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文在线数字图书馆
首页
图书资源
视听资源
本馆讯息
读书活动
校本资源
我的图书馆
全部图书资源
>
T 工业技术
>
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数字通信原理
暂无评分
作者:冯穗力等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
ISBN:978-7-121-28870-8
中图分类:TN914.3 ( 工业技术 >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 通信 > 通信系统(传输系统) > 数字通信系统 )
评分:
借阅次数:0
收藏人数:0
推荐次数:0
推荐
收藏
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前言
第2版说明
常用符号说明
目录页
第1章 绪论
1.1 近代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1.2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1.3 数字通信的特点
1.4 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及其度量参数
1.5 本书的内容安排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信号分析基础
2.1 引言
2.2 确定信号分析方法回顾
2.3 信号的矢量表示
2.4 希尔伯特变换及应用
2.5 随机信号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6 随机过程的主要统计特性
2.7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及数字特征
2.8 平稳随机信号
2.9 信号功率谱密度
2.10 通信系统中几种常用的随机过程
2.11 平稳随机过程与时不变线性系统
2.12 循环平稳随机过程
2.13 匹配滤波器
2.14 信号的带宽
2.15 常用的几种特殊函数
2.16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编码
3.1 引言
3.2 低通和带通信号抽样定理
3.2.1 低通信号理想抽样
3.2.2 低通信号自然抽样
3.2.3 混叠现象与低通抽样定理
3.2.4 带通抽样定理
3.3 模拟信号的量化
3.3.1 标量量化
3.3.2 矢量量化
3.3.3 均匀量化
3.3.4 非均匀量化
3.3.5 对数量化
3.4 脉冲编码调制
3.4.1 常用的PCM编码方式
3.4.2 A律与μ律PCM编码
3.4.3 对数PCM与线性PCM间的变换
3.5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
3.5.1 预测编码的基本概念
3.5.2 信号预测的基本方法
3.5.3 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3.6 增量调制(ΔM调制)
3.6.1 简单增量调制
3.6.2 增量总和调制——Δ-Σ调制
3.6.3 数字压扩自适应增量调制
3.7 不同编码方式的误码性能分析
3.7.1 增量调制编码的误码性能分析
3.7.2 线性PCM编码的误码性能分析
3.7.3 两种编码的抗误码性能比较
3.8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信息论基础
4.1 引言
4.2 信息的度量
4.2.1 离散信源信息的度量
4.2.2 离散信源的平均信息量——信源的熵
4.2.3 熵的最大化
4.2.4 离散信源的联合熵与条件熵
4.3 离散信道及容量
4.3.1 信道的模型
4.3.2 互信息量
4.3.3 熵函数与平均互信息量之间的关系
4.3.4 离散信道的容量
4.3.5 离散无记忆对称信道及特性
4.4 连续信源、信道及容量
4.4.1 连续信源的相对熵
4.4.2 连续信源的相对条件熵和互信息量
4.4.3 连续信源的相对熵的最大化
4.4.4 加性高斯噪声干扰信道的容量
4.4.5 信道容量和信道带宽的归一化分析
4.5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5.1 离散无记忆信源
4.5.2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等长编码
4.5.3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不等长编码
4.5.4 霍夫曼编码
4.6 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6.1 离散无记忆信道的转移矩阵与后验概率矩阵
4.6.2 最大后验概率译码准则
4.6.3 最大似然译码准则
4.6.4 费诺不等式
4.6.5 信道编码定理
4.7 率失真理论
4.7.1 平均失真度
4.7.2 率失真函数
4.8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5.1 引言
5.2 基带传输系统基本模型
5.3 基带信号的波形设计与编码
5.3.1 基带信号的波形设计原则
5.3.2 基带信号的基本波形
5.3.3 常用的基带信号传输码型
5.4 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5.4.1 二进制纯随机序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5.4.2 二进制平稳序列基带信号的功率谱
5.5 码间串扰与波形传输无失真的条件
5.5.1 基带信道的传输特性与码间串扰
5.5.2 奈奎斯特第一准则
5.5.3 奈奎斯特第二准则
5.5.4 奈奎斯特第三准则
5.6 部分响应基带传输系统
5.6.1 部分响应系统的信号波形特性
5.6.2 预编码和相关编码
5.7 基带信号的检测与最佳接收
5.7.1 加性高斯白噪声干扰下的信号检测
5.7.2 基带信号的最佳接收
5.7.3 基带传输系统特性的眼图观测方法
5.8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6章 数字载波调制传输系统
6.1 引言
6.2 数字载波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6.2.1 数字载波调制的基本原理
6.2.2 数字载波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分析
6.2.3 数字载波调制信号解调的基本原理
6.3 二进制数字载波调制传输系统
6.3.1 2ASK调制解调系统
6.3.2 2PSK调制解调系统
6.3.3 2DPSK调制解调系统
