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填空题1. 正常小儿食指络脉色泽是______,红黄相兼,隐隐于______之内。
2. 五色主病,青色主______、______、瘀血和惊风。
3. 阳脉之海是______脉,阴脉之海是______脉。
4.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久立伤______,久行伤______”。
5. 痰证患者常见舌苔_______,脉象______。
6. 病室内有血腥气,患者可能患有______;若有烂苹果样气味,多见______。
7. 水肿可分为______,______两大类。
8. 胸痹心痛发病的诱因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新病声哑,多为______,肺气失宣所致;久病失声,多因______,津不上承所致。
10. 亡阴、亡阳证患者,常因______、高热大汗,______或失血过多时发生。
四、判断题3. 望色十法中“清”、“浊”是反映病变之虚实。
对 错
B
[解析] 望色十法中“清”“浊”是反映病变之阴阳。
4. 哮病发作是标本兼治,未发作时以治本为主。
对 错
B
[解析] 哮病的治疗原则是“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5. 所谓半表半里证即病变一半在表,一半在里的证候。
对 错
B
[解析] 所谓半表半里证即非完全在表,又未完全入里,邪正相搏于表里之间。
6. 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有强硬舌、痿软舌、歪斜舌和短缩舌。
对 错
B
[解析] 与肝风内动有关的舌态有强硬舌、震颤舌、歪斜舌和短缩舌。
7. 太阴病证和少阴寒化证患者均可出现“下利”,其区别在于有无“腹满”。
对 错
B
[解析] 太阴病证和少阴寒化证患者均可出现“下利”,其区别在于口渴与不渴。
8. 柴胡与银柴胡均能疏肝解郁。
对 错
B
[解析] 柴胡的功效是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银柴胡的功效是退虚热、除疳热。
10. 气不摄血证是气虚与失血同时存在的证候。
对 错
B
[解析] 气不摄血证是气虚不能统摄血液而失血的证候。
六、简答题1. 试述血瘀证的辨证要点,并说明为何血瘀疼痛常在夜间加重。
血瘀证的辨证要点是:有外伤、跌仆、气滞寒凝等导致瘀血的病因存在;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青紫、瘀斑、脉涩等为主要表现。
血瘀证的疼痛,是有形瘀血停积于局部,气血不畅之故,由于夜间血行缓慢,瘀阻更重,故夜间痛甚。
2. 简述滑脉、细脉、涩脉的脉象特征及其主病。
(1)滑脉:脉象特征为往来流利,如盘走珠,应指圆滑;主病为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也可见滑脉。
(2)细脉:脉象特征为脉细如线,应指明显;主病为气血俱虚、湿证。
(3)涩脉:脉象特征为往来艰涩,细迟而短;主病为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湿内停。
3. 为什么说正气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因此非常重视人体的正气,认为人体正气的强弱可以决定疾病的发生与否。①当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疾病无从发生。②如果正气虚弱或邪气较盛、人体的正气相对虚弱,则卫外不固,抗邪无力,邪气方能侵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则发生疾病。③人体正气的强弱,还与疾病的病位、病变的轻重有关。
七、病案分析题1. 张某,女,27岁,公司职员。平时身体较瘦,常自服补药。半年来午后及夜间发热,(T 37.3~37.9℃),心烦少寐,两颧潮红,不欲近衣,经常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尿短赤,大便干结,曾到医院多次检查,除外结核病,舌质红,苔少干,脉细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证候诊断与分析、治法、代表方、药物与用量。诊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
证候诊断与分析:素体阴虚,过用温补之品导致阴精亏损,阴虚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不欲近衣,口干咽燥,尿短赤,大便干结;因病在阴分,故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虚火扰动心神,故心烦少寐;虚火上炎则两颧潮红;入睡后阳入阴分则虚火更甚,扰动阴津,故盗汗;舌质红,苔少干,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
银柴胡10g;知母12g;胡黄连5g;地骨皮12g;煅牡蛎20g;秦艽10g;鳖甲15g;生地15g;柏子仁9g;甘草6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