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______的科学.
空间形式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第一句话得到答案.
2. 数学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__,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情感与态度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关于学习评价的表述可以得到答案.对此部分内容不熟悉的考生也可以根据前后文的内容和新课改的理念进行推测,新课改要求评价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而题干中已经提及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方面,故所要填的内容一定是跟第三个方面有关的,另外,最后两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也属于情感与态度的范畴,由此可推出答案.
3. 数学课程的评价应以______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
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评价建议的内容可获得答案.本题可以有意义的理解,不必死记硬背,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提出都是为了指导和规范教师的教学,而评价则是为了检验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果,所以评价必然也要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指导.另外,如果题干只出现第一句话,那么答案也可以是课程标准,但本题后面两句所表述的内容也是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而且与第一句也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故填入更为具体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更为恰当.
4.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可以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______(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查.
自评和互评
[解析] 在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时候,称为学生评价,其又分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两种,而本题题干明显是让考生将两种学生评价方式均具体填入.
5.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
知识技能 数学思考 问题解决 情感态度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6.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______和学生的______.
主导作用 主体地位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室教师教育学生学的统一,而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7. 数学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______.
数学思想方法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关于课程内容的表述可得到答案.
8.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______.
因材施教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关于教学活动的表述可得到答案.对课程标准不熟悉的考生可以从前文的叙述中推出,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就是说要因人而异,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即因材施教.
9. 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______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教与学
[解析]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表述可以得到答案.对此部分内容不熟悉的考生也可以根据前后文的内容进行推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能改进的自然是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但有的考生可能会忽略其中一个方面,考生可以再结合题干中的前后句子进行分析,第一、二句表述的就是信息技术在教师教学中的应用,而第三句和最后一句则是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由此可推测出答案.
三、论述题1. 论述小学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2. 做到合理设计与实施书面测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1)对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达成情况的评价,必须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中的要求,设计试题时也应符合这种要求.
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要注重考查学生对其中所蕴含的数学本质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情境中合理应用.因此,在设计试题时,应淡化特殊的解题技巧,不出偏题怪题.
(2)在设计试题时,应该关注并且体现本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的几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3)根据评价的目的合理地设计试题的类型,有效地发挥各种类型题目的功能.例如,为考查学生从具体情境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设计阅读分析的问题;为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设计探索规律的问题;为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设计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为了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
(4)在书面测验中,应该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试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3. 简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4. 试论述在小学数学课程中设置“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有别于学习具体知识的探索活动,更有别于课堂上教师的直接讲授.它是教师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全程参与、实践过程相对完整的学习活动,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重要和有效载体.“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
(1)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综合与实践”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在实践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模型思想等.
(2)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全面理解和掌握.“综合与实践”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通过回答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整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申比较完整和系统地体会、理解、感悟数学知识.
(3)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综合与实践”活动形式新颖,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保持其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验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更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养成合作交流、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
(4)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教师在“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问题的选择与展开过程、学生参与的方式、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展示与评价等方面.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助于教师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和提升自身素养,优化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
(5)有助于课程的建设.“综合与实践”课程与生活联系紧密,以综合的形式出现,将知识系统化,丰富和完善了课程的结构,能够帮助教师探索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
5.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在教学评价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
(1)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评价时应注意记录、保留和分析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学习表现和学业成就.
(2)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教师、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都可以作为评价者,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家长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考查.
(3)评价方式避免过于单一,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书面测验、口头测验、开放式问题、活动报告、课堂观察、课后访谈、课内外作业、成长记录等.教师应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评价方式.
(4)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评价结果的呈现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评价结果应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