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答要求1. “给定资料1、2”反映了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一些因素,请对这些因素进行概括和归纳。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字数不超过150字。
粮食安全要求能够确保生产足够的粮食并保证稳定供应。影响粮食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1)人口不断增加导致粮食资源紧张;
(2)城镇化加速,耕地占用量增加,耕地总量减少;
(3)水土流失、耕地污染,环境对粮食生产的约束增强,致使现有耕地质量下降;
(4)气温变暖等气候变化因素对作物的影响加剧,导致粮食减产;
(5)国内粮食过分依赖进口,不利于粮食的稳定供应。
2. “给定资料3”提到:“我国现代农业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的关键阶段”。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所给材料),分析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要求:分析透彻,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字数不超过400字。
首先,我国人口众多,部分农产品需要依赖进口,这不仅会造成经济资源紧张,且会增加被别国控制的筹码,更易受外力打击。因此我国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积极避免粮食危机。
其次,我国粮食形势是“人增、地减、粮紧”,耕地、资源的刚性约束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发展已难以为继。故需要大范围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型农技推广网络、综合防灾减灾技术等农业科技创新项目,以支撑粮食增产。
再次,我国现阶段生产力不稳,供求关系偏紧,现代化进程要求推进农业现代化;从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考虑,农业也不容有丝毫闪失。解决上述问题根本在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最后,我国农业劳动力的素质呈结构性下降,依靠低成本劳动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空间逐渐减小,必须依靠科技的支撑。
3. “给定资料8”中提到了温家宝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论点正确、鲜明,论据准确、充分,论证严密、合乎逻辑;
(2)充分利用所给材料,思想性强;
(3)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行文流畅;
(4)篇幅在800~1200字。
农业现代化关乎国计民生
在国际国内的粮食危机隐患下,考虑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势必要加紧建设现代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12年度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点就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产品生产保障供给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人均耕地面积逐年锐减,面临着颇高的粮食安全风险。我国粮食现在仍部分依赖进口,目前全球变暖、灾害频发,很多国家粮食减产,且不定期限制出口,从长远角度看,如果我国粮食缺口持续加大,也许某天各粮食出口国将无法为我国提供足够的粮食。而我国目前“人增、地减、粮紧”的粮食形势,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得到缓解,这就要求我国从农业科技方面入手,采取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缓和此种危急形势。
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有效耕地总量逐年减少;存在土地按户经营规模的超小型和分散化问题;农民经济实力和整体素质过低;基层农技人员缺乏,业务素质偏低;农业科研人员缺少实践经验,对现实农技问题解决不足;我国对农业科研的财政投入有限等。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如果意图为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扫清障碍,最主要须重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农业科技创新,二是农业成果转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科研立项的第一要义必须是力图解决在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现实问题,这样才能让科技对“三农”起到真正的作用。对现实问题的了解和把握则需要农业专家学者深入农村基层,全面收集一手材料,形成高度有效的行业发展报告,在此基础上,理论指导实践,找到能够真正切实解决问题的方式。
其次,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的农业管理模式和技术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农情,扩大交流,深入调研,以得到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思路。
再次,我国应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科研工作要与产业、行业密切结合,为产业、行业发展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我国农业的高效、生态和品牌提供技术支持。
最后,大力发展产学结合,即把农业生产和实践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加强高等院校与地方的合作,建立示范区、示范园,从根本上直接推动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不但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也提高了学校的教研水平,一举两得。
粮食安全问题、农业现代化攸关国计民生,虽然从目前来看我国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暂不会出现粮食危机,但着眼未来,我们仍要进一步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致力于农业现代化建设,以确保我国粮食持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