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什么是商品经济?它存在和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就是商品经济,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条件:①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存在,它是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一般条件和基础;②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它是商品经济存在和产生的决定性条件。
[考点] 商品经济及其产生的条件
2. 简述资本的本质以及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
(1)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体现在物上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被物的外壳所掩盖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2)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有两种形式,生产资料形式和劳动力形式。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①进一步揭露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②它为揭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考点] 资本的认识
3. 简述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1)生产价格是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之和,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与价值之间虽然存在着差别,但并不意味着生产价格脱离了价值。实际上,生产价格是由价值转化而来的,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这是因为: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基础上形成的;②从全社会来看,平均利润总额和剩余价值总额是完全相等的,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和价值总额也是相等的;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是由价值的变动所引起的。所以,我们说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考点]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4. 简述商业资本的本质以及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
(1)商业资本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流通领域中发生作用的职能资本。它的实质是从产业资本的商品资本职能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化的职能资本形式。
(2)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在产业资本家和商人之间形成特殊的分工,商品的销售成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商人的独立业务,不再由产业资本家兼任;第二,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投资,商人必须预付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去购买产业资本家的商品,然后通过商品的销售,收回投资并取得商业利润。
[考点] 商业资本的本质以及商品资本的职能转化为商业资本职能的条件
5. 简述平均利润率及决定其高低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量与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平均利润率=社会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
(2)平均利润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各个生产部门利润率水平的高低;②社会总资本在各生产部门之间分配的比例,即投入各生产部门的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
[考点] 平均利润率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 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管理和调节的主要内容。
(1)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目标主要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一定程度的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等。
(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方式,一是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调节、控制和介入;二是对国民经济的间接调节与控制,主要是运用经济手段,通过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杠杆的运用以及计划的指导,间接引导私人资本按垄断资本主义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后一种方式是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的主要方式。
(4)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是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个别情况下还可能用某种行政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直接干预。
(5)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管理、调节和控制的对象,既包括各个微观经济主体,也包括作为整体的国民经济宏观全局。
(6)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国民经济计划实现的。
[考点]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2. 为什么会出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具体有哪些表现?
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原因:①新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②国际贸易的自由程度大大提高;③国际资本流动的大幅度增加。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集中表现如下。①生产的全球化。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加强,并由按照部门实行专业化分工发展到按工艺和生产阶段实行专业化分工。②贸易全球化。国际的产业转移,现代高效率大批量生产、对他国产品需求的增加,新的更便捷更灵活的贸易方式,以及国际协调对贸易限制的减少。③资本的全球化。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意味着资本国际化开始出现,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在国际的流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形成了资本全球化的趋势。
[考点] 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