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简答题1.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2. 中共八大是如何对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作出分析的?
中共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 中共八大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的指导方针是什么?
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在经济建设上,大会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在政治建设上,大会要求继续加强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加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继续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逐步制定完备的法律,建立健全的法制。
4. 简述陈云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具体内容。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即: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计划生产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为补充。这个思想为中共八大所采纳,并写入决议,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
5. 简述中共八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6. 简述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学说的主要内容。
(1)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提出了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方针。对于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2)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其目的在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7. 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2)这条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国家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总路线提出的“多快好省”这四个字,本来是相互制约的,但在宣传中和实际工作中片面地突出了一个“快”字,提出“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8. “大跃进”运动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1)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全党普遍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2)由于毛泽东同志、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急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在总路线提出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3)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一些坚持正确意见的中央领导人受到批判,“左”倾错误得到发展。偏离了实事求是、稳步前进的正确轨道。
9. 1962年1月,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七千人大会)上讲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提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大约要一百多年的时间。
10. 简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1)基本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中“从无到有”的问题,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医疗、科技事业等得到长足发展。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医疗、科学技术方面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
(3)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国际环境得到改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极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公认的国际准则。20世纪70年代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打开了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大门。
11.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是什么?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是: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12.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提出的主要思想。
第一,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第二,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大中小企业并举等“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第三,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三、论述题1. 试述《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和意义。
《论十大关系》总结经济建设的初步经验,借鉴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系统地阐述了十大关系。报告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基本精神是要在着重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同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轻工业、农业,并且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沿海与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报告认为我们不能像苏联那样,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而应当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应当使各个生产单位有一个与统一性相联系的独立性,这实际上涉及了经济体制的改革。报告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方面,提出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要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肃反中坚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方针。在讨论报告的过程中,还提出了“双百”方针这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针。4月2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从经济方面(这是主要的)和政治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理论准备。
2.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主要内容:(1)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2)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实际上为积极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石。(3)概括提出了区分和处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学说。(4)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一场新的战争——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使全体人民比较顺利地走过目前的过渡时期,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
意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一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运用马克思主义对立统一规律,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共八大路线,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3.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早期出现了哪些失误?这些错误的性质是什么?如何正确分析这些错误?
(1)严重错误有: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庐山会议后的反“右倾”斗争;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2)性质:中国共产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所犯的严重错误,包括“文化大革命”在内,是探索中的错误,并不是由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所造成的。
(3)对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所犯的错误,需要做具体的、历史的分析。①中国共产党在犯严重错误的时候,其性质和宗旨都没有改变。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取得了重大成绩。②党内外广大干部群众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抗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并最终取得胜利。③毛泽东在全局上对这些错误承担主要责任,但也制止和纠正过一些具体错误。④这些错误最终让我们党从中吸取了重大教训,为我们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提供了启迪,坚定我们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4. 试述“七千人大会”的背景、内容以及历史意义。
(1)经过一年的调整,“大跃进”所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情况开始有了好转,但是面临的困难还很大。为了统一思想,总结经验教训,明确工作方向,1962年1、2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这次会议被称为“七千人大会”。
(2)刘少奇向大会提交书面报告。与会者发扬民主,对书面报告进行了反复讨论和修改,并对前几年的工作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1月27日,刘少奇在大会上讲话,对修改后的书面报告作了说明。1月30日,毛泽东发表长篇讲话,系统阐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并对前几年的错误表示要负第一位的责任。他承认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今后要下苦功夫弄清楚它的规律。还说:“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3)这次会议对于恢复实事求是、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起了积极作用,在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推动形势迅速好转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七千人大会”前后,中央开始对“反右倾”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的人进行甄别平反,还给被划为“右派分子”的大多数人摘掉了“右派分子”帽子。由于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国民经济得到了比较顺利的恢复和发展。
5. 试述“文化大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原因。
(1)我们党在迅速进入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之后,对于如何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2)由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积累了丰富的阶级斗争经验,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新事物、新问题时,容易照搬过去的经验,把本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做是阶级斗争,仍然习惯于采取大规模群众性政治运动的方法去处理。
(3)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遭到严重破坏,致使党无法依靠制度的和集体的力量及时地发现并纠正错误。
6. 怎样认识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重大意义?
(1)新中国刚建立时,由于没有自己独立的工业体系。主要工业产品全部依赖进口。从“一五”计划开始,国家以苏联援建的重点工程和大中型建设项目为中心,进行了大规模投资,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工业化“从无到有”的问题。
(2)从“一五”时期开始到1976年的20多年,尽管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挫折,这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仍然是比较快的,成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打基础的重要发展时期。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也对改善工业布局和城市布局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3)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不仅使中国在赢得政治上的独立之后赢得了经济上的独立,而且为中国以后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7. 试述毛泽东等老一代革命家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的理论贡献。
(1)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毛泽东论述了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基本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3)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步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强国。为此,应当采取“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4)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要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正确解决好综合平衡的问题,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5)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
(6)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对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实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
(7)在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必须加强国防、建设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和发展现代化国防技术的重要指导思想。
(8)关于加强共产党自身建设,共产党员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阐明的这些重要思想,把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为继续进行探索并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系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8.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是什么?
第一步,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中国的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9. 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毛泽东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其一,我们的目标是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其二,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坚持人民民主,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其三,处理好中共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
其四,要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尤其是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利;
其五,社会主义法制要保护劳动人民的利益,保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保护社会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