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外国文学史自考题模拟12
第Ⅰ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作家是______
A.阿赫玛托娃
B.马雅可夫斯基
C.阿·托尔斯泰
D.蒲宁
A
B
C
D
D
[考点] 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作家
[解析] 蒲宁(1870—1953)的主要成就在中短篇小说上。前期创作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俄国的社会生活,主题深刻、风格独特。后期创作的基本主题是死亡、爱情和大自然,艺术成就很高。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作家。
2.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的作者是______
A.巴赞
B.毛姆
C.克罗宁
D.高尔斯华绥
A
B
C
D
D
[考点]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的作者
[解析] 高尔斯华绥(1867—1933),是英国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福尔赛世家》包括《有产业的人》、《骑虎》、《出租》三部,揭示英国资产阶级盛衰历史,是他最有影响的作品。
3. 英国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是______
A.《恰特莱夫人的情人》
B.《人性的枷锁》
C.《巴巴拉少校》
D.《福赛蒂世家》
A
B
C
D
B
[考点] 毛姆的代表作
[解析] 现实主义仍是20世纪英国小说主流。毛姆(1874—1965)自认为是“较好的二流作家”,却是英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代表作有《人性的枷锁》(1915)、《月亮和六便士》(1919)、《寻欢作乐》(1930)、《刀锋》(1944)等。他的小说题材广泛,形象鲜明,风格朴实,情节曲折,颇具吸引力。
4. 英国20世纪初期极具创作个性又引起颇多争议的著名作家是______
A.毛姆
B.高尔斯华绥
C.劳伦斯
D.威廉·戈尔丁
A
B
C
D
C
[考点] 英国20世纪初期的作家
[解析] 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20世纪初期极具创作个性又引起颇多争议的著名作家。劳伦斯一生共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还有一些诗歌,剧本和短篇小说。《儿子与情人》(1913)是他的成名作,带有自传性质。
5. “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是______
A.雷马克
B.布莱希特
C.托马斯·曼
D.海因里希·伯尔
A
B
C
D
D
[考点] “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
[解析]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是“二战”后德国文学——“废墟文学”的代表作家。1949年以中篇小说《列车正点到达》崭露头角。
6. 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______
A.杰克·伦敦
B.赛珍珠
C.刘易斯
D.欧·亨利
A
B
C
D
C
[考点] 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解析] 刘易斯(1885—1951),美国作家。他是介于自然主义和迷惘的一代之间的作家。主要作品有《大街》、《巴比特》、《阿罗史密斯》等。1930年他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7. 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的作家是______
A.帕索斯
B.赛珍珠
C.塞林格
D.刘易斯
A
B
C
D
B
[考点] 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的作家
[解析] 赛珍珠(1892—1973)本名珀尔·布克。赛珍珠是她自己起的中文名字。她出生于美国,但在中国长大,并长期生活于中国。赛珍珠精通汉语,对中国小说有着极高的评价。赛珍珠最早将《水浒传》翻译成英文在西方出版,译名为《四海之内皆兄弟》(1933)。
8. 以美国大萧条时期破产农民向西迁移的历史为背景的作品是约翰·斯坦贝克的______
A.《愤怒的葡萄》
B.《北纬四十二度》
C.《一九一九年》
D.《赚大钱》
A
B
C
D
A
[考点] 以美国大萧条时期破产农民向西迁移的历史为背景的作品
[解析]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带有自然主义色彩的作家。《愤怒的葡萄》(1939)背景是美国大萧条时期破产农民向西迁移的历史。作家以深刻写实的笔触,在书中展现了当时美国农民在生死线上挣扎、反抗的情景,暗示不公正的待遇将使他们像发酵的葡萄那样愤怒起来。
9.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是______
A.帕索斯
B.赛珍珠
C.塞林格
D.菲茨杰拉德
A
B
C
D
C
[考点] 《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
[解析] 塞林格(1919—)是美国犹太作家。1951年,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出版,轰动一时,在青少年中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大量使用口语和俚语,反映中产阶级子弟的苦闷、彷徨,暴露资本主义文明的虚伪和丑恶。
10. 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在世界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的作品是______
A.《母亲》
B.《复活》
C.《童年》
D.《在人间》
A
B
C
D
A
[考点] 高尔基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的作品
[解析] 《母亲》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母亲》的问世,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新纪元。《母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母亲》既有由于残酷的现实所激起的愤世嫉俗和批判激情,又有目睹旧生活秩序的动摇而引发出对未来的憧憬和浪漫主义感受。
11. 罗曼·罗兰的代表作是______
A.《米开朗琪罗传》
B.《贝多芬传》
C.《托尔斯泰传》
D.《约翰·克里斯朵夫》
A
B
C
D
D
[考点] 罗曼·罗兰的代表作
[解析] 罗曼·罗兰(1866—1944)是法国著名作家、公共知识分子和社会活动家。这部小说创作于1903年至1912年间,他因这部小说一举成名,并获得1915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这部小说共有十卷,讲述了主人公约翰·克里斯朵夫在充满庸俗、倾轧的社会里的奋斗历程。
