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建筑设计原理知识与标准、规范分类模拟4
1. 高层民用建筑内的下列房间只能设气体自动灭火系统,其中( )可以除外。
A.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房
B.珍藏库
C.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
D.贵重设备室
A
B
C
D
C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7.6.6条至第7.6.8条,答案A、B、D均在此列,第7.6.6条规定,可燃油油浸电力变压器室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
2. 车长≤6m的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间距应满足( )m。
A.0.5
B.0.7
C.0.8
D.0.9
A
B
C
D
A
[解析] 汽车停放应留出疏散通道,并应满足一次出车的要求。当车长≤6m或车宽≤1.8m时,汽车与汽车之间的间距为0.5m。
3. 设有自动灭火系统的地下汽车库,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m
2
。
A.1000
B.2000
C.3000
D.4000
A
B
C
D
D
[解析] 见《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第5.1.1、5.1.2条。汽车库内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按下表的规定增加—倍。
4. 《高层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中,裙房系指与高层民用建筑相连的附属建筑,其高度最高不超过( )m。
A.12
B.15
C.18
D.24
A
B
C
D
D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2.0.1条。裙房系指与高层民用建筑相连的建筑高度不超过24m的附属建筑。
5. 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 )。
A.20m
B.15m
C.10m
D.5m
A
B
C
D
D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6.1.5条,高层建筑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m。
6. 人防工程耐火等级的规定,下列各条中( )正确。
A.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都必须为一级
B.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C.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均不应低于二级
D.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和同类地面建筑相同
A
B
C
D
B
[解析] 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年版)第4.3.2条。人防工程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出入口地面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 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隔墙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应采用( )防火门。选择正确的一组。
Ⅰ.2.5h;Ⅱ.1.5h;Ⅲ.甲级;Ⅳ.乙级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A
B
C
D
B
[解析]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7.2.5条,附设在建筑物内的消防控制室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5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隔墙上的门宜采用乙级防火门。
8. 下列对于各种管道穿过人防地下室的说法中, ( )是错误的。
A.与人防地下室无关的管道不宜穿过人防围护结构
B.无关的管道是指防空地下室在战时不使用的管道,而平时可使用
C.上部建筑的生活污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不得进入防空地下室
D.必须进入防空地下室的管道及其穿过人防围护结构,均应采取防护密闭措施
A
B
C
D
B
[解析] 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第4.1.3条。
9. 高层民用建筑的电子游艺厅、网吧应遵守的设计规定为( )。
A.设在地下一层的一个厅室,当建筑面积小于60m
2
时,可设一个出口
B.设在地下二层时,该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
C.厅室内最大容纳人数按0.5人/m
2
计算,并应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h的楼板
D.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300m
2
A
B
C
D
C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4.1.5A条。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游艺厅(含电子游艺厅)、网吧等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应设在首层或二、三层;宜靠外墙设置,不应布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和尽端,其最大容纳人数按录像厅、放映厅为1.0人/m
2
,其他场所为0.5人/m
2
计算,面积按厅室建筑面积计算;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h的楼板与其他场所隔开,当墙上必须开门时应设置不低于乙级的防火门。当必须设置在其他楼层时,尚应符合下列,不应设置在地下二层及二层以下,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的高差不应大于10m;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200m
2
;—个厅室的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当—个厅室的建筑面积小于50m
2
时,可设置一个出口。
10. 高层住宅每个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 )m。
A.1.3
B.1.2
C.1.1
D.1.0
A
B
C
D
C
[解析] 高层建筑中,住宅每个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10m;医院每个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30m;其他建筑每个外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20m。
11. 建筑高度超过( )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 )m
2
的公共建筑,宜设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A.180,180
B.150,1500
C.120,1200
D.100,1000
A
B
C
D
D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6.1.14条,建筑高度超过100m,且标准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m
2
的公共建筑,宜设置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
12. 关于多层民用建筑疏散楼梯的设计, ( )是错误的。
