一节 表演中的事物 1.道具:弹跳鸟和神圣智慧 2.服装、面具 3.游动的鱼手指:互动性 4.客体性 第二节 中阴性的身体作为非肉身化 1.血、头发和卑贱 第三节 超级木偶、机器人和傀儡 第五章 符号学意义上的非肉身化 第一节 变成语言 1.从“现象学”到“符号” 2.变成图像 3.在表述的边界上 第二节 对艺术表演的符号学分析 1.考虑符号学就是考虑非肉身化 2.在场和消失体现的不可分割性 第六章 非肉身化的两个极端 第一节 人机斯戴拉克和人机奥兰 1.斯戴拉克的非自然选择 2.蝎狮奥兰 3.人机作为后人的隐喻 第二节 拟真的极端:全息影像 第三节 描述表演的连续体及其增生变奏 第四节 结论 1.基本单位 2.表演:肉身化于生活世界 3.结论之结论:现场的策略 附录 案例一:《好天》 案例二:《无人在家》 参考文献 译名对照 版权页 ..更多
推荐图书
微光中的凝望——刘海洋的生活语境
刘海洋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聪明人是怎样用钱赚钱的
秦仁杰,齐巍著
立信会计出版社
学霸名著导读与训练——威尼斯商人
《学霸名著导读与训练》编写组编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姜华著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家装热搜问题百问百答——装修施工
祝彬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水彩画入门实例训练——人物
青华著
江西美术出版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无纸化真考题库——二级Visual Basic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命题研究室,虎奔教育教研中心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