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有一次数学考试中,王强得了满分,赵明不及格。问及原因时,王强说是自己的刻苦学习的结果,赵明认为是自己缺少数学细胞。请结合维纳归因理论分析他们今后数学学习可能的行为表现及原因。
[答案要点]
(1)韦纳的归因理论主要有下列三个论点:①人的个性差异和成败经验等影响着他的归因;②人对前次成就的归因将会影响到他对下一次成就行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等;③个人的期望、情绪和努力程度对成就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韦纳提出了动机的归因理论,证明了成功和失败的因果归因是成就活动过程的中心要素。韦纳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的和不稳定的。如能力、任务难度是稳定的,而努力和运气是不稳定的。他认为决定一个人行为成败的主要原因有四个:努力、能力、任务难度、运气。
内部 |
外部 |
稳定/不可控 |
不稳定/可控 |
稳定/不可控 |
不稳定/不可控 |
能力 |
努力 |
任务难度 |
运气 |
(2)王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努力,属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归因。因为内部原因而成功会体验到成功感;因为不稳定因素,会对以后成败预期影响较小;因为可控因素,今后可能继续通过努力来获得学业上的成功。
(3)而赵明则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为缺乏能力,属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归因。因为内部原因而失败,会体验到沮丧和羞耻;因为稳定的因素,会产生以后继续失败的预期;因为不可控的因素,今后可能会放弃改变从而自暴自弃。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韦纳的归因理论的掌握和应用情况。根据四种不同的归因情况,王强将成功归因于自身的努力,属于内部不稳定因素,那么在今后学习中他很可能会继续加倍努力;赵明将失败归因于自己“缺少数学细胞”即缺乏能力,属于内部稳定因素,这种归因的后果很可能导致其一蹶不振。
2. 简述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
(1)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于认知加工学说,以及维果茨基、皮亚杰、布鲁纳等人的思想,其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一类理论观点的集合,各个观点之间存在一定的共识。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主要包括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个方面。
(2)主动建构性。学习不是从外界吸收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建构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解。
(3)社会互动性。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4)情境性。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抽象地存在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学习观的掌握程度。建构主义包括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三方面的内容,本题只考查对于学习观的掌握,请考生注意不要偏离题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