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 中国画从表现形式上分为______、______,从题材上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2.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______。
3. 中国山水画“三远法”指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4. 吴昌硕的艺术道路与众不同,他从______开始,又学习______,最后取得绘画成就。
5. 中国著名的“四大名绣”是苏绣、______、粤绣和湖南的______绣。
6. 苏州四大园林是指______、______、狮子林、沧浪亭。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轩、舫、桥等。
7. 美术又被称作______艺术,可以大致分为绘画、建筑、工艺、雕塑四类。
8. 从战国后期开始,人们对______结构和书写方法进行了简化改造,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即______,随后又从中演变出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书体。
9. 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常用形式有条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手卷等。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四、简答题1. 请分析说明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并阐明他们各自流派的艺术特点。
[答案要点] (1)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德加、雷诺阿等。
马奈:印象派精神领袖和创始人,他对色彩和外光的探索研究使他成为了印象派的先驱。代表作品有《草地上的午餐》《吹短笛的男孩》《奥林匹亚》。
莫奈:印象派创始人之一,是印象派最典型的代表画家,莫奈擅长光色的实验与表现技法。著名的作品有《日出·印象》《鲁昂大教堂》《睡莲》。
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作画;画家们只是抓住一个具有特点的侧面去作画,多考虑画的总体效果,较少顾及枝节细部;印象主义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印象主义的作品选择的题材面比较广泛,无论是在城市或是在乡村,画家都试图捕捉到瞬息多变的大自然。
(2)新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是修拉和西涅克。修拉和西涅克依照谢弗勒尔的色彩学说,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修拉的代表作是《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新印象主义的艺术特点:认为绘画艺术在某方面明显地和数学、音乐相关联。一幅画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运用科学的计算和审慎的构思。重科学、重逻辑、重理性的追求。
(3)后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是塞尚、高更和凡·高。代表作品有塞尚的《圣维多利亚山》《水果》《埃克斯附近的大松树》《钢琴旁的少女》,凡·高的《向日葵》《星月夜》,高更的《手捧果物的女人》《红花与乳房》《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往何处去?》。
后印象派艺术的特点是:(1)不满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地追求外光与色彩;(2)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3)重视形和构成形的线条、色块和体、面;(4)创作特色表现为强烈的内心化和个性化。
2. 剪纸的艺术形式特点是什么?
[答案要点] (1)中间镂空、相互连接,外形是个整体;(2)形象变形夸张,在形象中间部分刻出花纹。
3. 简要回答平行透视的特点。(至少应说明其中四点)
[答案要点] (1)平行透视的构图使画面具有安定、平稳、庄重等特征;(2)线段三方向为垂直、水平、向心点;(3)水平原线和垂直原线保持原方向,无消失点;(4)直角变线消失至心点。
4. 新课改之后教师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1)教师能够从人的素质和发展的角度认识美术课程教学的价值。
(2)教师能够将美术课程放在文化背景中去思考和实施,使美术表现活动指向广泛的文化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的文化内涵和形式特征。
(3)教师对美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选择更具有主动性和自觉性。
(4)教师对美术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和拓展更加主动和自觉,部分教师甚至能够成为校本课程的编订者。
(5)教师能够自觉地运用多样的美术评价方法。
(6)教师能够积极主动,想方设法地选择和扩展美术教学资源。
(7)教师由单纯的美术教学的实践者变成了思想者和研究者,一些教师实现了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5. 请谈谈新课改理念下美术课程评价的意义和方式。
[答案要点] (1)意义: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
(2)方式:新课程下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情境式的评价方式、作业符号的评价方式、评语式的评价方式等。
六、综合分析题1. 某学校的一位美术教师,经常带着事先做好的范画上课,她认为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可以避免当堂作画而可能产生的失误。你怎么认为?
[答案要点] (1)老师的这种做法,确实避免了可能会产生的失误,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确实节省了时间,可以让学生更多地练习,但中间过程的缺失,不利于学生学习。
(3)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既形象又直观。
2. 常常在美术课堂上听到老师表扬:“画得真好!”“你真能干!”“你真棒!”等等。新课程提倡多鼓励学生,那么教师的表扬是不是越多越好?
[答案要点]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于是有的教师便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给予表扬。我们认为,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样,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无益;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对教师而言,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设计题1. 根据所提供的线索,设计一份简明教案,字数在200字左右。
课题:漂亮的帽子
年级:三年级
教科书:小学美术课本
教学时间:1课时
[答案要点]
漂亮的帽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帽子的结构特点,能利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的帽子。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通过动手练一练,设计出自己喜欢的帽子。
3.体验制作过程中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彩纸制作立体帽子。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搜集各种帽子的图片,制成课件。
学生:各种彩卡纸、制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给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
2.分小组开展竞赛活动(回答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学生制作阶段
1.多媒体播放音乐,增添课堂喻快的氛围。
2.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完成作品,同时对色彩的搭配进行辅导。
3.让全体学生分享个别同学的独特构思和方法,教师参与学生的创作活动,对其创作活动多给予肯定。
(四)展示作品,评价作品阶段
1.给你的帽子起个名字。
2.评价谁的帽子做得好、色彩搭配最漂亮。
(五)课外拓展
想一想还可以使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