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国家能源大学发展——华北电力大学高等工程教育实践
暂无评分 作者:胡光宇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11月 ISBN:978-7-302-51135-9 中图分类:G649.21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教育 > 高等教育 >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 中国 > 教育改革与发展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目录页 绪论 第一部分 工程教育哲学:对科教兴国战略中“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识 第一章 哲学视角下的能源电力高等工程教育 第一节 电力在现代中国的地位 一、电力在现代中国的地位 二、从先行发展到科学发展 第二节 国家电力与国家能源的关系 一、人类的能源革命历程 二、国家能源将更多以国家电力的形态呈现 第三节 电力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的关系 一、电力行业产能过剩 二、电力行业供给侧改革 第四节 气候变化给全球带来的新的能源观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的要求 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新能源观——全球能源互联网 第五节 基于国情的能源电力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 一、认识国情是能源电力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础 二、国情的发展及能源电力高等工程教育的适应性跟进 第二章 工程教育哲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认识工程教育和工程教育哲学 一、认知工程教育 二、工程教育哲学 第二节 工程教育是干出来的 一、工程教育在于实践 二、从实践中来并回归实践的工程教育 第三节 国家发展是中国工程教育的基础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工业化而发展的中国工程教育 二、中国工程教育在“大跃进”“文革”中曲折发展 三、中国工程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的大变革大发展 第四节 华北电力大学的工程教育与哲学 一、特色——从电力到“大电力”的全面拓展 二、终极标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 三、干出来的工程教育实践——全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章 现代国家电力高等教育哲学的践行者、奠基者 第一节 深化改革对现代国家电力高等教育的影响 一、新时期国家电力高等教育的不适应 二、国家电力高等教育的适应性变革 第二节 现代国家电力高等教育的哲学认识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第一因也是终极的果 二、百年电力工程教育 第三节 现代国家电力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一、电力工程外部性 二、国家电力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第四章 高等工程教育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塑造和重塑国家经济命脉的关系 一、支撑国家经济命脉的系统工程 二、工程教育对国家经济命脉的塑造和重塑 第二节 对科学发展的驱动关系 一、科学发展时代新内涵及其演进驱动力来源 二、高等工程教育对国家科学发展的驱动作用 第三节 高价值人力资源的供给关系 一、新常态需要高价值人力资源 二、高等工程教育对高价值人力资源的支撑 第四节 工匠精神的发展关系 一、工匠精神的回归 二、高等工程教育对工匠精神的塑造 第五节 全民科普的关系 一、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 二、高等工程教育服务全民科普 第六节 制度建设的根本保障关系 一、国家发展的制度建设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二、高等工程教育制度建设历程 三、国家发展与高等工程教育制度联动建设 第二部分 电力工程教育的科研实践:对现代能源电力“承担国家责任”的认识 第五章 电力科学不是奢华的科学 第一节 如何看待科学,对科学的态度 第二节中国电力:大发展到大调整 一、中国电力的计划经济时期 二、改革初期的电力体制改革探索阶段(1978—1985年) 三、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1985年至今) 第三节 电力是与国际秩序和国家政策紧密相关的行业 第四节 电力全球化发展也是真实的朴素能源观 第六章 能源革命时代的电力发展再认识 第一节 能源革命的深远影响 一、能源革命直接引起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二、能源革命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三、构建以清洁能源供应为主、转变能源消费模式的新型能源体系是世界能源转型发展的大趋势 四、能源革命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能源电力革命的效应 一、电力行业改革的经济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 二、电力行业改革将积极影响电力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电力行业改革将进行管理体制创新 四、电力行业改革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五、电力行业改革将提升整个能源系统的使用效率 第三节 高等工程教育引领电力工程教育发展观 第四节 电力大学的未来 第七章 中国电力: 守护国家经济命脉 第一节 中国电力的国家和世界经济地位 一、能源问题是关系国际社会的重大战略问题 二、中国电力是中国能源战略的核心 三、电力消费是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晴雨表 四、中国电力市场规模巨大引得外资争相抢滩 第二节 国家经济命脉的定义与客观地位 一、电力工业是现代经济的主要动力来源 二、电力工业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 三、电力工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中国电力企业的国家和世界贡献 一、中国电力企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动力基础,保稳定健康是第一要务 二、中国电力企业对世界经济逐渐产生影响 三、中国电力企业与国际电力企业之间的合作促进两国经济发展 第四节 电力行业所面临的金融风险 第五节 中国电力改革的问题和挑战 一、我国能源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二、我国能效较低,浪费严重,人均用电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三、缺乏相应的领导和制度保证,需要解决电力管理中存在的中央与地方矛盾,改变基层电网落后局面 四、配套政策缺乏,一些市场规则设计不当 五、电力市场改革缺乏顶端科学的决策体系 六、电力市场改革导致电力风险增加 七、电力工程技术仍旧需要不断提高和创新 第三部分 工程教育的高校治理:对现代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认识 第八章 百年树人的工程思维 第一节 工程思维与实践 一、工程思维 二、工程思维需要实践检验 第二节 