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答题1. 简述菲茨与波斯纳提出的操作技能形成阶段及其特点。
菲茨和波斯纳提出了三阶段模型,将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分为认知阶段、联系阶段和自动化阶段三个阶段。
(1)认知阶段 练习者要将组成某种动作技能的活动方式反映到头脑中而形成动作映象,并对自己的任务水平进行估计,明确自己能够做得如何。在该阶段:对示范动作,或者参考书、参考图示进行观察,需要了解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动作结构和特点,以及各组成动作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象。
(2)联系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习者的注意力已从认知转向动作,逐渐从个别动作转向动作的协调与组织,开始把个别动作结合起来,以形成比较连贯的动作。但是他们常常忘记动作之间的联系,在动作转换和交替之际,往往出现短暂的停顿现象。
(3)自动化阶 段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所学习的动作技能的各个动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已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以达到自动化。
[解析] 操作技能的形成是分阶段进行的,随着不断的练习,在适当的条件下学习者的操作将发生某些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可以通过各种指标反映出来。
四、分析论述题1. 某小学低年级新学期开学不久,班上来了一位插班生。这天数学课学习“8加l”的计算,她没有学会。课后,老师对其进行了个别辅导,一遍又一遍地连续重复了多个“8加1”的例题,她似乎会了,但当换成“7加1”“9加1”等其他计算题时她又算错了。老师越讲越生气,不知这学生到底怎么啦?
试根据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就如何改善这个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给该教师提出一些建议,并思考该教例对教学的启示。
(1)根据学习层次理论,加涅提出了八类学习:
①信号学习: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学习对某种信号做出某种反应。其过程是:刺激——强化——反应。
②刺激-反应学习:即操作性条件作用,与经典性条件作用不同,其过程是:情境——反应——强化。即先有情境,做出反应动作,然后得到强化。
③连锁学习: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④言语联想学习:也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但它是由言语单位所联结的连锁。
⑤辨别学习:即学会识别多种刺激的异同并对之做出同样的反应。
⑥概念学习:对刺激进行分类时,学习对一类刺激做出同样的反应,也就是对事物的抽象特征的反应。
⑦规则学习:规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的联合。规则学习即了解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
⑧解决问题的学习:即在各种情况下,使用所学规则去解决问题。
每一层级上的学习都以其低一层级上的学习为前提或基础,学习具有层级性和累积性。
(2)建议:
①分析与明确该任务所需要的前提知识与技能
②分析并确定该生实际具有的前提知识与技能水平
③从比该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层级再低一级的层级开始进行辅导
(3)要保证教学高效的开展,教师不能只关注当下的学习任务,更不能简单地重复教学,教师应分析当前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也要清楚学生所处的层级水平。
[解析] 加涅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本题需要考生对学习层级的八个阶段以及对应的教学事件思考清楚,并根据这些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然后提出对策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