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研究
暂无评分 作者:王欣著 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09月 ISBN:978-7-5024-7892-6 中图分类:H136.5;H313.5 ( 语言、文字 > 汉语 >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 现代词汇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目录页 1 绪论 1.1 关于英汉借词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语料范围 1.5 本书结构 2 英汉借词研究综述 2.1 引言 2.2 国内外英语借词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学者对借词的研究 2.2.2 国内学者英语中的借词研究 2.3 国内外汉语借词的研究现状 2.3.1 国外学者对汉语借词的研究 2.3.2 国内学者对汉语借词的研究 2.4 英汉借词对比研究现状 2.4.1 国外借词对比研究 2.4.2 国内借词对比研究 2.5 借词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2.6 小结 3 英汉借词研究的理论框架 3.1 引言 3.2 认知语言学 3.2.1 原型理论 3.2.2 概念化和范畴化理论 3.2.3 非范畴化理论 3.2.4 隐喻理论 3.2.5 转喻理论 3.2.6 类推理论 3.3 小结 4 认知视域下的英汉借词 4.1 引言 4.2 英汉语借词现状 4.2.1 英语借词现状 4.2.2 汉语借词的现状 4.3 英汉借词语义:多次认知加工的产物 4.3.1 认知一次加工 4.3.2 认知二次加工 4.3.3 认知深度加工 4.4 英汉借词语义的认知凸显性 4.5 英汉借词语义的理据性 4.6 对比阐释 5 英汉借词范畴化认知阐释 5.1 引言 5.2 英汉借词的范畴化 5.3 英汉语借词范畴化方式 5.3.1 英语借词的范畴化方式 5.3.2 汉语借词的范畴化方式 5.4 借词范畴中的特设范畴 5.5 英汉借词范畴化的制约机制 5.5.1 英汉借词范畴的文化语境依赖 5.5.2 英汉借词范畴化的认知模式依赖 5.5.3 语言自身制约 5.6 英汉借词范畴化的认知选择 5.6.1 感知选择 5.6.2 心理频率的选择 5.6.3 心理图式的选择 5.6.4 义项的选择 5.7 对比阐释 6 英汉借词非范畴化认知阐释 6.1 引言 6.2 借词语义的非范畴化 6.3 借词词义范畴变化的认知机制 6.3.1 隐喻与英汉借词范畴 6.3.2 转喻与英汉借词范畴 6.3.3 类推与英汉借词范畴 6.4 对比阐释 7 结论 7.1 本书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书研究的主要创新 7.3 本书研究的启示 7.3.1 对于英语借词翻译的启示 7.3.2 对于词汇教学的启示 7.3.3 对于词典编纂的启示 7.4 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更多
推荐图书
钢琴女孩成长记
杨汝青著
阳光出版社
轮机英语语法
陈天雄主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汶川大地震十年祭——来自亲历者的口述
刘吕红,刘世龙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数控机床实训教程
隋信举,盛光英,赵福辉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普通话教程
陈良彬,梁红梅,李小武主编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省级优秀运动队管理中心发展建设思考
王志辉著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7年初级护师资格考试通关宝典
张爱珍,王关英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全鉴(珍藏版)
(宋)王应麟等著
中国纺织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