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导游业务分类模拟14
单项选择题
1. 导游员在讲解杭州六和塔时常说:六和塔外观为十三层,内部七层,六层为封闭,取自佛教“七明六暗”之意……。这体现导游讲解语言特点的______。
A.现场性
B.趣味性
C.情感性
D.明了性
A
B
C
D
A
[解析] 导游语言具有传播知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功能,是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的结合体。导游语言最集中发挥的场合便是景点的实讲阶段,因此现场性便成了导游语言一个突出的特点,其主要表现有现场性的词汇、现场导引语、现场操作提示语、面对面的提问等手法。
2. 导游讲解以中音为佳,一般达到______人就应该使用话筒。
A.8
B.11
C.14
D.16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讲解以中音为佳,一般达到16人就应该使用话筒,音量则控制在最远的游客能够听到,最近的游客不觉吵的范围内。
3. 导游讲解主要是通过______来实现的。
A.表情
B.动作
C.手势
D.语言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讲解主要是通过导游语言来实现的。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借助语言艺术,通过对人文或自然景观进行讲解,满足旅游者需要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同时也是导游在旅游活动中交际的工具。
4. 导游讲解在导游服务中占主体地位,实地口语导游不仅不会被图文声像导游方式所替代,而且将永远在导游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因为______。
A.导游讲解科技化程度高
B.导游讲解具有可视性
C.导游讲解可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
D.图文声像导游方式发展不成熟
A
B
C
D
C
[解析] 与实地口语导游相比,图文声像导游仍处于从属地位,起着减轻导游人员负担的辅助作用,实地导游讲解方式不会被图文声像导游方式所替代。因为现场导游讲解是一种双向循环运动过程的传播类型,可提供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服务和富有人情味的服务。
5. 导游在进行介绍型讲解时,要慎用______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讲解语言的庄重和典雅。
A.通俗易懂
B.幽默
C.日常聊天式
D.朴素平实
A
B
C
D
C
[解析] 口语导游中,可以多用日常聊天式的语气,使气氛更轻松,但导游在进行介绍型讲解时,要慎用日常聊天式的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讲解语言的庄重和典雅。
6. 倒叙讲解形式的优点是能对游客起到______的作用。
A.形象生动、回味无穷
B.简明扼要、说服力强
C.先声夺人、引人入胜
D.内容翔实、感染力强
A
B
C
D
C
[解析] 倒叙是先讲事物或景观的结论性见解,然后逐步分叙的讲解形式。这种讲解形式的优点包括:①给游客介绍景区的主要特征,可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作用;②循序渐进地分叙,可使游客逐步领略和体会其内涵。
7. 下列各项中,______是导游讲解的基本属性。
A.准确性
B.清楚性
C.生动性
D.知识性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讲解的属性包括:①思想性;②知识性;③情感性;④艺术性。其中,知识性是导游讲解的基本属性。导游讲解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知识,帮助游客了解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人和事,以满足游客求知、求新、求奇、求异的需要。
8. 导游讲解的针对性原则要求导游人员的讲解要从游客的实际出发,其中最重要的是从游客的______出发。
A.社会阶层
B.文化层次
C.职业类型
D.身份地位
A
B
C
D
B
[解析] 针对性是指导游语言必须符合不同旅游景观的特点、不同旅游者的实际需要、以及不同讲解环境的变化,有的放矢,因人而异。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修养、个人经历、生活背景,针对不同旅游者,导游人员在带团过程中要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把握旅游者的心理,揣摩旅游者的内心想法,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是从游客的文化层次出发,让游客能有效理解和掌握旅游的内容,从而增加旅游的兴趣。