6.3.4 2FSK调制解调系统
6.3.5 二进制调制解调系统的性能比较
6.4 多进制数字载波调制传输系统
6.4.1 信号统计判决的基本原理
6.4.2 MASK调制解调系统
6.4.3 MPSK调制解调系统
6.4.4 MQAM调制解调系统
6.4.5 MFSK调制解调系统
6.5 恒包络连续相位调制
6.5.1 MSK调制解调系统
6.5.2 GMSK调制解调系统
6.6 正交频分复用载波调制传输系统
6.6.1 并行传输的基本概念
6.6.2 OFDM的基本原理
6.6.3 OFDM信号的时间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6.6.4 OFDM信号的功率谱及OFDM信号的特点
6.7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7章 传输信道
7.1 引言
7.2 信道的定义和分类
7.2.1 信道的定义
7.2.2 恒参信道
7.2.3 随参信道
7.3 信道的损耗与衰落特性
7.3.1 自由空间传输损耗模型
7.3.2 传输路径损耗模型
7.3.3 传输信道阴影衰落模型
7.3.4 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综合模型
7.4 信道的统计多径模型
7.4.1 多普勒频移与多径接收信号
7.4.2 窄带衰落模型
7.4.3 宽带衰落模型
7.5 信道的容量分析
7.5.1 平坦衰落信道的容量
7.5.2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容量
7.6 信道估计与均衡
7.6.1 信道估计与均衡的基本概念
7.6.2 最大似然序列估计法
7.6.3 数字时域均衡的基本原理
7.6.4 数字时域均衡的常用方法
7.6.5 自适应均衡器
7.7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8章 差错控制编码
8.1 引言
8.2 差错控制编码的主要类型和方式
8.2.1 差错控制编码的主要类型
8.2.2 差错控制的方式
8.3 简单的差错控制方法
8.3.1 奇偶校验码
8.3.2 重复码
8.3.3 水平奇偶校验码
8.4 线性分组码的代数基础
8.5 线性分组码的基本性质
8.5.1 码距的概念
8.5.2 码距与检错、纠错能力的关系
8.5.3 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与监督矩阵
8.5.4 线性分组码的最小码距与最小码重的关系
8.5.5 线性分组码的标准阵、陪集首和陪集
8.5.6 汉明码
8.5.7 线性分组码纠错能力分析
8.6 循环码
8.6.1 循环码的基本概念和定理
8.6.2 系统码结构的循环码
8.6.3 循环冗余校验码
8.6.4 汉明循环码
8.6.5 BCH码
8.7 卷积码
8.7.1 卷积码编码器的构造和表示方法
8.7.2 卷积码的卷积关系、生成矩阵与生成多项式
8.7.3 卷积码的监督矩阵与监督多项式矩阵
8.7.4 卷积码的伴随式与代数译码
8.7.5 卷积码的状态图、树图与网格图描述
8.7.6 卷积码的距离特性与转移函数
8.7.7 卷积码的概率译码原理
8.7.8 卷积码的维特比译码
8.7.9 维特比译码器的性能分析
8.7.10 卷积码的码率变换操作——凿孔卷积码
8.8 调制与编码的权衡
8.8.1 调制方式的权衡问题
8.8.2 带宽受限系统与功率受限系统
8.8.3 带宽与功率均受限系统
8.9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9章 同步原理与技术
9.1 引言
9.2 锁相环
9.2.1 锁相环的组成
9.2.2 锁相环的工作原理
9.2.3 锁相环的基本性能分析
9.3 载波同步
9.3.1 直接提取法
9.3.2 插入导频法
9.3.3 载波相位的似然估计法
9.4 符号同步
9.4.1 直接提取法
9.4.2 插入导频法
9.4.3 符号同步的似然估计法
9.4.4 载波相位和符号同步的联合估计
9.5 帧同步
9.5.1 帧同步标识符的周期性插入法
9.5.2 帧同步标识符的相关搜索法
9.6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10章 扩展频谱通信技术
10.1 引言
10.2 扩频系统的基本概念
10.2.1 扩频系统的基本原理
10.2.2 扩频系统的分类
10.2.3 扩频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
10.2.4 扩频系统的特点
10.3 伪随机序列
10.3.1 m序列
10.3.2 Gold序列
10.4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10.5 跳频技术
10.5.1 跳频系统工作原理
10.5.2 跳频器
10.6 扩频系统的同步
10.6.1 扩频码的捕获
10.6.2 扩频码的跟踪
10.7 扩频技术的应用
10.7.1 扩频技术在军事通信中的应用
10.7.2 扩频技术在民用通信中的应用
10.8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11章 信道复用与多址技术
11.1 引言
11.2 频分复用与频分多址
11.3 时分复用与时分多址
11.4 码分复用与码分多址
11.5 空分复用与空分多址
11.6 统计复用与随机多址
11.7 综合复用
11.8 本章小结
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索引表
..更多
全部评论
评论
推荐图书
智能系统设计与制作
中小学智能创客课程编写组编
广东教育出版社
影视与新媒体摄影
陈刚,陈欣钢著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雕刻神工技艺
孙常福主编
汕头大学出版社
基础英语写作
陆恩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数据库应用技术——Visual FoxPro 6.0上机指导与练习
魏茂林主编
电子工业出版社
空手道“型”——筑基锻体篇
徐永海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基础教育近观
周仲飞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国学经典晨读
李颖等主编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海中文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服务条款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返回顶部
用户指南
下载APP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