12. “超人哲学”的提出者是______
A.柏格森
B.尼采
C.叔本华
D.萨特
A
B
C
D
B
[考点] “超人哲学”的提出者
[解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盛行非理性主义思潮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以及随后兴起的弗洛依德精神分许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为现代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基础与思想依据。
13. 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是______
A.弗洛伊德
B.尼采
C.叔本华
D.萨特
A
B
C
D
A
[考点] 精神分析学的奠基人
[解析] 弗洛伊德(1856—1939)本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他从大量的精神现象研究入手,建立了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应用到文学批评领域后,形成心理分析学派,对现代主义文学揭示人隐秘的心理活动起到很大作用。
14.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是______
A.自然主义
B.唯美主义
C.现实主义
D.象征主义
A
B
C
D
D
[考点]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
[解析]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早期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登上欧洲文坛。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渐进尾声。
15. 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是英国诗人______
A.保尔·瓦莱里
B.里尔克
C.艾略特
D.叶芝
A
B
C
D
C
[考点] 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
[解析] 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最早出现的一个重要文学流派。后期象征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20年代达到高潮,40年代渐进尾声。英国诗人艾略特是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其他重要诗人还有叶芝、瓦莱里、里尔克、勃洛克、庞德等人。
16. 有“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称的是______
A.马拉美
B.威廉·巴特勒·叶芝
C.里尔克
D.惠特曼
A
B
C
D
B
[考点] “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
[解析]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有“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诗人”之称。他的早期诗作带有唯美主义倾向和浪漫主义色彩,后期创作走向成熟后,他把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和哲理诗融为一炉,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17. 表现主义最早兴起于______
A.文学领域
B.音乐领域
C.雕塑领域
D.绘画领域
A
B
C
D
D
[考点] 表现主义最早兴起的领域
[解析]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思潮最早兴起于德国绘画界,传入文学领域后,引起强烈反响,由德国迅速波及奥地利、瑞典、捷克斯洛伐克、美国等欧美国家。
18. 超现实主义直接脱胎于______
A.“超人哲学”
B.精神分析学
C.“唯意志论”
D.“达达主义”
A
B
C
D
D
[考点] 超现实主义的来源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超现实主义在法国兴起,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于欧美各国。超现实主义直接脱胎于“达达主义”。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欧美出现的一个现代主义文艺流派。
19. 俄国未来主义代表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是______
A.《穿裤子的云》
B.《醇酒集》
C.《被杀的和平鸽》
D.《未来主义宣言》
A
B
C
D
A
[考点] 马雅可夫斯基的代表作
[解析] 未来主义提倡“现代精神”,崇拜和赞颂现代“机器文明”与物质文明、都市化的生活以及令人目眩的发展速度。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国未来主义的代表诗人,其代表作是《穿裤子的云》(1913)。
20. 美国“黑色幽默”小说作家海勒的代表作是______
A.《椅子》
B.《犀牛》
C.《橡皮》
D.《第二十二条军规》
A
B
C
D
D
[考点] 海勒的代表作
[解析] 约瑟夫·海勒(1923—1999)是美国“黑色幽默”小说的代表作家。《第二十二条军规》(1961)是海勒的代表作,小说描写飞行员尤索林因厌恶战争要求复原回国,但是第22条军规却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21.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______
A.《等待戈多》
B.《百年孤独》
C.《禁闭》
D.《荒原》
A
B
C
D
B
[考点]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
[解析]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是《百年孤独》。《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通过百年间,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所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抗争与努力,曾对知识怀有热情,曾为尊严而浴血奋战,也曾有过梦想,渴望光明的前景,但所有的期待与拼搏所等到的,都只是失落与无奈,终究要面对生命的流逝和种种挫折。
22. 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和对西方诗坛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评论家是______
A.卡夫卡
B.贝克特
C.萨特
D.艾略特
A
B
C
D
D
