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 尊重客观规律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
错误。(1)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而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2) 事实证明,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不矛盾的。人们越是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承认并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实践中获得成功;相反,违背客观规律,盲目蛮干、任意妄为,不仅不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还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2. 必须把党的组织建设放在党的各方面建设的首位。
错误。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工作的首位,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着重从思想上建党,原因主要有:(1)它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基本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建党思想,无产阶级政党在领导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任务。
(2) 它是由中国国情和党本身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长期处在农村环境之中,党内农民、小资产阶级成分比重较大,党内最本质的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与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与农民、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中最主要的问题,首先就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去改造和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3)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的基础。党内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存在深刻地反映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在政治上容易“左”右摇摆,走极端,在组织上表现为个人主义和宗派主义,在作风上常常是理论与实际相分离,要克服这些错误,首先必须从思想上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和侵袭。必须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各项建设的首位,以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三、简答题1. 简述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及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原则。
(1) 杰出人物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包括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和文学艺术家,一般说来,主要是指杰出的政治家。
(2) 杰出人物的作用主要是:①顺应历史发展,提出先进思想和主张,是历史任务的倡导者和发起人;②根据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是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和领导者;③他们的创造性活动和成果,对加速历史进程,发展科学文化,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平,起着重要影响作用。
(3) 评价杰出人物的原则是:①坚持历史主义的科学原则。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于他们的功过是非,必须根据其所处的历史条件,进行客观的评价。②阶级分析的力法。在阶级社会中,杰出人物是属于一定阶级的代表人物,必须根据他们所属阶级的地位。特点、历史作用进行具体的阶级分析。③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的分析法。杰出人物的出现及其历史作用,既有必然性又有偶然性,因此必须用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统一的观点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④全面分析和评价法。任何杰出人物都有巨大的历史功绩,又不可避免地存住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因此,对他们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要作全面的分析与评价
2. 简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和相互关系。
(1)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2)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在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作用。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3)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党的什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3. 简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其主要内容是:(1)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了力资源强国;(2)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 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 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四、论述题1. 怎样理解党和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1)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学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快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2) 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加快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特别是新技术发展对综合国力、社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③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有人才。人才问题,是关系到国家盛衰、民族强弱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战略问题,必须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