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党建、党史试卷263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每道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
1. 法院在审理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民事部分时应适用______。
A.行政诉讼法
B.行政诉讼法或民事诉讼法
C.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D.只能是民事诉讼法
A
B
C
D
D
2. 法律制定就是______。
A.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活动
B.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创制法律的活动
C.国家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法律的活动
D.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废除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A
B
C
D
D
3.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银圆之战”和“米棉之战”的直接目的是______。
A.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解决财政困难
D.平抑物价,稳定市场
A
B
C
D
D
4. 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的是______。
A.理想信念
B.反腐精神
C.廉洁意识
A
B
C
A
5. 利用职权或者职务上的影响,违反有关规定占用公物归个人使用,时间超过______,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
A.三个月
B.六个月
C.一年
A
B
C
B
6.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______。
A.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B.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C.改造与教育相结合
D.罪刑法定
A
B
C
D
D
7. ______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A.以德治国
B.以法治国
C.改革开放
D.依法治国
A
B
C
D
D
8.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______工作。
A.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
B.独立
C.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
A
B
C
A
9. ______在党章中加入了总纲部分,这在党章史上是一次重要创新。
A.五大党章
B.六大党章
C.七大党章
A
B
C
C
10. 下列哪次会议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标志______
A.1956年党的八大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1987年党的十三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A
B
C
D
B
11. 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______,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A.精神追求
B.精神需要
C.精神动力
A
B
C
A
12. 我们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______经济体制。
A.计划经济
B.商品经济
C.市场经济
A
B
C
C
13.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______。
A.犯罪人的行为
B.犯罪行为及危害结果
C.犯罪行为的危害结果
D.因果关系
A
B
C
D
C
14. 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在总纲部分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新要求之一,就是______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A.单项突破
B.整体推进
C.逐步推进
A
B
C
B
15. 再审的行政诉讼案件的判决能否被提起上诉?______
A.可以
B.不可以
C.应根据再审的程序决定
D.只有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的人民法院再审的行政案件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A
B
C
D
C
16. 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尊崇______,“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根本方针。
A.党性
B.党章
C.党组织
D.党员
A
B
C
D
B
17. 下列不属于中共党史军史上的三大起义的是______。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平江起义
D.广州起义
A
B
C
D
C
18. 将差额选举办法第一次写入党章的是党的十二大党章。但正式提出差额选举的概念并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______。
A.党的十三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部分条文修正案》
B.党的十四大党章
C.党的十七大党章
A
B
C
A
19. ______意味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价值体认和价值追求,意味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味着每一个人都能在为中国梦的奋斗中实现自己的梦想,意味着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最大公约数,意味着中华民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的真诚意愿。
A.中国梦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共产主义
D.爱国主义
A
B
C
D
A
20. 根据党的十七大党章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应该是______。
A.党的基层委员会必须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B.党的基层委员会可以自己决定是否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
C.党的基层委员会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还是设立纪律检查委员,由它的上一级党组织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A
B
C
C
21. ______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建成小康
C.全面深化改革
A
B
C
A
22. 国际法效力的根据是______。
A.人类法律良知
B.最高规范的效力
C.国家之间的协议
D.自然法的效力
A
B
C
D
C
23. 在党员必须履行的学习义务中,十七大党章增加了学习______的内容。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A
B
C
C
24. 要求或者指使提拔任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其他亲属以及______的,依照《党纪处分条例》第六十四条和《追究办法》第八条的规定处理。
A.特定关系人
B.利益相关人
C.身边工作人员
A
B
C
C
25.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作了科学、客观的评价,下列不符合决议内容的表述是______。
A.对“文化大革命”毛泽东同志负有主要责任,但也不能把所有错误归咎于毛泽东同志个人
B.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
C.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和实践的结晶
D.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这些“左”倾错误论点,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
A
B
C
D
C
26. 我们要坚持走______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A.和平崛起
B.和平发展
C.合作发展
D.安全发展
A
B
C
D
B
27. 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______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A.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
B.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C.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A
B
C
A
28. 重新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的一次会议是______。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A
B
C
D
B
29. 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______。
A.3年
B.5年
C.7年
D.10年
A
B
C
D
C
30. 外国法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我国人民法院对外国公民、组织的行政诉讼权利实行______。
A.对等原则
B.同等原则
C.平等原则
D.报复原则
A
B
C
D
A
31. 一人有《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规定的两种以上(含两种)应当受到党纪处分的违纪行为,应当______。
A.合并处理
B.分别处理
C.并案处理
A
B
C
A
3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应该是______。
A.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党委
B.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党组
C.对下属单位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国家工作部门,不可以建立党委
A
B
C
A
33.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对______的表述。
A.党的思想路线
B.党的政治路线
C.党的群众路线
A
B
C
C
34. 1952年,我国为了打击不法资产阶级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大肆进行严重腐蚀干部,破坏抗美援朝和国家的经济建设的破坏活动,在全国工商业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______的“五反”运动。
A.反盗窃经济情报
B.反制假造假
C.反坑害群众利益
D.反坑蒙拐骗
A
B
C
D
A
35. 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开始的事件是______。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件
C.七七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件
A
B
C
D
C
36. 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严重触犯______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
A.党纪
B.党规
C.党内民主
D.刑律
A
B
C
D
D
37.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______,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A.2020年
B.2035年
C.本世纪中叶
D.2030年
A
B
C
D
A
38.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______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A.履行职责过程中
B.处理案件过程中
C.案件调查过程中
D.行政许可过程中
A
B
C
D
A
39.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A.中共二大
B.中共三大
C.国民党一大
A
B
C
C
40. 习近平强调,______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A.高举旗帜、引领导向
B.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C.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D.澄清谬误、明辨是非
A
B
C
D
C
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