工匠精神源自专业实训 一、“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二、工匠精神的文化渊源 三、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四、工匠精神源自专业实训 第三节 工程教育基础在于实践 一、工程教育贵在实践 二、工程教育回归实践的历程 三、中国工程教育的实践探索 第九章 工程教育强校的实践 第一节 强校思想: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一、深化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认识,切实做到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 二、探索人才培养规律,从人才成长的全过程审视大学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避免急功近利,揠苗助长 三、明确社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责任,构建大学与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协同机制 第二节 强校动力: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国家意识 一、高校特色化发展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二、提高质量是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基 三、改革创新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三节 强校标尺:“响应”国家变革 一、产学研合作是现代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坚持特色发展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然选择 三、华北电力大学响应国家变革的实践 四、响应国家变革需着力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 强校时代:中国电力工程教育的发展 一、沧桑岁月,历史铸就精神 二、脚踏实地,实践成就辉煌 三、潜移默化,文化引领进步 第十章 教育建构人才与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 国家战略需求决定人才供给 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有力支撑 二、社会多层次人才需求是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提升质量、办出特色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下一个工业革命与电力的“大能源观” 一、紧密追踪时代步伐,把握能源电力发展的前沿态势 二、瞄准国家能源战略需求,构建“大电力”特色学科体系 第三节 国家电力行业发展决定电力大学的发展 一、电力行业发展新趋势对人才提出新要求 二、电力行业发展战略决定“大电力”学科体系建设 第四部分 高等工程教育家:对个人融入国家发展“为人师表”的再认识 第十一章 责任感与性情 第一节 个人“威严”是电力行业的特色 一、个人“威严”的来源 二、个人“威严”是电力行业的特色 第二节 让人“尊重”来源于朴实 一、马克思主义者的朴实作风 二、让人“尊重”来源于朴实 第三节 使人“敬畏”的为人师表 一、春风化雨的力量 二、使人“敬畏”的为人师表 第四节 学生“铭记”在于真情实感 一、责任感与性情的完美交融 二、学生“铭记”在于真情实感 第十二章 朴素地认识科学事业 第一节 科学事业是要动脑的 一、科学的基本内涵 二、科学事业是一项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知识生产活动 第二节 科学事业是要积累的 一、古希腊的科学成就 二、科学移居阿拉伯世界 三、中世纪后期欧洲的科学发展 第三节 科学事业是大家共同的 一、科学事业是公共物品 二、科学事业需要大家一起来完成 第四节 科学事业是要培养人的 一、科学人才培养的条件 二、科学人才具备的素养 三、科学人才的成长规律 第十三章 注重实践 第一节 要去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二、要去实践,并在实践中实现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三、思考的实践 四、学习的实践 五、实验的实践 六、治理的实践 第二节 实践促进高等电力工程教育不断发展 一、高等电力工程教育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二、建立高等电力工程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三、校企合作促进高等电力工程教育实践 四、与时俱进地推进高等电力工程教育实践 第三节 启动工程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构建 一、人文社会科学与工程教育 二、我国工程教育中对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不足 三、建立工程教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 第四节 大学如何发展在于如何开展教育实践 一、教育实践的哲学观 二、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关系 三、如何推动教育实践 四、教育实践要注重改造主观世界 五、矫正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 六、教育实践要坚持以人为本 第十四章 成为科学家 第一节 在科学中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家 一、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家要有政治上的坚定性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家要密切联系群众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家要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规律 第二节 中国的院士要做出系统的科学贡献、创造科学的氛围 一、中国的院士及院士制度 二、中国的院士谱写了当代中国的科学精神 三、中国的院士所做出的是系统的科学贡献 第三节 用行动去定义当代中国的科学家 一、当代中国科学家的楷模 二、当代中国科学家最大的特点是爱国 三、当代中国科学家最亮的标签是敬业 四、当代中国科学家最好的品质是谦逊 五、当代中国科学家最高的目标是超越 六、向当代中国科学家致敬 后记 朴实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更多
推荐图书
凶悍机枪
崔钟雷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新编仓储管理实务
闫春荣,陈领会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经济法基础
徐磊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重庆会计论坛——2017年度重庆市会计学会优秀论文选集
重庆市会计学会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宝钢大型高炉操作与管理
朱仁良等编著
冶金工业出版社
探寻迷失的红楼神话
申江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
妙哉!PPT就该这么学
陈婉君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玩秋千要排队
崔钟雷主编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