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做答要求1. 根据“材料1”,概括在中国迅猛发展的“创客运动”产生的积极效果。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一是推进以人为本的大众创新。以创业方式挖掘、释放创新力。
二是引领制造业转型。给个体式制造业带来机遇。
三是谋划山寨出路。创客的设计和创意与山寨企业优势互补,开辟新路。
四是提升素质教育。创客驻校,培养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一流人才。
五是创造就业岗位。创客运动提供了大量岗位,缓解了就业难问题。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可知,本题要求对“材料6”中的一句话进行理解,属于综合分析类题目中的句子理解题。题干已经明确了作答范围,考生只需在“材料6”中找到这句话,并加以分析。此外,本题的作答要求跟以往试题略有不同,首次提到“解读充分”,这就要求考生分析不能浮于字面意思,要透彻深刻。同时,“条理清楚”的要求也提示考生要注意作答结构。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仔细阅读“材料6”,题干中的这句话出现在第六段中。通过这位广告人对于时代背景的分析和自身经历:“现在是一个大数据时代,我们被逼跟着数据在走”“数据引导我们……但千万不要把数据变成一个依据”“在这个时代,创意的思维方式可能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做自己”“读书少”“不会的东西多”“从零开始”可以推出这句话的含义:在创意无限的大数据时代,不要随意“跟随”,要做自己,习惯于“从零开始”。
这位广告人之所以会这样说,有一定的原因。第二段介绍了中国企业扮演“我跟随”的角色:第五段中提到他认为要做的事情,要找的东西应有挑战,不能跟随;第六段中提到“人性的习惯会使你习惯于从你前一个案例……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并以亲身经历来说明,不跟随,做自己,才能取得更大的突破。由此可以推出原因要点:人性习惯于借鉴以往成功案例,希望做到更好,这样很难有大的突破;但如果处在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从零开始,就会在新的尝试中创造成功案例。
最后,通过以上原因分析,可以总结出结论:人要尝试让自己归零,尝试新的挑战;敢于犯错和失败,要从错误和失败中有所收获。这一结论可以从第六段“国外一个电视台访问过很多最近新兴的小企业家……他们都在新的尝试中找到挑战……”,以及资料最后两段该广告人对于同行和学生的忠告中得出。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找出有关要点后,要注意进行加工整理,按照“点明含义—深入阐述—适当引申”的结构作答,注意语言简练、字迹工整,字数不超过300字。
2. 阅读“材料6”,谈谈你对其中画线部分“我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读书少”的理解。
要求:全面、准确,解读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在当前创意无限的大数据时代,不要随意“跟随”,要做自己,并且要习惯于“从零开始”。
因为人性会使人习惯于借鉴以往的成功案例,希望做到更好,这样做挑战难度会降低,很难有大的突破和创造;但是如果一个人习惯“从零开始”,使自己处于一个未知的领域,冷眼旁观,则会发现很多问题,更容易在新的尝试中创造出成功案例。
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习惯让自己“从零开始”,敢于尝试新的挑战。任何人都不要害怕犯错误和失败,重要的是从错误和失败中有所收获。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包含两问:第一,指出社会“新惯例、新做法”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是什么。第二,提出改变这种困境的建议。作答时,首先要理解何为“小黄”“小丽”的苦恼,它与社会管理工作有何关系、体现了哪些管理困境。其次才能针对这些困境,提出有针对性、合理可行的建议。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材料3一至七段为第一部分,介绍了小黄的苦恼——垃圾分类难有出路。第一段提到“有督导的时候,分类效果明显就好,但往往过一段时间,乱丢混丢的又多起来”,这一方面说明民众的环保意识淡薄,另一方面也说明政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垃圾分类的实行。第二段提到“厨余垃圾处理是一道中国特色的垃圾难题”“小黄看过一则简报,其中提到呼和浩特年降雨量400毫米,年蒸发量却可达2000毫米,湿垃圾没等处理就干了”“唉,可惜我们市不是呼和浩特啊!”,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垃圾分类政策及其标准不符合当地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习惯。第六段提到“邻居张大妈刚刚把垃圾分类丢好,就看到收垃圾的环卫工人将‘可回收’与‘不可回收’两箱垃圾混倒进运输车”,说明部分基层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重视垃圾分类,对政策的执行不力。第七段提到“多数地方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很少”,由此可以推出政府财政投入少,难以满足地方政策落实到位。
材料3八至十段为第二部分,介绍了小丽的苦恼——秸秆禁燃落实难。第二部分以对话的形式,反映出一些问题:农忙时农民没时间捌饬秸秆、企业回收不切实际、政府补贴少。这些问题可概括为“不符合居民生活习惯”“不符合当地实际”“财政投入少”,可与上文内容加以合并。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民众多年的习惯做法一时很难改掉,同时政策又缺乏有力保障,基层的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改善。此为社会“新惯例、新做法”确立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材料中体现的多为问题,考生还需通过问题推出对策:加强宣传教育、科学制定政策、建立考核机制、强化监督管理和引入社会资本。
