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词填空要求你从所给的四个词中选出一个填入句中的空格内,从而使句子的意思表达最准确。 三、阅读理解每道题包含一段文字(或一个句子),后面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要求你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来完成陈述。注意:答案可能是完成对所给文字主要意思的提要,也可能是满足陈述中其他方面的要求,你的选择应与所提要求相符合。17. 第①段中两个“为此”的“此”所指代的是
。
- A.①希望呼吸最清洁的空气 ②增加含氧量改进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 B.①希望呼吸最清洁的空气 ②使用充氧汽油新技术
- C.①美国人宗教般的狂热追求 ②增加含氧量改进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 D.①美国人宗教般的狂热追求 ②使用充氧汽油新技术
根据下面的文字回答27~30题。
在一些发达国家,尤其是在美国的许多城市,人们对于洁净无烟空气的追求几乎达到了宗教般的狂热,他们希望能呼吸到最清洁的空气。为此,一些减少空气污染的新技术应运而生,其中之一就是使用充氧汽油,殊不知人们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1990年,美国的《洁净空气法规》强制空气质量差的地区汽油中添加充氧剂等化学制品,以增加含氧量改进燃烧,从而减少大气中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但是,现在发现,大多数常用的充氧剂如甲基叔丁基醚已从地下贮油箱渗入地下水源中,并已污染了加利福尼亚的地下饮水源,使这一地区可能在几年内成为美国最严重的地下水污染区。甲基叔丁基醚的气味很像松油,水中即使用10亿分之几十的含量,也会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影响,而且无法饮用。一些科学家认为,这种化学制品还致癌。一些坚决反对使用甲基叔丁基醚的团体认为,加油站的空气中含有高浓度的这种充氧剂气体,使人呼吸困难、头痛和眩晕。
新泽西州新不伦瑞克环境和职业健康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克利福德·韦赛尔说,不仅加油站的人,就是路上的行人也可能吸入这种充氧剂。被甲基叔丁基醚污染的水源,人若使用还可能使其渗入皮肤,并积累于人体脂肪组织中。美国地质调查局的保罗•斯奎莱西指出,甲基叔丁基醚还有一个特点是对水的亲合力极大,比任何汽油成分溶于水的能力大几十倍,一旦进入水中,很难将它“请出来”,因此也就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它从地下贮油箱通过地下水渗入更深的蓄水层。甲基叔丁基醚具有高度的抗降解性,虽然它见光分解,但阳光很难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中,因此无法知道它在水中多久才能降解。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993年和1994年对美国8个城市的地下水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地下水中有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但甲基叔丁基醚却是地下水中含量排在第二位的有机化合物,排在第一位的有机化合物是三氯化烷。
目前,美国的汽油有30%以上含有充氧剂,而充氧剂中84%是甲基叔丁基醚。在加利福尼亚,地下贮油箱对地下水的污染是最严重的。1995年年末,圣莫尼卡城市管理局检测了该城饮用水中的甲基叔丁基醚,结果于1996年6月被迫关闭了一些水井,致使这座城市损失了71%的市内水源,约占其全部耗水量的一半,为了解决水荒,不得不从外部调水,一年就要花3500万美元。此外,在美国的湖泊和水库中也发现有甲基叔丁基醚的污染,它们来自与轮船的发动机和地表径流,甚至在内华达州的高山上也受到它的污染。现在,美国正在制定一个从土壤和水源中清除汽油泄漏的计划,科学家们试图把细菌添加到受污染的水中,以分解甲基叔丁基醚。还有一个办法是改进老式的单壁地下贮油箱,或用双壁贮油箱以减少汽油的泄漏,但这不可能解决已经发生的水源污染的问题。看来,环境保护问题必须全面考虑,否则就会出现这种按葫芦浮起瓢的情况,造成更大的麻烦。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代词的指代意义的能力。指代内容在上文已明确指出,辨明其指代的具体内容,就可把上下文意思连贯起来。
二、数学运算每道试题呈现一道算术式,或表述数字关系的一段文字,或几何图形,要求你迅速准确地计算或论证出答案。12. 某项工程,可由若干台机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如果增加2台机器,则只需用规定时间的7/8就可做完,如果减少2台机器,那么就要推迟2/3小时完成,现问:由一台机器去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小时?
A B C D
B
[解析] 如果增加2台机器,工程用时是原定时间的

,少了

,所以2台机器是原有机器数的

,即原有机器是14台。如果减少2台机器,即用14-2=12(台),所用时间是原定时间的

,多

,即

小时是原定时间的

,所以原定时间是

=4(小时),由一台机器去完成则需要14×4=56(小时)。
二、定义判断每道题先给出一个概念的定义,然后分别列出四种行为,要求你严格依据定义从中选出一个最符合或最不符合该定义的答案。注意:假设这个定义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 四、演绎推理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出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14. 其办公室共有3人,主任1人,副主任1人,办事员1人。
(1)主任懂日语;
(2)有人不懂日语;
(3)有人懂日语。
在上述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由此可知
。
- A.副主任懂日语
- B.副主任不懂日语
- C.主任懂日语
- D.主任不懂日语但办事员懂日语
A B C D
B
[解析] (2)和(3)是反对关系,这两个命题中要么一个真,要么两个真,但必有一真,所以,题干所说“三个判断中只有一个是真的”必在(2)和(3)之中,从而可推出(1)必为假,根据“主任懂日语”为假,可推出“主任不懂日语”是客观事实,由此可推(2)必为真。如果(2)为真,根据题干,那么 (3)就为假,如果“有人懂日语”为假,可推出命题的矛盾命题“所有人不懂日语”为真,从而推出“副主任不懂日语”。
15. 某珠宝店失窃,五个职员涉嫌被拘审。假设这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无辜者说的都是真话。这五个职员分别有以下供述:
张说:“王是作案者。王说过他作的案。”
王说:“李是作案者。”
李说:“是赵作的案。”
赵说:“是孙作的案。”
孙没说一句话。
依据以上的叙述,能推断出以下哪项结论?
- A.张作案,王没作案,李作案,赵没作案,孙作案
- B.张没作案,王作案,李没作案,赵作案,孙没作案
- C.五个职员都参与作案
- D.五个职员都没作案
A B C D
A
[解析] 由题干,张说:“王是作案者。王说过他作的案。”又题干假设,五个职员中,参与作案的人说的都是假话,只有无辜者才说真话。所以,王如果是作案者,他是不可能承认他作案的,否则,作案者就会说真话了。由此可知,张说的是假话,因而张是作案者,王不是作案者;从而推知,王说的是真话,因而李是作案者;从而推知,李说的是假话,因而赵不是作案者;从而推知,赵说的是真话,因而孙是作案者;因此,选项A成立。
第四部分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公共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考查的是应试者在这些方面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请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