A.公共建筑的疏散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0mm
B.楼梯间内宜有天然采光
C.室外疏散楼梯净宽不小于70cm
D.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
A
B
C
D
C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7.4.5条。室外疏散楼梯净宽度不小于90cm。
13. 室外消火栓应沿高层民用建筑均匀布置,消火栓与高层民用建筑外墙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 )m。
A.20
B.30
C.40
D.50
A
B
C
D
C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7.3.6条,室外消火栓距高层民用建筑的外墙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40m。
14. 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 )cm。
A.10
B.15
C.18
D.20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7.4.8条,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两梯段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cm。
15.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应采用防火墙等划分防火分区,下列( )说法不正确。
A.一类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1000m
2
B.二类建筑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1500m
2
C.地下室的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为500m
2
D.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材料和难燃材料装修的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3000m
2
A
B
C
D
D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1.2条,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
2
;地下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
2
。
16.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 )m。
A.3
B.4
C.5
D.6
A
B
C
D
A
[解析]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m。
17. 下列有关防火墙设计的叙述中, ( )不符合规定。
A.防火墙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窗口之间最近边缘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B.内转角处设防火墙时,当相邻一侧墙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其距离可减少一半
C.防火墙两侧的窗口之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D.防火墙两侧的窗口,当其中有一侧装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不限
A
B
C
D
B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2.1条。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民用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18. 建筑高度为11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和管道井应( )在楼板处设防火间隔。
A.每隔一层
B.每隔两至三层
C.每隔三至四层
D.每层
A
B
C
D
D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第5.3.3条,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应在每层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
19. 汽车库安全疏散的要求是( )。
A.停车数大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当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式且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汽车库内的其他楼层汽车疏散坡道可设一个
B.机械式立体汽车库,Ⅲ、Ⅳ类汽车库,可采用垂直升降梯作汽车疏散出1:3
C.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80m
D.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2m
A
B
C
D
A
[解析] 见《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第6.0.7、6.0.8、6.0.9、 6.0.10条。Ⅰ、Ⅱ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大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当采用错层或斜楼板式且车道、坡道为双车道时,其首层或地下一层至室外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汽车库内的其他楼层汽车疏散坡道可设一个。6.0.8除机械式立体汽车库外,Ⅳ类的汽车库在设置汽车坡道有困难时,可采用垂直升降梯作汽车疏散出口,其升降梯的数量不应少于两台,停车数少于 10辆的可设一台。6.0.9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6.0.10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两个汽车坡道毗邻设置时应采用防火隔墙隔开。
20. 下列建筑物中, ( )需设防烟楼梯间。
A.十八层单元式住宅
B.32m高的普通办公楼
C.25m高的病房楼
D.32m高的普通档案楼
A
B
C
D
C
[解析] 高度不超过24m的病房楼的疏散楼梯问,不论层数多少,均应为封闭式楼梯间;高层病房楼应为防烟楼梯间。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超过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以及高层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21. 一座每层建筑面积为2500m
2
的一类高层民用建筑应设( )台消防电梯。
A.1
B.2
C.3
D.4
A
B
C
D
B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6.3.2条。当大于1500m
2
但不大于4500m
2
时,应设2台。
22. 地下人防工程设计防火中, ( )是不正确的。
A.防火分区应在各出入口处的甲级防火门或管理门范围内划分
B.水泵房、厕所等面积可不计入防火分区面积
C.除另有规定外,每个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500m
2
D.人防工程内不得设置柴油发电机房、直燃机房和锅炉房
A
B
C
D
D
[解析] 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年版)第3.1.6、4.1.1条,在一定条件下,人防工程内可以设置柴油发电机房、直燃机房和锅炉房。
23. 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并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其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建筑面积为( )m
