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三、辨析题(判断对错并作简要说明)
1. 有教师认为,对教育目的不一定要把握,只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把握。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是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遵循的总要求。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学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而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是对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所以,教学目标的制定是以教育目的为基础的,而教育目的又是通过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的。由此可见,对教学目标的把握也是建立在对教育目的把握的基础之上的。只有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2. 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就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这种说法不正确。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第一,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第二,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第三,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第一,充分发挥本班任课教师的作用;第二,协调和指挥班级团队活动;第三,争取和运用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五、论述题1. 试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学与教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1)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2)教师。主要通过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基本的心理特性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3)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4)教学媒体。它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产生影响。
(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它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心理特性的发展。
2. 联系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
(1)小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有3个。
①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②想象中的创造成分日益增多;③想象更富于现实性。
(2)小学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应注重以下方面。
第一,丰富儿童的表象。
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想象的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通过采用直观教具或参观等形式,使儿童获得足够的表象。
第二,用生动的言语描述。
教师的言语是启发儿童想象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优美、准确的言语来描述事物,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并为学生表现想象树立榜样。
第三,指导儿童阅读文艺作品。
文艺作品是培养儿童想象的最好材料,它对儿童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关心,指导儿童阅读良好的、适合儿童发展水平的文艺作品(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以发展其想象力。
第四,进行想象训练。
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提高其想象和联想能力。如美术课上教师给定一个主题——圣诞节,让学生自由地通过画笔去描绘圣诞节,而不是教师画一棵圣诞树,让学生“比着葫芦画瓢”。此外,还可以通过形式训练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主要方法有:①对静物做动态想象,变无声为有声想象,如看图说话;②对抽象词做具体想象。如让学生对“骄傲”一词做具体形象想象,某学生描述为:“大公鸡昂首挺胸,在同伴中踱来踱去,还不时地‘喔,喔’啼叫两声,给人不可一世的感觉。”③对物做拟人想象。
六、案例分析1. 开学第一天,新班主任邹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因为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的。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