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9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儿科学(二)-(1)
一、A1型题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
1. 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反应是指硬结直径
A.>10mm
B.>3mm
C.15mm
D.≥20mm或除硬结外还可见水疱或局部坏死
E.5n跚
A
B
C
D
E
D
[解析] 观测结核菌素试验反应,测定局部硬结直径,取纵、横两者的平均直径来判断其反应强度。硬结;直径不足5mm为阴性,硬结≥20mm或除硬结外,还可见水疱和局部坏死者为:强阳性反应。
2. 诊断重度脱水的主要依据是
A.尿少
B.有休克
C.口渴、泪少
D.眼窝及前囟凹陷
E.皮肤干燥、弹性差
A
B
C
D
E
B
[解析] 重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呈重病容,精神极度萎靡,表情淡漠,昏睡甚至昏迷。皮肤发灰或有花纹、干燥、弹性极差。眼窝和前囟深度凹陷,眼刚不合,两眼凝视,哭时无泪,口唇黏膜极干燥。因血容量明显减少可出现休克症状如心音低钝、脉细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尿极少或无尿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内容,哪项除外
A.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B.预防和纠正脱水
C.合理用药
D.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E.调整饮食
A
B
C
D
E
A
[解析]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为: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A不是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本题答案为A。
4.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主要表现是
A.手足徐动
B.惊厥
C.肌阵挛
D.昏迷
E.前囟张力增高
A
B
C
D
E
B
[解析] 维生素D缺乏性搐搦症主要表现为手足抽搐,喉痉挛和惊厥。
5. 佝偻病初期的主要表现
A.运动系统改变
B.骨骼系统改变
C.神经兴奋性增高
D.语言发育落后
E.反复感染
A
B
C
D
E
C
[解析] 佝偻病初期主要表现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如易激惹、烦闹、夜啼、睡眠不安,骨骼、运动系统改变和语言发育落后,出现在应激期。
6. 小儿腹泻时口服补液盐(ORS液)的张力是
A.2/5张
B.1/4张
C.1/2张
D.1乃张
E.2/3张
A
B
C
D
E
E
[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ORS液中各种电解质浓度为Na+90mmol/L,K+20mmol/L,Cl-80rrmaol/L,HC03-30mmol/L;可用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0g加水到1000ml配成;其电解质的渗透压为220mmol/L(2/3张)。此液中葡萄糖浓度为2%。故本题答案为E。
7. 方颅、“O”形腿,智能正常是
A.先天性巨结肠
B.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C.软骨发育不全
D.垂体性侏儒症
E.佝偻病
A
B
C
D
E
E
[解析] 方颅、"O"形腿、手镯和脚镯等均是佝偻病具有的临床表现,且该病只影响骨骼发育而不影响智力。
8. 婴儿期指的是
A.出生后1个月-1周岁之前
B.1岁~3周岁之前
C.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D.出生~满1周岁之前
E.1岁-2周岁之前
A
B
C
D
E
D
[解析] 详见第1题试题解析,从出生后到满1周岁以前为婴儿期。
9. 对于病因不明的化脓性脑膜炎,首选治疗是
A.头孢三嗪或头孢噻肟
B.大剂量青霉素
C.大剂量氨苄青霉素
D.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E.氯霉素
A
B
C
D
E
A
[解析] 病因尚未明确的初始治疗,任何年龄患儿均可选用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或氨苄青霉累与大剂量青霉素。由于流感嗜血杆菌等致病菌对青霉素有耐药性,氯霉素又可发生骨髓抑制及婴儿灰色综合征等,故目前主张选用头孢曲松钠或头孢噻肟钠治疗。
10. 发热后半天至Ⅱ天出疹
A.水痘
B.幼儿急疹
C.麻疹
D.风疹
E.猩红热
A
B
C
D
E
D
[解析] 风疹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为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疹退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全身症状轻,耳后、颈后、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11. 差异性青紫可发生于下述哪种情况下
