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论要求1. 问题一:请根据材料1,概括说明A镇在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的具体做法。
要求:总结全面,概括准确;表达清晰;篇幅不超过200字。
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坚持“三固定”。固定乡镇干部驻点的联系人员、时间、地点,解决以往“走过场”的痼疾。
二是坚持“三明确”。明确联系任务,做好任务分组,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解决问题;明确关键环节,抓好日志、台账、帮扶贫民、制定规划等环节;明确联系方式,用联系卡注明联系人员的详细信息。
三是强化责任保障。明确乡镇、村(社区)的主体责任,建立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做好驻点联系情况的评价工作。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属于归纳概括题,要求概括说明A镇在建立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中的具体做法。通过审题可知,本题作答范围是“材料1”。从作答要求来看,要注意全面、准确,表达清晰,总体字数不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1第一段引用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的话和省委印发的文件指出乡镇(街道)领导干部驻点普遍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必要性和要求。这是精神指示层面内容,对本题来说是无关信息。
第二至五段主要介绍了“三个固定”的内容,通过固定联系人员、时间、地点,来解决以往干部“走过场”的痼疾。
第六至九段则介绍了“三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其中第六、七段指出要明确联系任务,做好任务分组,了解群众需求,及时解决问题;第八段指出要明确关键环节,抓好日志、台账、帮扶贫民、制定规划等环节;第九段强调要明确联系方式,用联系卡注明联系人员的详细信息。
第十、十一段指出要强化责任保障。第十段通过工作台账明确乡镇、村(社区)的主体责任,划清责任再处理问题。第十一段介绍的是要建立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做好驻点联系情况的评价工作,避免走过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分条组织答案即可,注意要点要有概括性,并结合材料事例指出具体做法。
2. 问题二:假如你是B镇政府的一名干部,在今年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到来之前,镇领导安排你负责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请根据材料2,列出今年防台风工作的重点。
要求:考虑全面,安排合理;符合实际,有效可行;篇幅不超过200字。
我镇处于强对流天气多发区域,为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防台风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第一,提前开展防御安排。召开专门会议布置抢险救灾工作,镇领导牵头村两委成立工作组,进村到户做好防台风危害和应急措施宣传。
第二,做好人口转移工作。镇领导亲临一线,安排房屋,调集车辆,安排危房人口转移。
第三,做好房屋安全防护。在台风来临前,加大我镇危房改造、加固及重建力度,对于困难户要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读题干可知,题目要求考生根据材料2,针对B镇实际情况和即将到来的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问题列出工作重点,实际上是一道非常规型的对策题。考生作答时要紧密结合材料2,深入阅读,仔细分析,针对B镇在台风季节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题目作答要求“考虑全面,安排合理;符合实际,有效可行;篇幅不超过200字”,这就要求考生作答时注意思考全面,对策切实可行,字数不要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阅读材料可知,材料2主要介绍了B镇在台风季节面对的问题以及采取的措施。
材料2第一段主要介绍了B镇的基本情况,第二、三段介绍了B镇在强热带风暴“韦尔森”中所遭受的损失等情况,这是材料的基本信息,阅读时简单了解即可。
第四段主要阐述了B镇在台风来临之前非常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召开专门会议,成立工作小组,进村到户,宣传做好防御工作。这段内容说明防灾减灾宣传工作的重要性,这是提前预防性措施。
第五段重点讲述了防灾减灾中的危房户转移工作,对灾害多发季节挽回群众生命财产有重大作用。我们可以由此得出对策要点:安排转移危房户。
第六、七段主要介绍了群众转移工作的难度大:村里情况复杂,很多人不愿意走,也有人走不动。材料中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措施:领导干部亲赴一线,组织乡贤劝说,同时安排车辆转移,这点可以与第五段中包含的对策相结合。同时还提到房屋状况大多不好,我们可以由问题反推出对策,即加固房屋,进行危房改造,B镇的防风工作安排是在对流天气多发季节到来之前,本条对策正好适用。
第八段介绍了在领导干部的努力下群众生命财产得以保全,与作答要点关联不大。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合并、加工,以“总一分”结构组织答案即可,注意字数不要超过200字。
3. 问题三:假如你是C区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请根据材料3,就如何破解当地荔枝产业发展困局提出建议。
要求:考虑全面,思路清晰;符合实际,有效可行;篇幅不超过300字。
针对我区荔枝产业发展困局,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做好荔枝生产规划。及时发布荔枝市场信息,引导农民合理规划荔枝生产面积,科学控制鲜果产量。
二是转变销售思路。引导农民将荔枝销售与旅游资源开发结合,推出荔枝采摘等农家乐形式的销售活动。
三是提升品牌知名度。引导个体农民集聚资源,通过成立合作社形成规模化生产、销售模式,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加强宣传来提升本地荔枝知名度。
