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大学语文自考题分类模拟27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柳永《八声甘州》词句中,言外有意,寄托青春不再、人生如寄感伤的是______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想佳人、妆楼颐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A
B
C
D
C
[解析] 江水无语,可谓言外有意,寄托了词人青春不再、人生如寄的感伤。
2. 《八声甘州》上片的抒情方法是______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A
B
C
D
A
[解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上片借景抒情,下片借事抒情。
3. 《八声甘州》下片的抒情着眼点是______
A.景物
B.事件
C.心理活动
D.视线转移
A
B
C
D
C
[解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下片写词人的心理活动流程,未用直接抒情,而是婉曲地写自己对佳人的思念,设想佳人对自己的思念,隐含思归心切之情。抒情着眼点是心理活动。
4. 《八声甘州》上片写景的特点是______
A.移情于景
B.白描铺叙
C.虚实交错
D.因情造景
A
B
C
D
B
[解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的上片,以层层铺叙的手法,描绘登高所见之景。
5.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主要是抒写______
A.秋景令人感伤
B.春景令人向往
C.羁旅行役之苦
D.不忍登高临远
A
B
C
D
C
[解析]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是柳永抒写羁旅行役之苦的名作。词人倾吐了萍踪漂泊的苦衷,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
6. 转换角度,驰骋想象,写心理的诗句是______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C.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D.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A
B
C
D
D
[解析]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转换角度,驰骋想象,“从对面写起”,由己之思彼转写彼之思己,从而把游子漂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悱恻动人。
7.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的词句是______
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A
B
C
D
D
[解析]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
8. 下列《鹧鸪天》中的词句,含有“琴瑟知音”这一典故的是______
A.梧桐半死清霜后
B.头白鸳鸯失伴飞
C.原上草,露初晞
D.旧栖新垅两依依
A
B
C
D
A
[解析] 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由此可判断出“琴瑟知音”这一典故出自“梧桐半死清霜后”这句。
9. 下列属于贺铸的作品的是______
A.《漱玉词》
B.《乐章集》
C.《东山词》
D.《樊川集》
A
B
C
D
C
[解析] 贺铸的词,题材较丰富,风格婉约、豪放兼善,长于融化前人成句,用韵严格,音律谐美。有《东山词》。
10. 下列《鹧鸪天》中的事物含有生命短暂喻义的是______
A.梧桐半死
B.鸳鸯失伴
C.草露易晞
D.挑灯补衣
A
B
C
D
C
[解析] “原上草,露初晞”:喻义人生短促,如草上易干的露水。
11. 贺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在构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始终关合______
A.梧桐与鸳鸯
B.旧栖与新垅
C.空床与南窗
D.自己与亡妻
A
B
C
D
D
[解析] 《鹧鸪天》这首词是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作者从北方回到苏州时悼念亡妻所作。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是将生者与死者合写,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亡妻。
12. 贺铸的《鹧鸪天》中,借比喻抒情寓意的句子是______
A.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B.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C.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D.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A
B
C
D
A
[解析] A项借比喻抒情,B项借举止抒情,C项借景物抒情,D项借叙事抒情。
13. 贺铸的《鹧鸪天》是一首______
A.咏物词
B.送别词
C.爱情词
D.悼亡词
A
B
C
D
D
[解析] 贺铸年近50时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他的妻子亡故。他痛定思痛,写下了《鹧鸪天》这首情真意切、哀伤动人的悼亡词。
14. 《鹧鸪天》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的抒情手法是______
A.借景物抒情
B.借比喻抒情
C.借举止抒情
D.借象征抒情
A
B
C
D
C
[解析]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借举止抒情,在“旧栖”中彻夜不眠,辗转思念往昔妻子夜补衣的情景,抒写贫贱夫妻之间休戚与共的真情。
15.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中,既暗示夫人逝世不久,又是实写坟场景象的句子是______
A.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C.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D.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
B
C
D
C
[解析]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既暗示夫人生命不永、逝世不久,又是实写坟场之杂草萋萋景象,以引发下句“旧栖新垅两依依”的深情。
16. 下面属于借事抒情的一句词是______
A.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B.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C.旧栖新垅两依依
D.原上草,露初晞
A
B
C
D
B
[解析] 开头二句借叙事抒情,“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问得无理,然而有情。选项A是借比喻抒情;选项D是借景物抒情。
17. 《鹧鸪天》中,抒写物是人非之叹的词句是______
A.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B.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C.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D.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A
B
C
D
A
[解析]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写自己从北方回到苏州,但已物是人非,妻子已长眠于地下。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诗词中,借秋景抒情的有______