[考点] 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和文学评论家
[解析]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是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现代主义诗人和对西方诗坛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评论家。1948年艾略特因《四个四重奏》而获得当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
23. 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是______
A.艾略特
B.萨特
C.卡夫卡
D.贝克特
A
B
C
D
C
[考点] 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
[解析] 卡夫卡(1883—1924)是表现主义代表作家,现代主义小说的鼻祖。他的创作对许多不同的现代文学流派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因而,被尊为“现代文学之父”。
24. 卡夫卡的代表作是______
A.《变形记》
B.《追忆逝水年华》
C.《荒原》
D.《尤利西斯》
A
B
C
D
A
[考点] 卡夫卡的代表作
[解析] 卡夫卡在西方国家的巨大声誉是和他的短篇小说《变形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主要代表作,也是一篇典范的表现主义小说。
25. 对萨特的戏剧《禁闭》分析有错误的是______
A.构思奇特,故事发生的场景被限定在“地狱”中,“一间第三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
B.从舞台设计、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人物台词都具有某种象征性寓意
C.全剧关键性台词是“个人就是地狱”
D.成功地渲染了地狱境遇的极端特点
A
B
C
D
C
[考点] 对《禁闭》的分析
[解析] 《禁闭》这部剧的艺术特色很明显,首先,构思奇特,故事发生的场景被限定在“地狱”中,“一间第三帝国时期风格的客厅”。其次,成功地渲染了地狱境遇的极端特点。第三,戏剧的象征性。从舞台设计、人物关系、矛盾冲突,甚至人物台词都具有某种象征性寓意。尤其是全剧的关键性台词“他人就是地狱”,其深刻的象征性表现为一种广泛的哲理而成为名言。
26.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最杰出的代表是______
A.乔伊斯
B.卡夫卡
C.贝克特
D.加西亚·马尔克斯
A
B
C
D
D
[考点] 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解析] 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哥伦比亚作家。他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最杰出的代表。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全景小说的是______
A.《热的雪》
B.《围困》
C.《战争》
D.《白轮船》
E.《毁灭》
A
B
C
D
E
ABC
[考点] 全景小说
[解析] 20世纪60—70年代,一些作家将“战壕真实”与“司令部真实”结合起来,对战争过程进行广阔的全景性描写,于是出现了叙说战争的长篇巨著——所谓“全景小说”,主要有:邦达列夫的《热的雪》(1969)、恰科夫斯基的《围困》、斯塔德纽克的《战争》等。
2. 西蒙诺夫的战争三部曲包括______
A.《方尖碑》
B.《生者与死者》
C.《军人不是天生的》
D.《最后一个夏天》
E.《热的雪》
A
B
C
D
E
BCD
[考点] 战争三部曲
[解析] 西蒙诺夫(1915—1980)的战争三部曲《生者与死者》(1959)、《军人不是天生的》(1964)和《最后一个夏天》(1971)堪称“全景文学”的代表作。这些作品力求反映战争或战役的全貌,对历史事件进行综合概括,表现出当代人对历史事件的规律性认识。
3. 赛珍珠的代表作是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包括______
A.《大地》
B.《了不起的盖茨比》
C.《儿子们》
D.《分家》
E.《夜色温柔》
A
B
C
D
E
ACD
[考点] 《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
[解析] 赛珍珠的代表作是被誉为“中国农民生活史诗”的《大地上的房子》三部曲(1931—1935),包括《大地》、《儿子们》、《分家》。作品还以独特的英语构词法和语法,努力重现汉语特有的光彩,展示了跨语言和跨文化的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4. 高尔基的中篇小说有______
A.《忏悔》
B.《母亲》
C.《夏天》
D.《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E.《海燕》
A
B
C
D
E
AC
[考点] 高尔基的中篇小说
[解析] 高尔基中期创作(1907—1917):中篇小说《忏悔》(1908)和《夏天》(1909),体现了高尔基对俄罗斯的前途和出路的独立思考和探索。D项是其后期创作的长篇小说,E项为散文诗代表。
5.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有______
A.伍尔夫
B.卡夫卡
C.尤金·奥尼尔
D.萨特
E.庞德
A
B
C
D
E
BC
[考点]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
[解析]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思潮最早兴起于德国绘画界。表现主义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小说创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此外,重要的小说家还有捷克斯洛伐克的恰佩克等。
6. 萨特的存在主义小说主要包括______
A.《恶心》
B.《墙》
C.《禁闭》
D.《苍蝇》
E.《自由之路》
A
B
C
D
E
ABE
[考点] 萨特的存在主义小说
[解析] 萨特(1905—1980)是法国20世纪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作家兼思想家。他发表了小说《墙》、《恶心》和《自由之路》三部曲。另外,《禁闭》和《苍蝇》是剧本。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题
1. 解冻文学
“解冻”思潮是以爱伦堡(1891—1967)的中篇小说《解冻》(1954—1956)命名的。小说通过描写伏尔加河沿岸一家工厂的厂长茹拉夫廖夫这个“官僚主义者”典型,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不正常现象。小说以写冰雪消融、解冻时节来临结束。于是“解冻”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界的象征,由此发端的干预生活、写阴暗面、表现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关注人物命运的创作倾向,被称为“解冻文学”思潮。
