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答题1.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1)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
(4)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
[解析] 教育文献不仅仅停留在查阅上,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应该具有综合分析文献的能力,并写出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作为教育文献分析的结果。考生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回答问题:①研究的问题(或问题的提出,或文献综述的目的)。这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起因或目的所在,不了解问题,将无法查阅到适合的文献资料。②说明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③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或相关主题的内容概括及评论)。这是文献的主体部分。④参考文献(或主要文献目录)。正确地列出参考文献就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报告内容的支撑。
2. 列举影响教育实验内在效度的主要因素(不少于5个)。
(1)历史。
(2)成熟。
(3)测验(或测验效应,或练习效应)。
(4)工具(或测量的手段与技术)。
(5)统计回归。
(6)被试选择。
(7)被试缺失。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
[解析] 教育实验效度是影响教育实验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实验效度分为外在效度和内在效度,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掌握影响教育实验效度的因素是从深层次了解教育实验内在特点的切入点。
二、论述题1. 如要确认某地区是否存在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可能有以下三种研究思路:(1)称书包;(2)课堂观察;(3)问卷调查。试分析这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并提出你自己的研究设想。
(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查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2)研究设想(略)
[解析] 这一问题是基于近年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现象,以开展的各种研究活动为分析对象,试图考查考生对教育研究中常用方法的优缺点及其使用范围的掌握情况,并结合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研究设想。考生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做答:①比较三种研究思路优劣;在比较三种研究思路优劣中,应分别回答三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并根据试题情境适当展开。②研究设想。在研究设想中,关键在于能否根据题意提出需要增加访谈调查方法。因此,只要考生能提出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结合的研究设想,就说明考生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能展开说明理由,且言之有理者,说明考生已初步具备综合分析和解决该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