A.肺动脉狭窄
B.房缺合并肺动脉高压
C.法洛四联症
D.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
E.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
A
B
C
D
E
D
[解析] 动脉导管未闭合并肺动脉高压时,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右向左分流(即由肺动脉流向主动脉)造成下半身青紫。
12. 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石
A.风疹
B.猩红热
C.水痘
D.幼儿急疹
E.麻疹
A
B
C
D
E
C
[解析] 水痘皮疹特点为分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成水疱疹,疱疹持续3~4d,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13. 1个月婴儿,嗜睡、吐奶2天。查体:T36℃,面色发灰,双眼凝视,前囟紧张,心率110次/分,双肺正常,脐部少许脓性分泌物,对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A.脐部分泌物培养
B.脑脊液检查
C.头颅CT检查
D.血常规
E.血培养
A
B
C
D
E
B
[解析] 年龄小于3个月的幼婴和新生儿化脑表现多不典型,体温可高可低,或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高颅压表现可不明显,可能仅有吐奶、尖叫或颅缝开裂;惊厥可不典型,如仅见面部、肢体局灶或多灶性抽动、局部或全身性肌阵挛、或各种不显性发作;脑膜刺激征不明显。该患儿为1个月婴儿,脐部有感染灶,有嗜睡、吐奶、面色发灰、双眼凝视、前囟紧张等感染中毒症状及高颅压症状,考虑为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14. 不符合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是
A.多见于6~24个月小儿
B.抗生素治疗有效
C.秋冬季多见
D.常出现脱水
E.大便呈蛋花汤样
A
B
C
D
E
B
[解析] 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多发生在6~24个月婴幼儿,>4岁者少见。病毒感染不需要用抗生素治疗,应合理使用液体疗法选用微生态制剂和黏膜保护剂。答刺A、C、D、E均为轮状病毒肠炎的特点,答案B不符合。
15. 风湿热发热后形成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时间是
A.4个月左右
B.2个月左右
C.6个月左右
D.9个月左右
E.8个月左右
A
B
C
D
E
C
[解析] 需经多次发作才能造成瓣膜变形,大约6个月。
16. 小儿受结核菌感染多长时间后做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
A.12~14周
B.2~4周
C.8~10周
D.4~8周
E.10~12周
A
B
C
D
E
D
[解析] 小儿受结核菌感染后4~8周,其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属于迟发型变态反应,是由于致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血管周围,且血管通透性增高,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
17. 新生儿每曰生成胆红素约为
A.6.8mg/kg
B.10.5mg/kg
C.3.8mg/kg
D.2.5mg/kg
E.8.8mg/kg
A
B
C
D
E
E
[解析] 新生儿每日生成的胆红素为8.8mg/kg,成人则为3.8mg/kg。
18. 百白破的初种年龄应自什么年龄开始
A.5个月
B.4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E.2个月
A
B
C
D
E
C
[解析] 按照我国卫生部的规定,百白破的初种年龄为3个月以上小儿,第1次3个月,第2次4个月,第3次5个月。故正确答案为C。
19. 佝偻病颅骨软化多发生于
A.9个月以内
B.6个月以内
C.7个月以内
D.8个月以内
E.10个月以内
A
B
C
D
E
B
[解析] 颅骨骨化障碍,表现颅骨软化,检查者用指尖轻轻压迫枕骨或顶骨的后部可有压乒乓球样感觉,9于<6个月的婴儿旧
20. 男婴,11个月。母乳喂养,近1d症状加重。查体:呼吸70次/分,口周发绀,心率180次/分,心音低钝,双肺密集细湿哆音,肝右肋下3cm。除吸氧外还应
A.穿刺抽脓
B.用强心剂
C.用呼吸兴奋剂
D.气管插管
E.用脱水剂
A
B
C
D
E
B
[解析] 心力衰竭的治疗:除镇静吸氧外,要增强心肌的收缩力,减慢心率,增加心搏出量;减轻体内水钠潴留,以减轻心脏负荷。所以本题除吸氧外还应用强心剂。
21. 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是
A.吞噬功能缺陷
B.抗体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