2. 迷惘的一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代美国青年曾经抱着把民主的旗帜插遍全球的理想去参展,结果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间的肮脏交易而已。他们觉得被国家欺骗了,信仰崩溃,本来和社会维系着的一切都被战争摧毁了,自我失去了生存基础,只能靠刺激和幻想来维护。于是,他们沉浸在艺术领域里,修补、慰藉受损的自我。这就是“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菲茨杰拉德、多斯·帕索斯、海明威等。
3.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盛行于欧美的一种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表现主义是一种渗透着现实和时代精神的文艺运动,他们反对作家脱离现实生活,钻进艺术的象牙之塔,倡导文艺干预生活改造世界,推动社会的发展;认为艺术的任务不是模仿或再现,而是创造和表现。表现主义在戏剧创作方面的代表是奥尼尔,在小说创作上的代表是卡夫卡。
4. 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出现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在内容上表现世界不可理喻,人生荒诞不经,艺术手法上打破传统的戏剧结构,用不合逻辑的情节、性格破碎的人物形象、机械重复的戏剧动作和枯燥乏味的语言表现世界荒诞的根本主题。代表人物有尤金·尤奈斯库、贝克特等。
5. 新小说派
新小说派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60年代蜚声西欧、美国、日本及东欧的文学流派。它既没有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文学主张。其出现以罗伯-格里耶(1922—2008)1953年发表的小说《橡皮》为标志,随后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新小说派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片段,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倡导读者参与创作,重建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这个以反对小说创作倾向的流派又称反小说派或拒绝派。
四、简答题
1. 分析高尔基《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1)《母亲》是高尔基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首次塑造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该作品取材于:1902年索尔莫沃地区的工人“五一”游行事件,但它又不局限于真人真事。高尔基总结了1905年革命的经验教训,经过典型性的艺术概况,创作了这部文学名著。
(2)《母亲》的问世,揭开了无产阶级文学的历史新纪元。
(3)《母亲》的创作成功,标志着高尔基在艺术反映现实的美学探索中,达到一个新的境界。
2. 简述《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思想意义。
作为“黑色幽默”的典范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表面上揭露美国军队的黑暗和种种不人道的规定,但它的真正含义却很深刻:所谓“第二十二条军规”并非具体的某一军规,而是所有军规背后的“军规”。它无处不在,凌驾于一切之上,被要求无条件地遵守。尽管通常它总会采取逻辑的形式,然而在这逻辑的背后,却是完全违背逻辑或不讲逻辑的内容,这就是小说所揭示现实的荒诞之处。人们处于这样的天罗地网中,任何想摆脱的努力都无济于事。军队运行机制的荒诞,也正是整个社会机制的缩影。《军规》所描写的虽然是战争的题材,却更具有普遍意义,即揭示的是整个西方社会的荒诞。
3. 简述《等待戈多》的象征意义。
整部戏剧富有极强的象征意味,两个流浪汉在徒劳地等待戈多,心情的焦虑不安,“生活”的无聊沉闷,期望等待的总是延宕他的到来,这一切都准确地概括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即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象征了现代西方人渴望改变自己的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的心理。至于戈多是什么,有没有戈多,这也向来是研究者们热衷谈论的话题。也许可以猜测他是上帝,是真理,是意义。
五、论述题
1. 试析《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静静的顿河》在艺术上很成功,这是一部气势雄浑的史诗性作品,作家的笔触伸向了广阔的空间,将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与丰富深邃的人物命运水乳交融。
(1)小说中人物众多,个性鲜明,男女主人公塑造得丰满而有深度;作者厚实的生活积累,使得作品的画面极为生动,关于哥萨克习俗细节的描写和民歌民谣的运用,又使得作品充满了顿河乡土气息。
(2)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极其成功。葛利高里的形象塑造得极为鲜明,作家明确表示要通过展示这个形象的“心灵的运动”来体现“人的魅力”。
(3)肖洛霍夫不仅描写人物感情,而且捕绘其复杂而细微的心理变化。
(4)肖洛霍夫描写人物,始终把他们置于社会生活之中,置于大自然的背景之中。在他的作品中,人、社会、自然和谐地构成一个统一体。人物心灵的变化,反映着历史事件的发展和社会生活,而自然景物又随着人物心灵的变化而变化。
2. 论述《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和寓意。
《百年孤独》这部小说主要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作家通过百年间,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所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抗争与努力,曾对知识怀有热情,曾为尊严而浴血奋战,也曾有过梦想,渴望光明的前景,但所有的期待与拼搏所等到的,都只是失落与无奈,终究要面对生命的流逝和种种挫折。即使努力恳拓的马孔多也消失了,只留下空虚与无尽的孤寂。这种不幸,正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愚昧落后的真实写照,是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历史的再现。但小说的结局却道出了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希望这一百年的不幸故事,这种孤独,这种所有的努力终究都要失败的故事将不再重复上演。
第Ⅰ部分 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第Ⅱ部分 非选择题三、名词解释题
1
2
3
4
5
四、简答题
1
2
3
五、论述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