3. “材料3”中小黄和小丽的“苦恼”反映了社会“新惯例、新做法”确立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请对“困境”进行分析,并根据给定资料就如何破解“困境”提出建议。
要求:分析准确,建议合理、可行,有针对性。不超过500字。
困境在于:民众的多年习惯很难改变,同时政策又缺乏有力保障,基层环境问题难以得到改善。具体为:一是部分民众环保意识淡薄,对环保措施的配合度不高。二是政府未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对基层问题缺乏持续的监督和管理。三是政策制定不科学,规定和标准不符合当地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习惯。四是政策执行不力,部分单位和工作人员未按规定执行。五是财政投入少,难以满足地方政策落实到位。
为破解“困境”,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行讲座、主题活动、文艺晚会等方式,加强民众参与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使其自觉、主动分类投放垃圾,禁燃秸秆。第二,科学制定政策。要结合地区实际,广泛听取民众意见,科学设置分类标准。发挥垃圾分类实效。第三,建立考核体系。将涉及基层环境问题的各项指标划入考核范围内,强化相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促进政策贯彻落实。第四,强化监督管理。将垃圾分类等纳入网格化管理中,派城管监督员在全区开展巡查,进行监督;设立服务站点,指导民众科学分类垃圾。第五,引入社会资本。将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的引进相结合,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激励民众和企业积极参与环保,保证政策持续运行。
4. 从“给定资料”可以看出,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改变。请依据你对此的认识,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结合给定资料,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1000—1200字。
本题要求我们依据对“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很多‘习惯’发生了变化”的认识写一篇议论文,属于给出文章主题的自由命题作文,考生需要拟定标题。“给定资料”介绍了创客、互联网对于人们日常生活习惯的改变、垃圾分类效果不理想、秸秆焚烧、文明祭扫等事例,这些内容包含了不好的习惯,也介绍了改变之后的好习惯,即为习惯的是与非,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改变不好习惯的信号。因此,本文应该将立意放在“打破落后习惯”上。
结合整篇材料来看,材料中体现了政府、企业、个人的“惯性”“惯例”,以及这些习惯终将被社会发展、时代进步所改变的必然性。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从这些事例人手,分析习惯产生的原因、阐述改变习惯应具备的条件。
[参考例文]
习惯的是是非非
“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的行为倾向,是人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少成若性,习贯之为常。”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注重在儿童时期的习惯培养,希望养成良好的习惯,以便受益终身。时至今日,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老习惯已经无法跟上新时代。我们需要准确辨别习惯的是是非非,用创新思想改变落后习惯。
当前,创新的春风吹入我国各界。在政府,国家出台“八项规定”,遏制了部分机关单位铺张浪费的老旧习惯;在企业,依靠创新转型,昔日山寨、模仿的生产“习惯”正被“中国制造”的新思想步步倒逼;在个人,垃圾分类、低碳、“光盘”的思想受到推崇,昔日垃圾胡乱丢弃,秸秆随意燃烧的习惯更被新一代青年抛弃。老旧习惯的形成源于昔日的社会发展,如今,社会进步,老旧习惯理应借力创新,及时革新,才能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习惯的形成具有深刻复杂的原因。习惯是个人与环境、行为相互影响的结果。政府及国企中的一些官员腐败,除“人性贪婪”的原因外,更受制度设计漏洞、社会风气熏染的影响。一些传统制造业习惯于旧有发展模式,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新意,则一定程度上源于宏观经济环境和“跟风”心理。人们都有惰性,习惯于将之前的经验用于以后的事情上,以此求得省事省心。如果这些老旧习惯不能及时创新突破,就难免被历史潮流淘汰,不利于国家的健康发展。
改变习惯需要运用创新思想。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各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树立了党的良好的工作作风。为解决“三公消费”这一陋习,积极建设廉洁政府,新一届领导集体运用创新思想,内部加强教育,外部严厉查处,内外发力共同消灭腐败问题,政治风气大为好转。而多年来我国工业生产依靠人口红利,大量的企业更是形成了山寨、模仿的习惯,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而今,创客的产生为企业提供了创意,企业能够运用创新思想,构思发展大局,才能把握转型升级的抓手,释放发展活力。可见,小到企业,大到政府,无论是经济转型,还是政治发展,都要运用创新思想,突破习惯的牢笼,才能改变旧习,激发活力。
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的长期积淀。在新的时代,对习惯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来判断是非曲直,不能一味否定,而要运用创新思想改变陋习。《周易》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社会各界只有改变落后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适应时代潮流,获得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