C.细胞免疫缺陷病
D.补体缺陷
E.抗体缺陷病
A
B
C
D
E
E
[解析] 抗体介导的免疫缺陷病是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占50%以上。
22. 动脉导管未闭
A.第3、4肋间Ⅱ~Ⅴ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B.第2肋间Ⅱ~Ⅳ级喷射性收缩性杂音,伴肺血减少
C.第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伴有P2亢进,心音分裂固定
D.第3、4肋间Ⅱ~Ⅲ级舒张期杂音
E.第2肋间Ⅱ~Ⅳ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A
B
C
D
E
E
[解析] 动脉导管未闭的杂音特点是第2肋间Ⅱ~Ⅳ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23. 支气管炎与肺炎的鉴别,最主要的是
A.发热热型
B.有无痰液
C.血常规
D.咳嗽轻重
E.有无固定的细湿哆音
A
B
C
D
E
E
[解析] 肺部听诊有无固定的细湿哆音是肺炎与支气管炎的主要鉴别点,支气管炎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湿哆音,而肺炎为固定的细湿啰音。
24. 5个月婴儿,体重6kg,按计算人工喂养时每日需含糖8%的牛奶约
A.660ml
B.720ml
C.550ml
D.880nd
E.600ml
A
B
C
D
E
E
[解析] 8%糖牛乳100ml供台哟100kcal(418.4kJ),婴儿的能量需要量为418kJ/kg/(kg.d),所以婴儿需8%糖牛乳100ml/(kg.d),该患儿体重为6kg,100ml/(kg.d)×6kg=600ml,故正确答案为E。
25. 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耳后淋巴结肿大
B.发热、流涕、咳嗽
C.手、足出现红色斑丘疹
D.有感冒接触史
E.Koplik斑
A
B
C
D
E
E
[解析] Koplik斑是麻疹早期诊断最有意义的临床表现,在发疹前24~48h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对着下磨牙的颊黏膜上,但在1d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黏膜斑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26. 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是
A.头孢三嗪
B.碳酸氢钠
C.地高辛
D.地塞米松
E.苯巴比妥
A
B
C
D
E
A
[解析] 新生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体为细菌,因此主要治疗是抗生素治疗。
27. 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致病菌为
A.草绿色链球菌
B.葡萄球菌
C.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D.肺炎链球菌
E.革兰阴性杆菌
A
B
C
D
E
C
[解析] 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细菌包括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但以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最常见。
28. 链霉素的毒副作用主要是
A.肝毒性
B.球后视神经炎
C.白细胞下降
D.蜗神经损伤
E.消化道反应
A
B
C
D
E
D
[解析] 链霉素的毒副作用是蜗神经损害。
29. 急性风湿热合并心衰的治疗,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利尿剂
B.氧、低盐饮食
C.维持电解质平衡
D.给予足量洋地黄制剂
E.大剂量激素
A
B
C
D
E
D
[解析] 大剂量激素的同时给予吸氧、低盐饮食,洋地黄制剂应为-般齐1/量的1/3~1/2。
30. 细菌性痢疾
A.常发生于秋季,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少量黏液
B.大便稀黄,泡沫多,带黏液,有豆腐渣样细块
C.便色黄或暗绿,量多,带黏液
D.常出现黏液脓血便
E.发生于5~8月,大便呈蛋花汤样,少量黏液
A
B
C
D
E
D
[解析] 细菌性痢疾常有接触史,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大便镜险有较多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31.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其负荷量为
A.20mg/kg
B.5mg/kg
C.15mg/kg
D.25mg/kg
E.10mg/kg
A
B
C
D
E
A
[解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负荷量为20mg/kg。
32. 瘤疹性咽峡炎的特点为
A.软腭有小疱疹
B.眼结膜充血
C.耳后淋巴结肿大