2
。
A.5000
B.4000
C.3000
D.2500
A
B
C
D
A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1.3条,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大于 2500m
2
,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倍。故结果是 2500m
2
×2=5000m
2
。
24. 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满足以下( )条件。
Ⅰ.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Ⅱ.应设在楼层数较少的一侧;Ⅲ.门开启后应跨越变形缝;Ⅳ.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A
B
C
D
B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4.3条,设在变形缝处附近的防火门,应设在楼层数较多的一侧,且门开启后不应跨越变形缝。
25. 一座二级耐火等级的非高层教学楼,平面为内走廊式布置,楼梯间为开敞式,袋形走道两侧的房门至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应为( )。
A.22m
B.20m
C.25m
D.18m
A
B
C
D
B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规范》(GB 50016—2006)第5.3.13条表5.3.13。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学校的距离要求为22m,因房间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故应在22m基础上减少2m。
26. 高层民用建筑的中庭上下连通的面积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下列应采取的措施中( )不正确。
A.与中庭相通的门窗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
B.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设甲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h的防火卷帘分隔
C.中庭每层回廊设自动灭火系统
D.中庭每层回廊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A
B
C
D
B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1.5条。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设乙级防火门即可。
27. 一多层建筑与一高层建筑相邻,其相邻面,多层开窗,而高层为防火墙,则此二建筑的防火间距应为
。
A.13m
B.6m
C.4m
D.不限
A
B
C
D
D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4.2.2条,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较高一面外墙为防火墙或比相邻较低一座建筑屋面高15.00m及以下范围内的墙为不开设门、窗洞口的防火墙时。其防火间距可不限。
28. 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 )m。
A.6
B.8
C.10
D.12
A
B
C
D
C
[解析] 见《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第6.0.10条。两个汽车疏散出口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10m。
29. 关于剧院室外疏散小巷的宽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宽度随建筑的消防间距而定
B.其宽度不应小于3m
C.按该公共场所的疏散人数,每100人1m的宽度决定
D.其宽度应大于该场所设在小巷的疏散门的总宽度
A
B
C
D
B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5.3.1.5条。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30. 下列关于防空地下室室内净高的规定, ( )是错误的。
A.地坪至梁底和管底不得小于2.00m
B.人防汽车库除一般要求外还应大于、等于车高加0.20m
C.地坪至结构板底面不宜小于2.40m
D.专业队装备掩蔽部地坪至梁底和管底不小于2.40m
A
B
C
D
D
[解析] 见《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第4.2条。
31. 公共建筑的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 )m。
A.1.0
B.1.1
C.1.2
D.1.4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5.3.14条,疏散走道和楼梯的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m。
32. 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在( )条件下允许只设一个安全出口。
A.面积≤50m
2
,人数≤15人
B.面积≤80m
2
,人数≤10人
C.面积≤80m
2
,人数≤20人
D.面积≤50m
2
,人数≤20人
A
B
C
D
A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3.7.2条,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但使用面积不超过50m
2
且人数不超过15人的可设一个。
33. 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成面积不超过( )m
2
的防火分区。
A.400
B.500
C.800
D.1000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5.1.7条,建筑物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用防火墙分隔成面积不超过500m
2
的防火分区。
34. 敞开式外廊的二级耐火等级的教学楼,位于两个楼梯之间的教室,其房门至楼梯间最大距离为( )。
A.22m
B.30m
C.35m
D.40m
A
B
C
D
D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5.3.13条。耐火等级为一、二级的医院、疗养院和学校,位于两个外部出口或楼梯间之间的房间,房门至外部出口或封闭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为35m。
注:敞开式外廊建筑的房间门至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可增加5m。
35. 关于消防车道的设置,下列( )不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A.占地面积超过3000m
2
的展览馆宜设环形消防车道
B.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8m×18m
C.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
D.环形消防车道与其他车道应有一处相通
A
B
C
D
D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6.0.10条。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他车道连通。
36. 高层建筑内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条件如下,其中( )不妥。
A.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
B.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