9. 下列导游讲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关于长城有一个凄婉的传说,就是“孟姜女哭长城”
B.沈阳故宫占地大概五六万平方米,应该是我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
C.华盛顿纪念碑总花费1187710.31美元
D.人民英雄纪念碑表彰了人民英雄们千古不朽的光辉业绩和伟大精神
A
B
C
D
B
[解析] 用“大概五六万”“应该”等表示估计、推测的词语,显然违背了准确性原则。A项,“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确是历代相传、各地都有的,符合客观性;C项,教材中的范例,符合准确性;D项,讲解的是健康的、向上的内容,符合健康性。
10. 导游人员讲解的节奏体现在讲解的______等方面。
A.内容长和短
B.景观的动和静
C.音量、速度、声调
D.对象人数的多少
A
B
C
D
C
[解析] 导游人员应掌握好导游节奏(游览活动的张驰关系、行进速度的缓急关系、导游讲解的快慢关系),其中导游讲解的节奏体现在讲解的音量、速度、声调、停顿等方面。
11. 有些出土文物,不了解情况的游客会觉得索然无味。这就需要导游员“点石成金”,采用______,通过生动的解说,激发游客的想象力,达到探寻历史、体悟文化的境界。
A.特色体验法
B.创新立意法
C.导入意境法
D.知识渗透法
A
B
C
D
C
[解析] 导入意境法,又称触景生情法,是指在导游讲解中见物生情、借题发挥的一种导游方法。题中不了解情况的旅客对出土文物感到索然无味,这需要导游员采用导人意境法“点石成金”,激发游客的想象力,达到探寻历史、体悟文化的境界。
12. 小曾接待了一个地质考察团上庐山旅游,针对这种专业性、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他应该运用______进行讲解。
A.分段讲解法
B.虚实结合法
C.突出重点法
D.触景生情法
A
B
C
D
C
[解析] 突出重点法是指在导游讲解中应尽量避免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某一方面,给人以深刻印象,引起人们极大的游览兴趣的导游讲解方法。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突出代表性的景观;②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③突出游客感兴趣的内容;④突出“最”字。针对专业性、文化层次较高的游客,导游应该运用突出重点法进行讲解。
13. 导游人员应视具体情况把握好游览进程和导游讲解的结构,哪里该快,哪里该慢,哪里翔实,哪里简略,要因地制宜,心中有数,做到______。
A.远近对比、动静交融
B.快慢相宜、机动灵活
C.“导”“游”结合,视听互动
D.有张有弛、劳逸结合
A
B
C
D
B
[解析] 在安排审美赏景活动时,导游员要注意调节观赏节奏,方法有: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导游员要根据旅游团的实际情况安排有弹性的活动日程,努力使旅游审美活动既丰富多彩又松紧相宜;②有急有缓,快慢相宜,导游员要把握好游览速度和导游讲解的节奏,审美节奏要因人、因时、因地随时调整,努力使观景赏美活动获得良好的效果;③“导”“游”结合,讲解是必不可少的,但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让游客去凝神遐想,去领略、体会景观之美,往往会收到更好的审美效果。
14. 在景点游览时,地陪根据当时的时空条件和游客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游览线路和合适的讲解内容。他这样做是遵循了导游讲解的______。
A.灵活性原则
B.计划性原则
C.选择性原则
D.针对性原则
A
B
C
D
A
[解析] 灵活性是指导游人员要根据旅游者各种具体情况以及特定旅游活动的需要对导游语言进行灵活调整、随机应变。这一原则要求导游人员:①灵活转换语码;②适当调整导游词;③随机变更导游词;④特定语境灵活发挥。
15. 导游活动中若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造成的原因是______。
A.缺失针对性
B.缺失计划性
C.缺失灵活性
D.缺失正确性
A
B
C
D
B
[解析] 计划性体现了导游讲解的科学性和目的性,要求导游人员在特定的工作环境和时空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地安排日程,有计划地进行导游讲解,这是导游方法和技巧运用是否得当的标志之一。导游活动中若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一般是由于导游员没有安排好时间,缺乏计划性。
16. 导游人员运用类比法进行导游讲解的好处是可达到______的效果。
A.先声夺人
B.众望所归
C.事半功倍
D.完美无缺
A
B
C
D
C