D.咽充血、咽痛
E.发热
A
B
C
D
E
A
[解析] 疱疹性咽峡炎系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季。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查体可见咽部充血,以咽腭弓、垂、软腭等处有2~4mm大小的疱酌特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33. 水痘疹的特点为
A.Koplik斑
B.水疱疹
C.紫癜样疹
D.玫瑰疹
E.红丘疹密布
A
B
C
D
E
B
[解析] 水痘皮疹特点;分批出现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卵圆形、泪滴状小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h,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水疱易破溃,疱疹持续3~4d,然后从中心开始干缩,迅速结痂,在疾病高峰期可见到丘疹、新旧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
34. 动脉导管完全闭合绝大多数发生于
A.生后5个月内
B.生后3个月内
C.生后6个月内
D.1岁以内
E.生后9个月内
A
B
C
D
E
B
[解析] 约80%婴儿于生后3个月完全闭合,95%于生后1年内形成解剖上关闭。
35.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隐性体征是
A.踝阵挛
B.巴宾斯基征
C.布氏征
D.克尼格征
E.面神经征
A
B
C
D
E
E
[解析]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隐匿型可通过刺激神经肌肉而引出三个体征,即隐性体征包括面神经征、腓反射、隐瑟征。
36. 轮状病毒肠炎
A.发生于5~8月,大便呈蛋花汤样,少量黏液
B.常发生于秋季,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少量黏液
C.大便稀黄,泡沫多,带黏液,有豆腐渣样细块
D.常出现黏液脓血便
E.便色黄或暗绿,量多,带黏液
A
B
C
D
E
B
[解析] 轮状病毒肠炎多发生在秋冬季节,发病年龄以6~24个月婴幼儿多见,起病急,常伴有发热和鸟呼吸道感染症状;病初即有呕吐,常失于腹泻;大便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样或蛋花样便,带少量黏液,无腥臭味;常并发脱水和酸中毒;大便镜检有少量白细胞。
37. 男婴,7个月。呕吐、腹泻4d,大便10~15次/天。蛋花汤样便,尿量极少,皮肤弹性差,呈花纹状,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心音低钝,四肢厥冷,大便镜检偶见白细胞,血钠124mmol/L。该患儿的诊断为
A.中度高渗性脱水
B.中度等渗性脱水
C.重度低渗性脱水
D.重度等渗性脱水
E.中度低渗性脱水
A
B
C
D
E
C
[解析] 根据病史患儿腹泻、呕吐4d,大便次数较多,说明累积损失量较多并且出现尿量极少,皮肤弹性差,呈花纹状,眼窝及前囟明显凹陷,心音低钝,四肢厥冷,有明显休克症状,为重度脱水表现,且血钠124mmoL/L,诊断为重度低渗性脱水。
38. 下列哪一项不是婴幼儿哮喘的诊断依据
A.喘息症状突然发作
B.一定伴有发热
C.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
D.肺部出现哮鸣音
E.喘息发作≥3次
A
B
C
D
E
B
[解析] 喘息发作≥3次(3分);肺部出现哮鸣音(2分);喘息症状突然发作(1分);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病史(1分);≥5分诊断为婴幼儿哮喘,发作2次或≤4分,初步诊断为婴幼儿9孝喘(喘息性支气管炎)。
39.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治疗5d明显好转后,体温又复回升,嗜睡、惊厥,前囟隆起,头围增大,查脑脊液正常,可考虑为
A.并发脑积水
B.继发病毒性脑膜炎
C.并发中毒性脑病
D.以上都不是
E.并发硬脑膜下积液
A
B
C
D
E
E
[解析] 硬脑膜下积液是化脑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具有的特点是:①在治疗中体温不退或热退后数日又复升;②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颅缝分离、头围增大、呕吐、惊厥、意识障碍等。应进行颅骨透光检查,必要时做CT。确诊后做硬脑膜下穿刺放液。
40. 房间隔缺损
A.第3、4肋间Ⅱ~Ⅴ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B.第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伴有P2亢进,心音分裂固定
C.第3、4肋间Ⅱ~Ⅲ级舒张期杂音
D.第2肋间Ⅱ~Ⅳ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E.第2肋间Ⅱ~Ⅳ级喷射性收缩性杂音,伴肺血减少
A
B
C
D
E
B
[解析] 房间隔缺损的杂音特点是第2、3肋间Ⅱ~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常伴有P2亢进,心音分裂固定。
