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给定材料:
1.2014年6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总理抖出一个“笑料”:一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来竟连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而这个“笑料”,却没有让人感觉愉悦,反而凸显出问题之艰、改革之难。
一位宏观策略分析师表示,投资领域一直是审批重点和改革难点,现在国内的投资项目大部分还是靠行政审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减少投资审批事项为重心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直是“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
投资审批体制直接反映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市场化程度。过去很长时间,政府对企业投资审批标准过严、面过宽、裁量过泛,使得社会资本难以进入一些前景比较好的领域,既制约了有效供给,又闲置了宝贵的社会资本。改革投资审批体制,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有关部门相继推出的旧36条和新36条,明确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但其落地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2.郧西是一个集老、少、边、山于一体的贫困县,该县95%左右属于山区,最远的村民小组距乡(镇)政府驻地有70多公里,一些偏远山村的群众到乡镇办事,来回要走十几公里。比如该县的湖北口回族乡桃园沟村与陕西镇安县交界,离镇政府近60多公里,该村村民到乡政府办事要先经过陕西省镇安县的茅坪镇,再经过该乡的湖北关、泗峡口、虎坪、龙王滩等4个村,往往因为不熟人、不熟路、不熟办事程序,找到部门又无人办事、办不了事,常常为办一个证、盖一个章、签一个字来回跑,既跑“冤枉路”,又花“冤枉钱”。
2010年,郧西县委、县政府开始在全县推广实施“有困难找干部”活动,破解了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困扰乡镇机制运行的多个难题。他们先从百姓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对全县行政结构进行重组,优化行政流程,使基层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近年来,该县着力围绕“环节最少、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工作目标,拓展便民服务领域,在全县18个乡镇(场区)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在286个行政村(社区)建立了“五务合一”的便民服务室(代办点)和18个流动巡回式的便民服务直通车,为百姓提供“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的快捷服务。同时,该县还向百姓发放了印有代理人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代办事项等信息的“便民服务卡”,彻底拆除了群众和干部之间的“隔心墙”。
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国土、村建、林业和农业、广电、惠农政策和农村财务、群众接待和咨询监督等服务窗口。制定有便民服务流程、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上门服务等制度,实行8小时工作制、24小时值班制、节假日不放假等制度。该县的湖北口、关防等乡镇的便民服务中心还在逢集之日提前1小时上班,推迟1小时下班制度,让百姓切实感受到“一站式”办公、不离大厅就能把事办完的工作效率。
“五务合一”的便民服室(代办点)主要是村两委党员干部负责收集百姓意愿,把百姓需要办理的各种生产生活等服务、审批事项,可备齐有关手续委托村代办员到乡镇为民服务中心代为办理,乡镇为民服务中心没有办理权限的,再转由乡镇到县便民服务大厅限期予以代办。代办事项涵盖生育证、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土地使用证等20多个项目,40多个小项服务。服务中心均设立代办直通车,对特殊事情由乡镇安排专人到村、户集中办理或专门办理,并实行代办员轮流坐班制度,确保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服务。
流动巡回式“便民服务直通车”以村级活动场所为主要办公地点,以县、乡镇干部为主体,为农民群众免费提供民意收集、卫生计生、婚姻登记等30多个方面服务项目,在流动巡回“便民服务直通车”开架陈列,深入各村巡回开展,让农民自选所需服务,再由“便民服务卡”上标明的党员干部负责提供现场咨询或跟踪服务,让百姓在办理各项生产性和社会性事务中减少办事环节,节约办事成本,方便生产生活,真正实现了便民服务无缝对接。
“我们在农村建设的‘便民服务超市’绝对不是搞花架子,要真正把方便让给群众,把麻烦留给干部。”郧西县委书记胡俟如是说。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该县已向百姓发放“便民服务卡”9.2万张,收集民意20余万件,共为百姓提供科技、信息等服务17980余次,为4890名百姓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为群众代办营业执照、户口迁移等事项2640多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5920多件,办结率达98%,投诉率为零。拉近了党和政府与百姓的距离,融洽了干群关系,同时也有效遏制了无证建房、无证结婚、无证生育等不法行为。
3.2014年2月7日,国务院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拉开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大幕。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着力推进改革,变先证后照为先照后证,变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变一照一址为一照多址……“如今再去工商部门办事,很多繁琐的程序简化了,成立一家企业最快3天就可拿到营业执照。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某企业外事部经理郭有强说。实践证明,要让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为其创造相应条件,特别是政府能够顺势而为,摆正定位,有的放矢。正是由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使成千上万的“郭有强”受惠。
为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发展,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简政放权”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当头炮”。自2013年5月17日以来,国务院先后五次下发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2014年6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再次决定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项行政
审批事项,将36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并先期取消一批准入类专业技术职业资格。
实践证明,瘦身,更要健身。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并不意味着政府当“甩手掌柜”,而是要把重心放在营造法治环境、健全公共服务等方面。“健身”的方向应该是群众的意愿;“健身”的目的应该是确保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百姓。
“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这是过去老百姓对政府办事窗口的印象。为此,浙江宁波市建成了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13个县(市)区综合行政服务中心为主体,部门专业服务中心和街道(乡镇)便民服务站为补充,覆盖城乡、功能明确、门类齐全的窗口式行政服务体系。同时。大力推行“一章结(盖章)”“一费清(收费)”等20多项服务举措。
与此同时,我们更欣喜地看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江苏南京鼓楼区的“政府公共服务外包”迎来大发展,近50家社会机构通过市场竞争承担了该区公共卫生、居家养老、环卫保洁等多个民生类公共服务。
问题:
请结合你对给定材料的理解,自拟题目,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材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参考例文]
放管结合 转变政府职能
2013年以来,国务院、地方政府不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探索推行“权力清单”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政府部门放小不放大、放虚不放实等现象依然存在,民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人难找”,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法治环境恶劣……由此可见,政府该放的还没放到位,而该管的也没管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只有坚持放、管“两手抓”,才能确保改革“蹄疾步稳”。
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来决定资源配置。政府控制了社会各个领域,机构臃肿,效率低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政府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越来越深刻。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不仅是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从我国当前国情来看,转变政府职能应从简政放权、改进管理两方面入手。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将该放的放到位。李克强总理曾经指出,一些审批事项设立8年一次申请都没受理过。严重的行政审批问题,既掣肘了经济发展,又影响了政府施政。另外,还容易滋生权力寻租,导致贪污腐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是革自己的命,面临的阻碍很难解决。政府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大取消和下放审批项目力度,严控设立新的行政审批项目;将简政放权纳入绩效考核,加强监管和问责;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提升其承接公共服务的能力。
改进政府管理水平,把该管的管好。政府要瘦身,更要健身。目前,一些官员只愿意管对升官发财有利的领域,对于改善民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没什么兴趣。例如,许多城市喜欢建设看得见的“面子”工程,而不愿意在看不见却十分重要的地下排水系统上加大投入。政府官员从私利出发进行的管理,带来的通常是行政不作为与乱作为,造成“公地悲剧”,危害社会。为此,政府要明确管理职责,规范党员干部行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和公信力。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转变政府职能,是顺应民心的一项改革。虽然政府取消和下放了很多审批事项,行政乱作为等现象也有所好转,但是这项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面临很大的阻碍和困境。相信通过持续简政放权、改进管理,中国经济社会一定会焕发出更大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