[解析] 类比法是指导游人员在讲解时以熟喻生,用旅游者熟悉的事物与眼前陌生的事物相比较,便于他们理解,使他们感到熟悉、亲切,从而留下较深的印象。类比法能很好地弥补异地文化差异,让游客快速地了解景物的特征,并且适用于各个方面,随时可用,因此在导游讲解中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7. 三门峡导游喜欢用“船行柳梢”“天鹅觅踪”“黄河水清”来概括三门峡的风景,请问他们采用了何种讲解方法?______
A.简单概述法
B.归总法
C.画龙点睛法
D.突出重点法
A
B
C
D
C
[解析] 画龙点睛法是指导游用凝练的词句概括所游览景点的独特之处,使旅游者领略其中的奥妙,留下鲜明的印象。三门峡导游用“船行柳梢”“天鹅觅踪”“黄河水清”来概括三门峡的风景,突出了三门峡的独特之处,属于画龙点睛法。
18. 导游员在讲解九华山佛教寺院时,着重介绍了其与其他三大佛教圣地的不同之处,这是运用了导游方法中的______。
A.突出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
B.突出游客感兴趣的内容
C.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
D.突出景点之最
A
B
C
D
C
[解析] 导游突出重点法一般突出四点:①突出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②突出景点的独特之处;③突出游客感兴趣的内容;④突出“之最”。题中“着重介绍了其与其他三大佛教圣地的不同之处”,运用的是突出景点独特之处的方法。
19. 导游讲解最大的特点是______。
A.通俗易懂
B.准确详实
C.灵活多变
D.直面景物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讲解是导游人员以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璀璨壮丽的自然、人文景观为题材,以兴趣爱好不同、审美情趣各异的游客为对象,对自己掌握的各类知识进行整理、加工和组织,用口头语言进行的一种意境再创造。因而,导游讲解的最大特点是旅游者直面景物,而讲解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引导游客更好地欣赏景物。
20. 在介绍广安华蓥山旅游区石林景观林景观时,导游提到:华蓥山素有“川东峨嵋”之称,可谓蜀中胜景。关于石林的形成有很多优美动人的传说(讲述传说),其实传说是虚构的,这里的石林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该导游主要采用的讲解方法有______。
A.类比法、移步换景法
B.突出重点法、虚实结合法
C.分段讲解法、类比法
D.虚实结合法、类比法
A
B
C
D
B
[解析] 突出重点法是指在导游讲解中应尽量避免事无巨细,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某一方面,给人以深刻印象,引起人们极大的游览兴趣的导游讲解方法有主有次,有轻有重,以重点为主的讲解方法。它主要表现在:①突出大景点中具有代表性的景观;②突出景点的特征与独特之处;③突出游客希望了解和感兴趣的内容;④突出“最”字。虚实结合法是指运用叙述性语言在对游览客体的讲解说明中适当地穿插一些相关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轶闻趣事等内容,以使导游讲解更具魅力。“实”是指实体、实物、史实、成因等,“虚”是指与实景、实物有关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轶闻趣事等。
21. 导游人员在讲解时遣词造句要精确,遣词造句精确的最高要求为______。
A.在并存的多种语言表现形式中选择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语言表现形式
B.中国式的外语表达方式,没有歧义、混乱现象
C.没有不合乎语法习惯的句子
D.不说(译)错词
A
B
C
D
C
[解析] 中国式的外语表达方式,没有歧义、混乱现象;没有不合乎语法习惯的句子;不说(译)错词是对导游讲解时遣词造句准确性的要求。同时导游人员在讲解时遣词造句精确的最高要求为在并存的多种语言表现形式中选择最准确、最具表现力的语言表现形式。
22. 导游讲解中,多用于表示庄严、稳重、平静、冷漠等感情状态的语调是______。
A.直调
B.升调
C.平调
D.降调
A
B
C
D
A
[解析] 语调,即说话的腔调,是指一句话中语音高低轻重的配置,用以表示语气和情感。语调一般分为升调、降调和直平调三类。其中,直调的特点是展现一种庄严、稳重、平静、冷漠的感情状态。
23. 导游想讲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又想引起大家注意后再讲问题,最适合的导游讲解方法是______。
A.自问自答法
B.我问客答法
C.客问我答法
D.客问客答法
A
B
C
D
A
[解析] 自问自答法是导游员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口答的导游讲解形式。自问自答法所设计的问题稍难一些,一般是旅游者回答不上来的。提问的目的是吸引游客的注意力,使讲解更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导游员提出问题之后,应作适当停顿,给游客留下思索的空间,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促进他们思考,然后导游员针对问题进行解答或讲解,问题的答案往往在游客的意料之外,从而加深他们的印象。