41. 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时,最早显示疗效的是
A.网织红细胞增多
B.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增多
C.血小板增多
D.口唇色泽开始变红
E.血清铁增多
A
B
C
D
E
A
[解析] 铁剂治疗有效者于3~4d后网织红细胞目口见增高,7~10d达高峰、2~3周后下降至正常,治疗约2周后,血红蛋白相应升高,临床症状好转。
42.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筛查,以生后2-3天新生儿干血滴纸片,检测TSH浓度作初筛,其阳性结果应是
A.>30mU/L
B.>15mU/L
C.>10mU/L
D.>20mU/L
E.>25mU/L
A
B
C
D
E
D
[解析]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期筛查目前多采用出生后2~3天的新生儿干血;商纸片检测TSH浓度作为初筛,结果大于20mU/L时为阳性,再检测血清T4、TSH以确诊。
43. 半效杀菌剂
A.吡嗪酰胺
B.泼尼松
C.利福平
D.乙胺丁醇
E.环磷酰胺
A
B
C
D
E
A
[解析] 半效杀菌药为链霉素和吡嗪酰胺。
44. 结核性脑膜炎出现脑神经障碍最常见为
A.动眼神经
B.面神经
C.舌咽神经
D.展神经
E.迷走神经
A
B
C
D
E
B
[解析] 结核性脑膜炎中期可出现脑神经障碍,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瘫痪,其次为动眼神经和展神经瘫痪。
45. 有关动脉导管未闭X线的改变是
A.左心室及右心室增大
B.左心房及右心房增大
C.左心房及左、右心室增大
D.右心房及右心室增大
E.左心房及左心室增大
A
B
C
D
E
E
[解析] 动脉导管末闭x线检查导管细者心血管影可正常。大分流量者心胸比率增大,左心室增大,心尖向左下扩大,左心房亦轻度增大。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血管影增粗。
46. 正常小儿前囟闭合的时间在
A.6~12个月
B.2岁
C.4~6个月
D.3~4个月
E.1~1.5岁
A
B
C
D
E
E
[解析] 前囟出生时为1.5,2.0cm(两对边中点连线)。一般在生后2~3个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6个月后则逐渐骨化而变小,12~18个月闭合。故正确答案为E。
47. 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常见于
A.低出生体重儿
B.早产儿
C.过期产儿
D.小于胎龄儿
E.足月儿
A
B
C
D
E
C
[解析] 新生儿甲低常为过期产,出生体重超过正常新生儿,生理黄疸期常长达2周以上,一般自出生后目唷腹胀、便秘,常处于睡眠状态,对外界反应迟钝,喂养困难,哭声低,声音嘶哑。体温低,末梢循环差,皮肤出现斑纹或有硬肿现象。
48. 导致风湿热的病原菌是
A.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流感杆菌
C.大肠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双球菌
A
B
C
D
E
A
[解析] 导致风湿热的病原菌是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49. 婴儿腹泻脱水补液用3:2:1液的组成为: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
A.4:3:2
B.2:4:3
C.3:2:1
D.4:2:3
E.2:3:1
A
B
C
D
E
E
[解析] 答此题前应首先掌握几种常用混合溶液的组成及电解质渗透压。生理盐水、5%或10%葡萄糖、1.4%碳酸氢钠、电解质、渗透压。1:1液1份1份1/2,1:4液1份4份1/5,2:1等张含钠液2份1份等张,2:3:1液2份3份1份1/2,4:3:2液4份3份2份2/3
50. 正常小儿血象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的年龄为
A.生后2~4天前及4~6岁后
B.生后7~10天前及7~10岁后
C.生后15天前及18岁后
D.生后4~6天前及4~6岁后
E.生后30天前及20岁后
A
B
C
D
E
D
[解析] 白细胞分类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变化。出生时中性粒细胞约占0.65,淋巴细胞约占0.30。随着白细胞总数的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也相应下降,生后4~6dB寸两者比例约相等;之后淋巴细胞约占0.60,中性粒细胞约占0.35,到4~6岁时两者又相等;7岁后白细胞分类与成人相似。即生后4~6d前及4~6岁后白细胞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生后4~6d后及4~6岁前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占优势,4~6d与4~6岁时两者比例相等。
一、A1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