四是加大资金扶持。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荔枝生产,鼓励银行出台贷款优惠政策。
五是加大科技投入。组织开展生产技术下乡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对荔枝深加工技术进行指导,增加产品品种,延展产业链务,通过深加工提高产品增值效益。
[解析]
阅读题目,审清题意
本题为提出对策题,重点考查考生提}H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阅读题目可知,作答身份为C区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而作答任务是提出破解当地荔枝产业发展困局的建议,作答范围是“材料3”。因此,我们只需要阅读材料3,找到C区荔枝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即可。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3第二段中明确提到“荔枝种植面积的快速增长,导致鲜果产量相对过剩,荔枝价格持续低迷,导致部分荔枝园处于粗放管理状态”,这是我们阅读材料找到的第一个问题——产业规划不足,产量过剩。针对这一问题,站在农业部门的角度可以提出对策:做好产业规划。第二段后文提到“也有农户尝试新的发展路子……想要做大还要打响知名度才行啊”,这段话中包含了两大信息:一是经验做法——树立农业发展新思路;二是问题——知名度不高。我们可以将经验做法转化为对策,知名度不高的问题这里暂且不提,继续阅读,下文详述。
第三段中陈书记的话中再次提到了知名度不高的问题,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知名度不高的原因——缺乏外销大企业,产业效益低。至此,由原因推出对策:开展规模生产。同时,知名度不高的问题还可以反推出一个对策,即加强宣传,提高知名度。这里可以结合当前较为熟知的平台,如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
阅读第四、五、六段,材料提到了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资金紧张。而在第六段中,企业负责人则提到了两大要点:一是做法——“获得了90万的资金扶持”;二是问题——“技术不成熟”。上述三个要点中,资金扶持是解决资金紧张问题的经验之谈,我们需要保留,并与文中银行贷款政策扶持的内容整合。而技术不成熟的问题需要我们针对问题,提出对策。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提出对策题的常见方法是:1.针对问题反推对策;2.根据原因提出对策;3.引用材料中的对策;4.根据经验或教训总结对策。本题中,基本包含了上述四种方法,我们可对以上对策要点进行加工整理,工整地书写答案。
4. 问题四:请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D县在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30分)
要求:分析全面,说明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300字。
D县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得益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完善。
一是建立农村基层组织。从村民中选出能人和干部,成立农村基层组织,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农村管理。
二是促进经济发展。基层组织引导村民实现土地流转、连片经营,带领村民开展种植、养殖生产,探索致富道路。
三是开展公共设施建设。基层组织配合村干部协调农村建设,凝聚村民集体力量共同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美化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四是化解基层矛盾。基层组织协调、化解基层矛盾,通过建立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率,增进与群众的感情。
五是实行村民自治。基层组织制定规章,集体讨论决定农村发展,监督实行村务公开,赢得群众信任。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为一道综合分析题。作答范围为“材料4”,作答任务为“分析说明D县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作答本题时,我们需要全面阅读材料4,找全要点。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材料4提到D县四个村庄的经验,我们一一分析。
第一,东塘村。第一段提到它的成功与成立理事会不无关系。第二、三段提到理事会由村中能人组成,带领村民发展农村经济。第四段则介绍理事会协调村民配合农村工作,开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桂山村。第一段提到理事会创新土地管理模式,摸索致富之路。第二段介绍了土地管理模式创新的良好成果。第三、四段重点介绍理事会引导村民参加农村管理,以及理事会监管集体经济、保证信息公开、赢得村民支持所取得的成绩。第五段重点介绍土地管理创新模式,同时还提到理事会不仅发展经济,还协调矛盾、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
第三,河湾村。第一、二段介绍了当前村干部基层治理存在的各种问题,第三、四段介绍了综合改革工作,通过成立党支部凝聚农村力量。第五、六段介绍了村党支部的成绩: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化解基层矛盾,带动经济发展。
第四,大竹村。这则材料主要介绍大竹村成立党政公共服务站,提升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效率,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材料中介绍了四个村庄农村基层治理取得的成绩,题目要求我们“分析全面”“条理清晰”,这就说明我们不能简单地罗列成绩,而要思考四个村庄有哪些具体成就是一样的,通过合并同类项,按照不同的领域分别表述。通过分析材料4可以看出D县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取得的成功都得益于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完善,其他方面的工作都是在这一基础上来进行的。因此,组织答案时可以按照“总一分”结构来安排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