24. “导游对旅游者提出的各种意见与要求,既要积极回应,又要慎重对待。一旦作出了承诺,就要付诸实施,不能食言。”这体现了导游语言的______。
A.明了性
B.趣味性
C.情感性
D.道德性
A
B
C
D
D
[解析] “导游对旅游者提出的各种意见与要求,既要积极回应,又要慎重对待。一旦作出了承诺,就要付诸实施,不能食言。”体现了导游语言的道德性。导游言必行,行必果。这有利于加强游客对导游的信任,也是导游职业道德的要求。
25. 姿态语是以导游人员身体姿势的静态和动态来传递信息和表现______的一种体态语言。
A.气质
B.格调
C.情绪
D.风范
A
B
C
D
A
[解析] 姿态语是一种体态语言,即身体在某种场合中以特定的姿态传递出的信息。在导游服务中导游人员往往使用姿态语来传递信息和表现气质。
26. 导游语言的“动情”要求导游人员要善于运用富有______的语言。
A.人情味
B.感染力
C.幽默诙谐
D.生动形象
A
B
C
D
B
[解析] 导游语言的情感性体现在:①导游语言要“有情”;②导游语言要“动情”;③导游语言要“共情”。其中“动情”就是导游人员要善于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帮助旅游者尽快熟悉所要熟悉的对象,尽快进入旅游的最佳状态,保持旺盛的旅游兴趣。导游人员要做到急游客之所急,献出自己的真情,真正做到以情感人。
27. 带领游客参观风景点,导游要向游客介绍基本的审美信息,告诉游客美在哪里,让游客知道为什么说它美,这体现了导游语言要______。
A.言之有物
B.言之有理
C.言之有情
D.言之有神
A
B
C
D
A
[解析] A项,言之有物是指导游讲解的内容要充实,不能空洞无物,要有说服力,不讲空话套话;B项,言之有理是指导游人员说话要讲情理,要讲道理,以理服人,即要言之成理;C项,言之有情是指导游人员的语言友好,富有人情味,要让游客听起来感到亲切、温暖;D项,言之有神是指导游人员的语言要富有神韵,能引人入胜。
28. 导游语言是受导游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的制约,在______中形成的行业语言。
A.社会交际
B.导游培训
C.导游实践
D.学习交流
A
B
C
D
C
[解析] 导游语言是受导游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制约的,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行业语言。它是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讲解浏览、传播文化时使用的语言,是一种具有丰富表现力的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
29. 讲解1:“各位团友,这条道路叫神火大道。长6.5公里,宽60米。路两旁黄杨碧绿,芳草如茵,使这条路显得宽广、美丽而明亮。”
讲解2:“各位团友,现在我们所走的这条道路叫神火大道。这条大道,长6.5公里,宽60米。大家请看,这路的两旁种植了很多黄杨,现在正好是春季,大家看看这黄杨碧绿,芳草如茵,是不是特别漂亮呀。”请比较上面两段讲解,讲解2比讲解1更具有______。
A.明了性
B.趣味性
C.情感性
D.现场性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语言应具有明了性、趣味性、情感性、知识性、现场性等特点。“大家请看……”更显示出导游语言的现场性。
30. “叠彩山是距今一千多年前唐朝桂管观察使元晦首先开发的。在半山的摩崖《叠彩山记》中,他写道:‘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故以为名。’”这句导游词采用了引用名言名句中的______。
A.明引
B.喻引
C.意引
D.暗引
A
B
C
D
A
[解析] 明引,即直接引用原文、原话。C项,意引,即引用的不是原文,而是原意。D项,暗引,是把别人的话直接组织在自己的语句中,不注明出处,直接为我所用。
31. 有导游在向游客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时,用了这样一段话:“大熊猫生性顽皮,喜欢爬树、打滚、饮水。爬树是为了躲避敌害,在树上享受阳光。为了满足自己嗜饮习性,它的家园大都选在有清泉流水的地方,便于随时畅饮。天寒冰封,熊猫就用前掌击碎冰层饮水。干旱季节,它会下到很深的山谷寻找清净的水源,反复痛饮直到喝得腹胀肚圆,行走困难,才恋恋不舍蹒跚而去。有时干脆卧躺溪边,形如醉汉,当地人称‘熊猫醉水’。”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在这里导游巧妙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B.符合导游语言的生动性原则
C.符合导游语言的情感性原则
D.符合导游语言的趣味性原则
A
B
C
D
C
[解析] 导游语言的情感性表现在导游在解说时要言语友好,富有人情味,要让游客有亲切、平和、热情、真挚的感觉。这段导游词没有相应的情感表达。