C.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
D.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A
B
C
D
B
[解析] 答案A、C、D即已满足高层建筑内消防控制室的设置条件,而答案 B并未被要求。
37. 关于地下室的安全出口的规定,下列说法中( )是错误的。
A.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B.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防火分区时,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一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C.面积不超过100m
2
,且人数不超过10人时,可只设一个安全出口
D.面积不超过500m
2
,且人数不超过30人时,可用垂直金属梯作为第二安全出El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5.3.12条,其中有一条指出面积不超过 50m
2
,且人数不超过15人时,可只设一个安全出El。
38. 关于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下述( )是不确切的。
A.“一类建筑和除单元式和通廊式住宅外的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建筑及塔式住宅”均应设防烟楼梯间
B.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
C.公共建筑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6m
2
D.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应为乙级防火门
A
B
C
D
B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6.2.1条,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并不是防烟楼梯间入口处应设前室、阳台或凹廊,防烟楼梯间本身有前室。
39. 下列( )建筑或部位的室内装修,宜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
Ⅰ.高级旅馆的客房及公共活动用房;Ⅱ.演播室、录音室及电化教室;Ⅲ.大型、中型电子计算机室;Ⅳ.剧院、电影院、礼堂等
A.Ⅰ、Ⅱ
B.Ⅰ、Ⅱ、Ⅲ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A
B
C
D
B
[解析] 根据《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2—95),下列建筑或部位的室内装修,宜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烧材料:
一、高级旅馆的客房及公共活动用房。
二、演播室、录音室及电化教室。
三、大型、中型电子计算机机房。
40. 为满足登高消防车火灾扑救作业的要求,高层民用建筑底部应留出足够长度的扑救面,具体应满足以下4条中的( )要求。
Ⅰ.扑救面长度不小于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的一条长边或1/3周长;Ⅱ.扑救面长度不小于高层民用建筑主体的一条长边或1/4周长;Ⅲ.扑救面范围内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
Ⅳ.扑救面范围内不应布置高度大于4m,进深大于5m的裙房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A
B
C
D
C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4.1.7条。高层民用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41. 关于室外疏散楼梯要求的说法,下列( )有误。
A.室外疏散楼梯应采取不燃材料制作
B.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设除疏散门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C.疏散门应正对楼梯段
D.楼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5min
A
B
C
D
C
[解析]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7.4.5条,室外疏散楼梯和每层出口处平台,均应采取非燃烧材料制作。楼梯段的耐火极限应不低于15min。在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除疏散门外,不应设其他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楼梯段。
42. 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和竖向的设置正确的为( )。
A.横向不超过五个开间,竖向按每层设置
B.横向不超过1000m
2
,竖向按每五层设置
C.横向按每个防火分区,竖向不宜超过五层设置
D.横向按每个防火分区,竖向按每层设置
A
B
C
D
C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5.2条,通风空气调节系统,横向应按每个防火分区设置,竖向不宜超过五层。
43. 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布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和油库的距离最少各为( )m。
A.5和10
B.7和14
C.7和15
D.10和15
A
B
C
D
C
[解析] 根据《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第7.1.6条,车库室外消防给水管道、室外消火栓、消防泵房的设置应按现行的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的规定执行。停车场的室外消火栓宜沿停车场周边设置,且距离最近一排汽车不宜小于7m,距加油站或油库不宜小于15m。
44. 26m高的百货大楼营业厅,由厅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 )m。
A.15
B.20
C.25
D.30
A
B
C
D
D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6.1.7条,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
45. 19层及19层以上的单元式组合住宅,其楼梯间的设置,下列( )规定是正确的。
Ⅰ.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Ⅱ.至少有两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应通至屋顶;Ⅲ.每单元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Ⅳ.每单元楼梯间应为封闭楼梯间
A.Ⅰ、Ⅲ
B.Ⅰ、Ⅳ
C.Ⅱ、Ⅲ
D.Ⅱ、Ⅳ
A
B
C
D
A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95)(2005年版)第6.2.3、6.2.3.3条。单元式住宅每个单元的疏散楼梯均应通至屋顶,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46. 划分超高层民用建筑的原则是( )。
Ⅰ.高>100m; Ⅱ.标准层建筑面积>1500m
2
; Ⅲ.是否设有避难层; Ⅳ.是否设有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A.Ⅰ
B.I、Ⅱ
C.Ⅰ、Ⅲ、Ⅳ
D.Ⅰ、Ⅱ、Ⅲ、Ⅳ
A
B
C
D
A
[解析] 在划分高层、超高层民用建筑的标准中,依据建筑高度确定,与标准层建筑面积,是否设有避难层,是否设有屋顶直升飞机停机坪无关。
47. 下列高层民用建筑中垃圾道的设置, ( )是错误的。
A.垃圾道不应设在楼梯间内
B.楼梯间内如设垃圾道,应设乙级防火门
C.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
