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答要求1. 根据背景材料2~6,概括造成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
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准确,不超过200字。
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公民文明素质不高,具体来讲:
一是历史原因。明中叶后人口过剩,社会生活粗俗化,产生粗俗文化。
二是发展冲突。伴随社会发展,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产生冲突。
三是权利边界认识错误。国人对个人权利在公共场所的边界认识不足,妨碍他人正当利益。
四是监管不足。我国公共权利监督管理缺位,监管机制落实管理规定不足。
五是思想教育缺位。我国公民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不足。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概括造成当前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本题要求“内容全面、观点明确”,即答案要点要全面,并且分析具体原因前要对主要原因进行高度概括;“条理清晰”,即答案要有一定的逻辑结构。同时,作答语言要精练,保证字数不超过2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本题要求“根据背景材料2—6”,可确定本题的作答范围在材料2—6。材料2—6主要以案例型材料为主,答案要点需要从各则材料中一一提取出。
材料2介绍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表现,最后一段提出“要提高的不是游客素质,而是全体国民的素质”,由此可以判断,我国公共意识缺失的核心原因在于公民文明素质不高。
材料3深入分析国民文明素质不高的原因。一方面,材料中提到明中叶以后,人口增多,社会生活日益粗俗化,由此产生粗俗文化。另一方面,G教授在分析中提到“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是我们文明素质不高的又一大原因。需要注意,文中还提到“不文明行为是由资源匮乏导致的恐慌造成的”,但这一说法被下文中的日本新干线事例驳斥,这一要点我们应该抛弃。
材料4、5通过分析卢浮宫泡脚与万圣节扮“僵尸”两个案例,着重说明国人对公共环境下个人权利的边界存在错误认识。而材料5第四段更是提到“个人的行为在公共场所是有边界的……遗憾的是,一些人往往僭越边界……”,我们可以由此清晰看到材料已经明确提出了“权利边界认识错误”这一要点。
材料6讲述养犬扰民问题,第三段讲述市民养狗登记不足,而第四段提到“打盹的监管机制,显然也应该反思”,我们可以由此判断监管缺位是文明素质不高的一个原因。第五段最后一句提到“难的是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由问题推导原冈,我们可以确定正是人们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培养不足,才导致了公民文明素质不高。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理清作答思路,对提炼出的要点进行分类整理。本题作答时一方面要考虑到作答结构,可按“总—分”结构组织答案,另一方面答案要点表述要全面准确。
2. 背景材料1提到某知名学者的观点“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娱乐扭曲了意义”,请你谈谈对此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透彻,字数在200字左右。
学者的观点是正确的。如今,年轻人将“娱乐至死”奉为信条,对传统文化进行嘲讽,以此彰显个性,对娱乐的过度追求扭曲了意义。首先,娱乐应有边界,对传统文化要懂得敬畏和传承;其次,即使不一定非常认可演员的演出,艺术礼节也必不可少。“娱乐至死”说明当前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而究其原因还在于文化氛围的“稀薄”。面对这种现状,应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品味和艺术修养,使其懂得敬畏和传承传统文化。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所引用的句子出自背景材料1,因而我们应该将重点放在这则材料,题目要求对学者“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娱乐扭曲了意义”的观点谈谈看法,是典型的评论型分析题,我们可以根据“破题表态—具体分析—总结陈述”的框架作答。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读材料,可以看到这句话主要是针对话剧《雷雨》在北京人艺的公益场演出时,学生们“哄堂大笑贯穿全剧”这一事件作出的评论。
材料中提到的一个现实是,“娱乐至死”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信条,年轻人文化素养失落,对传统文化缺乏敬畏,缺乏艺术礼仪方面的知识。材料第四段借莎士比亚的事例说明,青少年“哄笑”的娱乐行为反映了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缺失,而其根源在于文化氛围的“稀薄”。这是对“娱乐至死”的原因分析。
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则在第三段和第四段体现:一是娱乐应有边界,面对传统文化要懂得敬畏和传承;二是即使你不一定非常认可演员的演出,艺术礼节也必不可少。我们要以材料观点判断学者观点的正确与否。同时,结合第四段结尾“提升青少年的艺术品味和艺术修养”的建议提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应对策。在作答过程中,我们要有侧重点地组织答案。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整理加工即可得出答案,注意在开头即明确提出观点。
3. 针对城市中越来越突出的噪音扰民问题,F市环保局拟于近期集中开展一次噪音污染集中整顿行动,假如你是F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请你结合背景材料6—7,就如何避免噪音扰民问题,提出自己的工作设想,供领导参考。
要求:内容合理、针对性强;条理清晰,字数在400字左右。
当前,我市部分社区居民养狗越来越多,但鲜有人到公安部门登记,犬只夜间扰民问题突出。而部分公园广场舞音乐声音过大,时间过长,影响市民休息,引起市民不满。这两大问题造成我市噪音污染问题突出。为集中整顿噪音污染,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定期检查。环保部门制定检查规定,加大巡查力度,同时开设举报电话,号召市民及时反映噪音问题,通过联合公安等多部门共同执法,加强劝诫、警告。
二是宣传教育。环保局宣传部门要积极加强市民公共文明教育,培养其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约束自身行为,并且鼓励市民之间互相包容体谅,保障他人权利。
三是参与规划。环保部门要主动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规划,提出科学建议,合理规划功能区域,将公园与马路隔离,减少文化娱乐产生的噪音污染。