A.杜牧的《早雁》
B.杜甫的《秋兴八首》
C.李白的《行路难》
D.柳永的《八声甘州》
E.李清照的《声声慢》
A
B
C
D
E
ABDE
[解析] 杜牧《早雁》以早雁比喻南逃的难民。雁是一种候鸟,春夏在北方,秋天飞回南方过冬。这时尚未到北雁南飞之时,故称“早雁”。这是借秋景抒情。杜甫《秋兴八首》,由悲自然之秋到悲国运衰落之秋和悲人生遭际之秋,充溢着身世之感和家国之思。柳永的《八声甘州》的上片,描绘登高所见之景。开头以一“对”字领起,先总写清秋江天之寂寥;继以霜风、关河、残照之景,作气氛渲染。李清照的《声声慢》主要通过五个层次的残秋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2. 下列各句中,采用借代修辞的有______
A.欲渡黄河冰寒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E.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
B
C
D
E
CD
[解析]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雕栏玉砌”借指南唐宫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中,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用了借代。
3. 下列著作中属于词集的有______
A.《乐章集》
B.《东坡乐府》
C.《东篱乐府》
D.《稼轩长短句》
E.《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
A
B
C
D
E
ABD
[解析] 《乐章集》是柳永的词集,《稼轩长短句》是辛弃疾的词集,《东坡乐府》是苏轼所撰的词集,《东篱乐府》与《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是散曲集。
4. 《八声甘州》中反映借事抒情模式的诗句有______
A.不忍登高临远
B.想佳人、妆楼颐望
C.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D.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E.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A
B
C
D
E
BC
[解析] A项以“不忍登高临远”直接抒发了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切;D、E项借“关河”、“残照”之景,“红衰翠减”的萧瑟之景浸染了词人浓重的人生感叹,是借景抒情。B、C项以联想到“佳人”也在“妆楼颙望”和自己“倚栏干”、“凝愁”的事件抒写游子漂泊的凄苦情怀,属借事抒情。
5. 《八声甘州》的主要艺术特色是______
A.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B.层层铺叙的手法
C.白描语言的运用
D.侧面烘托手法
E.委婉曲折地描写心理活动流程
A
B
C
D
E
ABCE
[解析] D项艺术特点《八声甘州》词中没有,其余四项艺术特点词中都具有。
6. 《鹧鸪天》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
A.比喻
B.比拟
C.对偶
D.借代
E.诘问
A
B
C
D
E
ACD
[解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用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寓意中老年丧偶,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寂寞凄凉。“同来何事不同归?”“谁复挑灯夜补衣?”两个诘问,看似无理,实则是断肠之句。
7. 下列有关贺铸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
A.曾任文武双职
B.生性刚直
C.不肯逢迎权贵
D.他的词题材较丰富
E.他的词用韵严格
A
B
C
D
E
ABCDE
[解析] 贺铸虽然才兼文武,但秉性刚直,不肯逢迎权贵,因而一生屈居下僚,未尽其才。贺铸的词,题材较丰富,风格婉约、豪放兼善,长于融化前人成句,用韵严格,音律谐美。
8. 下列句子中运用到比喻的有______
A.梧桐半死清霜后
B.原上草,露初晞
C.头白鸳鸯失伴飞
D.空床卧听南窗雨
E.同来何事不同归
A
B
C
D
E
ABC
[解析]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借比喻抒情,用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寓意中老年丧偶,形象地表达自己的寂寞凄凉。“原上草,露初晞”喻义人生短促,如草上易干的露水。
9. 对《鹧鸪天》的写作特点的理解,正确的有______
A.在表现手法上,此词将赋、比、兴三者参酌运用
B.以关合生者与死者为特点
C.两次运用反诘句,把感情推向高潮
D.以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丧偶之痛
E.贯穿全篇的主要表达手法是铺陈
A
B
C
D
E
ABCD
[解析] 首先,在表现手法上,《鹧鸪天》将赋、比、兴三者参酌运用,丰富了情感表现手段,增强了艺术感染力量。其次,将生者与死者合写,词笔始终关合自己与妻子双方。再次。词中两次用反诘句,如奇峰突兀而起,把情感推向高潮,动人心弦。最后,以形象的比喻表达自己的丧偶之痛。
三、词语解释题
1.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
清秋
清秋:清冷的秋景。
2.
渐霜风凄紧
渐:逐渐;霜风:指秋风;凄紧:凄凉迫近。
3. 是处
红衰翠减
,苒苒
物华休
红衰翠减:指花叶凋零。红:代指花。翠:代指绿叶。物华:美好的景物。休: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4. 关河冷落,
残照
当楼
残照:落日余光。
5.
归思
难收
归思:渴望回家团聚的心思。
6. 争知我、倚栏干处,正
恁凝愁
恁:如此。凝愁:愁苦不已,愁恨深重。
7. 原上草,露初
晞
晞:干。
8. 梧桐半死
清霜后
清霜后:秋天,喻指年老。
9. 重过
阊门
万事非
阊门:阊闺门,苏州城西门。
10. 同来
何事
不同归
何事:为什么。
11.
旧栖新垅
两依依
旧栖:旧居,指生者所住。新垅:新坟,指死者所葬。
四、简析题
阅读柳永《八声甘州》,回答问题: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1.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词人倾吐了萍踪漂泊的坎坷经历,表现了因事业无成而产生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2. 关联上下片的句子是哪一句?
不忍登高临远。
3. 为什么说下片抒情笔法委婉曲折?
下片以委婉曲折的笔法,抒写临远思归之情。“不忍登高临远”数句,直接抒发了羁旅之苦、思乡之切;“想佳人”以下,忽然转换角度,驰骋想象,由己恩彼转写彼思己,从而把游子漂泊、归乡不得的凄苦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悱恻动人。
阅读《鹧鸪天》,回答问题: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4. 概括这首悼亡词的情感内容。
表现词人对亡妻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思念。
5. 词中运用了哪些抒情手法?
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比喻抒情、借举止抒情、借典故抒情。
6. 说明其中的典故及其表现意义。
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所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含琴瑟夫妻至情至爱,一旦死别,倍感丧失知音之痛。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三、词语解释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四、简析题
1
2
3
4
5
6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