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论要求1. 请根据“给定资料2~5”,简要概括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
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表述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
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三个方面。
毕业生自身方面:①就业观念存在偏见,觉得基层或中小企业不“稳定”;②更看重未来的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高校方面:①专业设置与高校定位和市场需求不符;②就业指导不到位。
中小企业方面:①职业发展空间有限;②收入和待遇较低,员工福利体系不完善;③缺少挑战性的工作;④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缺乏吸引力。
[解析]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题目明确了作答范围,考生只需从给定资料2~5中归纳总结出大学生不愿意去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主要原因即可。
2. “给定资料7”中引用了德国女大学生安娜的一句话:“生存是理想的基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件事情是先养活自己,找一个活干,理想要从现实做起。”请你结合给定资料反映出的大学生择业误区,谈谈对“先就业后择业”的认识。
要求: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先就业后择业”,要求高校毕业生摒弃陈旧择业观念,消除盲目定位、期望值偏高的心态。通过先就业,在涉世之初积累社会和工作经验,在工作中再学习,再进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同时,在社会竞争中发现机会,为今后职业发展和职业成功打下坚实基础,切合实际地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存在期望值偏高,脱离社会实际,择业动机趋利性较强等问题,导致就业难,就业压力大。为此,大学毕业生要树立现代择业观念,走出择业误区。同时,为解决就业难,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和创业环境;健全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各高校要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题,考生要结合所给资料,给出自己对“先就业再择业”的认识,内容方面要涉及对大学生择业误区的分析以及如果对待这些误区。
3. 假定你是某市政府就业服务部门负责人,应邀到某高校对毕业生做一次就业指导专场讲座。结合给定资料,撰写一份简要的发言提纲。
要求:观点鲜明,内容全面,层次清楚,不要求格式;不超过400字。
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发言提纲
(1)就业形势介绍。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形成结构上供过于求的矛盾;国企、事业单位等岗位需求少;中小型企业招聘不足。
(2)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高校方面。一是招生缺乏自主性,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二是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忽视学生就业必须的职业技能培养。大学生个人方面。多数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过高且缺少职业规划;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学业不精导致自身实力与用人单位要求差距明显。
(3)大学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①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实事求是地估计自己,选择单位和具体工作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②树立先生存,再发展,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切不可追求一步登天。
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不仅要依靠国家有关政策,还需要大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便在以后的人生路上大展宏图。
[解析] 本题属于公文写作题,要求考生作为一名就业服务部门的负责人,对大学生做一次就业指导讲座,撰写一份发言提纲。内容可以涉及目前就业形势,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最后给出解决对策。
4. 结合“给定资料1”,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当代大学生要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以“‘位’来与未来”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观点鲜明,分析深入;
②联系实际;
③条理清晰,语言简洁顺畅;
④字数800~1000字。
[范文]
“位”来与未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高等教育的结构规模与社会岗位结构和需求之间开始出现了失衡与错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显现并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是多种因素造成的,要缓解当前的就业压力,需要学生、高校和社会多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从个人角度讲,应充分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理性看待就业现状和造成就业难的各种因素,调整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摒弃不切实际的虚荣心和陈旧过时的就业观念,眼睛不应只盯着有限的就业领域和大城市,要有勇气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要树立动态的就业观念,增强择业的主动性和自信心。在竞争激烈的就业现实面前,能够抢先就业可谓占得先机,一边工作一边寻找机会不失为明智之举,工作中还可以锻炼和积累工作能力及社会经验,为更理想的就业打下基础、创造条件。
其次,从高校层面讲,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科专业的适应性和学生就业能力。应强化市场观念和社会需求,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做好市场调研和预测,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办学社会效益,努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改革教学方式和培养模式,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二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工作。加强就业市场的调研、预测,积极推进就业市场建设,组织招聘双选会、供需见面会等,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信息服务与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实际问题。
第三,从社会层面讲,创造更多的人才就业需求,消除机制性障碍。当前最主要的是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优化第一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因为农业生产领域生产、管理、服务现代化的潜力巨大,广大基层、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的空间极为宽广,第三产业提供高层次就业岗位的潜力更是不言而喻。同时,要真正落实国家政策,完善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进一步消除政策性障碍,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为自主创业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项目、咨询等信息服务和优惠政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劳动人事保障代理服务以及户籍管理、劳动关系形式、社会保险交纳和保险关系接续等方面的保障。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的全面复苏和快速发展,大量需求和吸纳高层次人才必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轨迹,大学生就业问题必将迎来充满希望的暖春。
[解析] 本题是申论大题,对题目做了限制,考生不得再对题目进行自由发挥。本题实际要求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背景,论述个人对于就业和未来发展的思考。题型中规,难度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