32. 导游语言具有生动性的前提是______。
A.内容具体
B.表述流畅
C.描绘精彩
D.巧用修辞
A
B
C
D
B
[解析] 流畅是指导游语言的连贯性,即句子与句子之间要有连续性,既不能有较长时间的停顿或中断,又不能有过多重复。生动是指语言的趣味性和感染力。导游语言的美感不仅反映在语言内容的健康、文明、优雅上,而且也反映在表达方式的形象、生动、活泼上。因此导游语言具有生动性的前提是表述流畅。
33. “夏天赏云雾松涛,一片绿色的海洋;冬天看银装素裹,犹似广寒仙境。”这句话使用了______。
A.使抽象事物形象化的比喻
B.使自然景物形象化的比喻
C.使语言简洁明快的比喻
D.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的比喻
A
B
C
D
C
[解析] “夏天赏云雾松涛,一片绿色的海洋;冬天看银装素裹,犹似广寒仙境。”截取自教材中的例句,它将松涛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将冬雪覆盖的大地比喻为广寒仙境,比喻形象生动,语言简洁明快。
34. 导游在讲解时应遵循______的原则,语言要友好,要富有人情味,让游客听着感到亲切、温暖。
A.言之有物
B.言之有理
C.言之有据
D.言之有情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讲解遵循的原则有:①言之有物,即讲解的内容要充实,有说服力,不讲空话套话;②言之有据,即有事实依据,不能凭空捏造,讲解令人信服;③言之有理,即要讲情理,讲道理,以理服人;④言之有情,即语言要友好,富有人情味,具有亲和力;⑤言之有礼,即语言要文明、雅致,礼貌待人;⑥言之有神,即语言要富有神韵,能引人入胜;⑦言之有趣,即语言要生动,具有幽默感,令人愉悦;⑧言之有喻,即讲解中要有恰当的比喻,使人印象深刻。
35. 某导游员在向旅游者解释“天府”一词的出处由来时说:“天府一词见于《周礼》,其云:天府,掌祖庙之守藏,与其禁令。凡国之玉镇、大宝藏器也焉,若有大祭大丧,则出而陈之,既事而藏之。”此导游员______。
A.忽视了导游语言的准确性原则
B.忽视了导游语言的生动性原则
C.忽视了导游语言的美学特征
D.忽视了导游语言口语化的特征
A
B
C
D
D
[解析] 导游语言是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导游人员在同游客交谈和讲解时要力求口头语言短句化,多用日常用语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尽量避免难懂拗口的词汇,这样更易于客人理解。题干中的导游员明显忽视了导游语言口语化的特征。
36. 导游语言的运用要掌握“适中”原则。“适中”要求导游员在导游讲解时______。
A.语调适中
B.音量适中
C.内容适中
D.时间适中
A
B
C
D
B
[解析] 音量“适中”就是要求导游人员在导游讲解时声音强弱要适度,以旅游者听清为准(必要时可以借助扩音器),避免声音过高或过低。声音太高造成噪声,令人讨厌;声音太低,让人听起来费劲,会给人说话无把握、缺乏信心的印象。
37. 目光接触是对对方的尊重,导游人员要注意视线接触的向度,即指说话时视线接触的方向。如果视线平行接触(“正视”)一般表示______。
A.“爱护、宽容”
B.“理性、平等”
C.“尊敬、期待”
D.“傲气、清高”
A
B
C
D
B
[解析] 目光接触是对对方的尊重,导游人员要注意视线接触的方向。在导游过程中,导游人员应多用平行的视线接触游客,让游客感到自信、坦诚、认真、理性和平等。
38. 导游员在与游客交往时,切忌运用的界域语是______。
A.个人界域语和亲热界域语
B.亲热界域语和公众界域语
C.个人界域语和社交界域语
D.亲热界域语和社交界域语
A
B
C
D
B
[解析] 界域语是交际者之间以空间距离所传递的信息。在导游服务工作中,导游人员与旅游者之间的空间可以根据双方距离远近划分为四种:①亲密界域语,是指距离在0~46厘米之间的区域,双方一般有身体上的接触,如拥抱、亲吻等;②个人界域语,是指在46~122厘米之间的区域,双方很少或无肢体接触;③社交界域语,是指距离在122~610之间的区域,适用于感情基础薄弱、交情尚浅的交际双方;④公众界域语,是指距离在610以上的区域,这是双方毫无关系或关系破裂时常见的距离等。导游人员在导游服务过程中,比较常用的是个人界域语和社交界域语,应避免使用亲热界域语和公众界域语。
39. 在导游讲解中,如果要表示兴奋、激动、惊叹、疑问等情感,应该用______。
A.升调
B.降调
C.平调
D.转调
A
B
C
D
A
[解析] 语调是指讲话时句子里语音升降高低的配置。任何语言都少不了要用起伏多变的语调来传达情感,不同的语调分别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感。升调多表示兴奋、激动、惊叹、疑问等感情状态。
40. 下列哪些不属于我国现行采用的签证制度?______
A.一次签证一次有效
B.一次签证多次有效
C.免除签证
D.多次签证
A
B
C
D
B
[解析] 签证是一国主管机关在本国或外国公民所持的护照或其他旅行证件上的签注、盖印,以表示允许其出入本国国境或者过境的手续。我国采取三种签证制度,即一次签证一次有效、多次签证和免除签证。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