D.垃圾斗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
A
B
C
D
B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3.4条。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在楼梯间内。
48. 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地下营业厅若设有自动报警与灭火系统,并用不燃或难燃材料装修,其一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为( )m
2
。
A.500
B.1000
C.2000
D.4000
A
B
C
D
C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5.1.2条。当符合特定条件时,地下部分防火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
2
。
49. 下列关于多层建筑管道井的说法中, ( )正确。
A.应通畅,可不分隔
B.在适中部位用不燃材料分隔
C.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
D.可以每层用难燃材料封隔
A
B
C
D
C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火规范》(GB 50016—2006)第7.2.9条: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管道井,应分别独立设置;其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第7.2.10条: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应在每层楼板处采用不低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或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50.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用下列( )单位表示。
A.传热系数
B.热阻
C.氧指数
D.小时
A
B
C
D
D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2.0.1条。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用小时表示。
51. 人防工程中不得布置( )设施。
A.柴油发电机房
B.油浸变压器室
C.直燃机房
D.锅炉房
A
B
C
D
B
[解析] 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年版)第3.1.6、3.1.7条。人防工程中不得布置油浸电气设备。
52. 按照防火规范规定,下述属于安全疏散出1:3的是( )。
Ⅰ.首层外门;Ⅱ.消防电梯;Ⅲ.楼梯间;Ⅳ.自动扶梯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Ⅲ
A
B
C
D
D
[解析] 按防火规范规定,电梯(包括普通客梯、病梯、货梯、消防电梯)和自动扶梯不属于安全疏散口。
53. 人防工程的防火疏散设计中,下列( )不符合规定。
A.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可布置在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但面积不应超出60m
2
B.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疏散人数不应大于250人
C.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
D.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为40m(医院、旅馆除外)
A
B
C
D
A
[解析] 见《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 50098—98)(2001年版)第5.1.2、5.1.4、5.1.5条。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不应设置在袋形走道的两侧或尽端;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和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其疏散人数平均每个不应大于250人;房间内最远点至该房间门的距离不应大于15m;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或至相邻防火分区之间防火墙上防火门的最大距离:医院应为24m,旅馆应为30m,其他工程应为40m。
54. 高层民用建筑的防烟楼梯问及其前室,在下列( )情况下不宜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
Ⅰ.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Ⅱ.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Ⅲ.高度超过32m的一类公共建筑;IV.高度超过50m的居住建筑
A.Ⅲ、Ⅳ
B.Ⅰ、Ⅱ
C.Ⅰ、Ⅳ
D.Ⅱ、Ⅲ
A
B
C
D
B
[解析] 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第8.2.1条。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55. 高层民用建筑中有条件不设封闭楼梯间的建筑有( )。
Ⅰ.裙房;Ⅱ.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Ⅲ.30m的普通办公楼;Ⅳ.十层的通廊式住宅
A.Ⅰ
B.Ⅱ
C.Ⅱ、Ⅳ
D.Ⅰ、Ⅱ、Ⅲ、Ⅳ
A
B
C
D
B
[解析] 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中第6.2.3.1条指出十一层及十一层以下的单元式住宅可不设封闭楼梯间,但开向楼梯间的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且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应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56. 高层厂房与甲类液体储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m。
A.15
B.18
C.21
D.24
A
B
C
D
A
[解析] 高层厂房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材料堆场 (煤和焦炭场除外)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四章有关条文的规定,且不应小于15m。
57. 关于应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建筑物中,不正确的是( )。
A.超过800个座位的剧院
B.体积超过5000m
3
的车站
C.超过六层的住宅
D.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重点砖木或木结构的古建筑
A
B
C
D
C
[解析] 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第8.3.1、8.3.2条中指出超过7层的住宅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
58. 下列储存物品中( )物品属于乙类火灾危险性物品。
A.甲苯、甲烷、氧气、润滑油 B.乙炔、乙烯、氨气、植物油
C.丙酮、丙烯、液氯、动物油D.丁醚、丁烯醇、氟气、松节油
A
B
C
D
D
[解析] 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附录四。
1.煤油,松节油,丁烯醇、异戊醇,丁醚,醋酸丁酯、硝酸戊酯,乙酰丙酮,环己胺,溶剂油,冰醋酸,樟脑油,乙酸;2.氨气、液氯;3.硝酸铜,铬酸,亚硝酸钾,重铬酸钠,铬酸钾,硝酸,硝酸汞、硝酸钴,发烟硫酸,漂白粉;4.硫磺,镁粉,铝粉,赛璐珞板(片),樟脑,萘,生松香,硝化纤维漆布,硝化纤维色片;5.氧气,氟气;6.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