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在本项目的工程分析中,主要应说明哪些内容
2.本项目处于平原农业区,农田保护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3.针对影响范围内的居民区,影响评价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4.为尽可能减免对村庄的不利影响,可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5.本工程进行公众参与调查时,可采取哪些方式应该告诉公众哪些内容
1.(1)工程组成及布局,给出工程平面布置图。
(2)井场、工业场等地面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规模;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主要污染物源强,给出主要污染物产污环节图。
(3)矿区开采境界,占地总面积,占用不同类型土地的面积;可能造成的地表沉陷范围、塌陷程度。
(4)主要环境影响目标,包括居民区、河流、农田及植被、文物等,以及这些保护目标与工程位置关系。
2.(1)地面各项目设施的建设应严格控制占地面积,尽最大可能避开农田区;
(2)施工建设期的各类临时占地选址尽可能避开农田区;确需占用农田的建设应尽量保护土壤层,项目建设时先将表层土壤剥离,堆放保存好,用于低产田的改造或破损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或重建;
(3)保护水保设施,防止发生水土流失;保护农田水利设施。
3.(1)塌陷对居民住宅安全与稳定的影响;
(2)采空区及塌陷或煤矸石淋沥影响地下水水质与水量,进而对居民饮水的影响,包括水量的减少和水质的污染;
(3)由于堆放煤矸石自燃或爆炸而影响居民的安全、污染居住区环境空气质量;
(4)作业场或工业场地布置不合理而导致居民区噪声的污染。
4.(1)对开采境界内的居民实施搬迁;
(2)对于处在开采边界处的居民区,可先划为禁采区;
(3)设置维护带煤柱和防水煤柱;
(4)铺设供水管线,提供自来水;
(5)井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等远离居民区布设;
(6)距离居民区较近并可能造成空气与噪声污染的,可采取洒水抑尘、控制车辆通行时间,井场、工业场地采用低噪声设备或采取隔声等措施。
5.(1)张贴公告、发放调查表、走访可能受到影响的民众和相关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网上公示,召开讨论会、座谈会或听证会,发布简报。
(2)公布工程建设方面的信息,包括开采境界、规模、开采工艺及方式、开采年限、相关建筑及运输道路等工程建设内容;公布各类环境污染因素,污染源类型、主要污染物及源强,影响的范围;生态影响范围、方式、程度;可能造成的地表塌陷范围及危害,或其他地质灾害;针对环境影响采取的相应措施及预期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