四是严格管理。针对目前噪音污染问题,环保部门要加大处罚力度,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实施行政处罚,整治污染行为。
[解析]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通过阅读题干可知,题目将考生的身份设定为“F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要求提出避免噪音扰民问题的工作没想。在作答时,考生需先简明概括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提出对策时要注意身份限制,使对策符合身份定位。本题的作答范围为背景材料6—7,考生在这两则材料中提取要点即可。同时要注意“字数在400字左右”的要求,将字数控制在合理区间。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通过阅读材料6—7可知,噪音扰民的问题主要来自社区养狗扰民和公园广场舞扰民。
材料6是关于养狗扰民的内容。材料第二段举了刘先生举报别墅区养狗扰民的例子,以此引出问题。
材料第三段提到F市区居民养狗越来越多,但大都没有经过当地公安部门审批,这是养狗扰民问题存在的一个原因,从中可以推出对策:加强管理。
第四段介绍了当地警方的做法,若养狗扰民,建议业主先报警,对确实扰民的,再依法对养犬人进行劝诫、警告和处罚。进而提到当地公安局和环保局并没有提早意识到问题,由此可以推出对策:加强监管,定期检查,对市民举报的问题及时受理。
第五段提到一些人公共意识缺失,由此可以推出对策:加强宣传教育,增强人们公共意识和规则意识。
材料7是关于广场舞扰民的内容。材料第一段介绍了在公园跳舞,音乐声大、时间长,引起F市市民不满,这是广场舞扰民方面的问题。要协调矛盾需要双方互相体谅和包容,从而可以推出对策:加强宣传教育,鼓励相互体谅和包容。
第二段介绍了广场舞扰民的两点原因:规划设计不足和公园管理不到位,可以推出两条对策:完善规划设计和加强管理。
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列举了规划合理从而避免噪音扰民的例子以及F市公园年代已久,公园的规划无法重新来过,如何重新划分功能区域成为难题的现象,印证了以上两点原因。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要点进行合并、加工,从“背景介绍—对策”两方面组织答案即可。作答本题时,我们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一定要注意作答身份为“环保局工作人员”,不要内行人说外行话。
4. 背景材料4中提到,“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请你从背景材料出发,联系实际,以“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角度新颖,主题正确、集中;
2.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准确、流畅;
3.字数在1000字左右。
[参考例文] 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
梁启超在《论公德》一文中说:“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在“家天下”时代的旧中国,天地万物皆是君王一人独有,人人独善其身,社会毫无公德可言。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只有人人相善其群,才能以公共意识保证国家良性发展。
公共意识影响日常生活。从中国式过马路,到公交车抢座位;从广场舞噪音扰民,到老人摔倒没人扶,近年来我,国社会公共文明冲突争议频发。究其原因,正是我国公民公共意识不足所致。人生而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公共行为规范,是为保证集体生活秩序所划定的个体权利边界,它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新加坡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紧缺,但市民生活却领跑亚洲。这一奇迹的出现,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严格的公共行为管理规定,以严刑峻法规范公众行为,合理约束社会大众自身权利,塑造了市民的公共意识。由此可见,公共意识影响着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质量。
公共意识彰显文明进步。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文化需求更是与日俱增。国人纷纷走出国门,游览世界,无论是大峡谷还是大堡礁,无论是仰光金塔还是比萨斜塔,中国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然而,畅游天下的国人却在多个国家留下了不文明的印象。“禁止留言”“保持安静”的简体中文标语随处可见,来自礼仪之邦的中国人在一次次旅游活动中不断抹黑文明古国的形象。国力的提升不仅是经济的增速,更应是文明的进步。这种进步需要我们在一次次游览中,通过公共意识的提升加以彰显,才能真正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赞赏。
公共意识保证国家发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共意识不仅是对个人权利的约束,更是心忧天下的责任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公共管理事务激增,千头万绪的服务需求依靠政府独自厘清,难免有所疏漏。而且,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政府决策模式向民主化、科学化转变,正是希望激活国民公共意识,为政府行政管理拾遗补缺。现代公共意识,是促使公民主动参加社会公共活动、追求公共目标的“强心剂”,我们只有正视自身责任,才能激发社会整体活力,保证国家发展。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社会是“你我他”构成的集合,要保障个人自由和权利,就必须约束自身行为,尊重他人权益,对公共利益进行妥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国家梦,也是个人梦。无论是实现个人梦,还是国家梦,都需要“你我他”积极涵养公共意识,如此,国家良性发展的春天才会到来。
[解析] 本题为命题作文,要求考生以“涵养公共意识关乎‘你我他’”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1000字左右。作答时,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要充分理解“‘人人相善其群’,才能涵养人们的公共意识”所要表达的观点,然后深入挖掘观点背后的深层含义,由此展开论述。值得关注的是,天津市考申论文章分值比重有所提升,由原来的40分变为45分,凸显了文章论述题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另外,要求中还明确提到“角度新颖”,为此,在写作时要注意立意创新。
本文采用的是分析问题型结构,开头引用梁启超名言,分析我国公共意识不足的原因,继而结合当下国情提出总论点。第二、三、四段为分析段落。作者分析了公共意识对日常生活、文明进步以及国家发展的重要影响,支撑了总论点“公共意识保证国家良性发展”。文章结尾将涵养公共意识与中国梦相联系,总结提升,展望未来,收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