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6
一、单项选择题
1. 庄子用“稊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马体”来阐发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哲理,这种论证方法是______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A
B
C
D
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类比法在论证方法中的运用。
类比法是特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非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通过相似性连类采认识事理、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庄子用“稊米之在大仓”类比“中国之在海内”,以“毫末之在马体”类比人与万物的关系,站论是一切皆微不足道,不必自我夸耀。正确答案选D。
2. 《我与地坛》中母亲“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这样的人物描写方法是______
A.语言描写
B.行为描写
C.心理描写
D.细节描写
A
B
C
D
C
[解析] 借“我”之口进行直接心理描写:她整日“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惊恐”、“祈求”和不断地自我安慰;“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3.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下片的主要抒情方法是______
A.借景物比兴
B.借典故比兴
C.借举止抒情
D.借比喻抒情
A
B
C
D
B
[解析] 下片托古喻今,用汉武帝时陈皇后的宫闱旧事比兴,主要抒情方法是借典故比兴。
4. 李白诗的独特风格是______
A.沉郁顿挫
B.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C.平易晓畅
D.情意真切、语言质朴、简洁含蓄、富有韵味
A
B
C
D
B
[解析]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丰富,夸张奇特,绘景抒情,挥洒自如,形成了飘逸、奔放、雄奇、壮丽的独特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契诃夫《苦恼》中,能够听姚纳诉说烦恼的是______
A.军人
B.青年
C.马车夫
D.小母马
A
B
C
D
D
6. 《蒹葭》一诗的中心意象是______
A.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A
B
C
D
B
[解析] 《蒹葭》是一曲怀念情人的恋歌,“伊人”指意中人,也是本文的中心意象。
7. 杰姆之所以能给德拉礼物是因为他______
A.多涨了工资
B.得到一笔意外之财
C.多发了奖金
D.卖掉了金表
A
B
C
D
D
[解析] “德儿,”他说,“让我们把圣诞节的礼物搁在一边,暂时保存起来。它们实在太好了,现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给你买的发梳。现在请你煎肉排吧!”。
8. 《都江堰》一文认为都江堰胜过长城,所反映的人文理念是______
A.尊崇更加悠久的历史遗迹
B.推崇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C.显示人类驯服自然的信心
D.赞赏民间宗教的世俗精神
A
B
C
D
B
[解析] 《都江堰》一文第一部分,作者通过都江堰与长城的对比,赞扬了都江堰默默奉献、造福于民的可贵品质。正是因此,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胜过长城。
9. 《咬文嚼字》中,运用“推敲”这个典故,是为了说明______
A.文字的运用不可粗枝大叶
B.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
C.文学的文字注重联想意义
D.文字运用必须有创造精神
A
B
C
D
B
[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咬文嚼字》文本的理解。
文章第四自然段开头指出,有些人认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文字顺畅,其实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感情。接下来运用“推敲”这个典故,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即斟酌文字是调整思想感情。
10.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用“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来说明盛衰之理,这种论证方法是______
A.例证法
B.概括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A
B
C
D
C
[解析] 对比法是将同一类别中具有不同乃至相反性质和特点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彰显是非、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如《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就贯穿着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强烈对比。答案为C。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诗联中构成对偶的有______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D.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E.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A
B
C
D
E
BD
[考点] 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基础常识。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指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答案为BD。
2. 《宝黛吵架》中写宝黛二人“假意试探”却“将真心真意瞒起来”,对此起画龙点睛作用的话语有______
A.两假相逢,终有一真
B.不是冤家不聚头
C.可知你心里时时有这个“金玉”的念头
D.眼不见,心不烦
E.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A
B
C
D
E
BE
[解析] 《宝黛吵架》中,作者总括得好:“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我也将真心真意瞒起来,都只用假意试探,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事。”所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居两地,情发一心”,点拨的正是这个道理。
3. 《史记》共130篇,52余万字,全书包括______
A.10篇“表”
B.8篇“书”
C.30篇“世家”
D.70篇“列传”
E.12篇“本纪”
A
B
C
D
E
ABCDE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体知识。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共有10篇“表”、8篇“书”、12篇“本纪”、30篇“世家”、70篇“列传”。答案选ABCDE。
4. 《婴宁》这篇小说根据王子服的表层叙事线索展开的情节有______
A.养狐女
B.教狐女
C.娶美女
D.寻美女
E.遇美女
A
B
C
D
E
CDE
[解析] 《婴宁》一文中,作者根据王子服的表层叙事线索展开的情节是王子服遇美女、寻美女、娶美女的经过,但内里实情,却是鬼母养狐女、教狐女、嫁狐女的过程。
5. 根据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的分类,汉乐府大都保存于______
A.郊庙歌辞
B.鼓吹曲辞
C.相和歌辞
D.杂曲歌辞
E.神话歌辞
A
B
C
D
E
ABCD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两汉乐府诗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三、词语解释题
1. 吾知公
长者
长者:性情谨厚的人。
2. 小楼昨夜
又东风
,
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东风:
故国:
又东风:意思是春天又降临人间。故国:这里指南唐故土。
3. 矢
著
其上砖半箭
著:附着。
4. 问是谁家
姝
姝:美丽。这里指美丽的女子。
5. 谁
习计会
习:熟悉。计会:即会计。
四、简析题
阅读《八声甘州》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1. 这里写的是什么景象?可分哪四层景物?
写残秋景象。四层景物依次是:清秋暮雨、霜风残照、红衰翠减、江水东流。
2. 哪里运用了借代修辞手法?这里的情景交融方式是什么?
借代修辞是“红衰翠减”。情景交融方式是融情入景。
3.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中渗透着词人怎样的感情?
渗透着年华虚度、人生如寄的哀伤。
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4. 这段话中的“吾”是谁?实际上又是谁的代言人?
这段话中的“吾”是北海若。实际上是庄周他自己思想的代言人。
5.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和反问。
6. 这段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这段话说明的道理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五、作文
1. 以《打开那扇窗》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略。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三、词语解释题
1
2
3
4
5
四、简析题
1
2
3
4
5
6
五、作文
1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