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1. 单位服务窗口的基层工作人员老周,发现很多群众办理业务时由于资料不全要来回跑几趟。于是就将办事流程及自己的联系方式印在小卡片上,发放给群众。对于老周的做法,你怎么看?
老周的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能够减少群众反复办证的时间和精力,告诉群众该带什么资料,让群众可以一次性将资料带全,也可以及时地解决群众的疑惑。他的行为体现了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人民公仆一心为民、尽心服务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但是,我们也应该从中看到这里面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对于群众办理业务资料不全、来回跑多趟的情况,从侧面反映了我们在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从工作人员本身来说,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第二,政府监管与政务建设上存在不足。第三,某些行政事务手续琐碎、繁杂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流程复杂、资料繁多也阻碍了办事效率,耽搁了办事群众的时间。
所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解决:
第一,提高基层工作者的服务意识。作为政府工作人员应时刻在心中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关部门内部应该加强学习,让工作人员从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还可以在单位设立标兵,让更多的人争做为人民服务的模范。
第二,政府要加强监管工作、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纳入人员考核机制当中来。同时开通广泛的监督渠道接受群众的监督,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例如,开通热线电话、建立政府邮箱、接受媒体监督等。在政务公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网站、网络媒体以及电视等手段对政府工作的内容、工作流程进行全方位的宣传,让群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方便群众来办理业务。
第三,简化办事流程。对于一些繁琐、复杂的工作流程,政府应该缩减办事手续,对一些不必要的资料进行减免。既提高本单位的办事效率,同时又能避免群众来回跑的情况。
总之,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都要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相信通过努力,政府工作会更加贴近群众,使人民满意。
2. 在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有群众反映某窗口服务单位周末两天休息,周一周二不对外办公而是进行开会学习。而剩下三天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不高且服务态度也不好。如果你是该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针对群众反映的这种情况。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
为民服务始终是政府服务部门工作的出发点,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利于提升我们单位的形象,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如果我是该单位的一名工作人员,对于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调整工作分工,合理利用时间。我们要充分利用每周开会学习的时间,学习业务知识,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的情况进行思想教育,使工作人员摆正位置,增强服务意识。对于周一周二群众找不到人员办公的问题,我们应该对业务学习的时间进行调整,或者我们可以在业务学习的时候选择办事能力强、办事效率高的人值班。
第二,采取岗位责任制。按照因事设岗、职责分明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每名工作人员的岗位责任。采取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在自己工作日期问出现旷工、怠工而导致工作失误的人进行责任追究。
第三,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周末无人值班办公的情况,单位可以进行动员教育,让单位里的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值班工作中,并且适当给予值班人员一定的补贴。单位还要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并且予以严格的考核,将考核成绩与绩效相挂钩,使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及工作意识上都有一个显著的提升。还可以把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列入年终的考核当中,对于效率高的人给以奖励,对于办事效率低的人给予处罚。并且可以在年终的时候,开展优秀工作人员的评选活动。来调动大家工作的热情。
第四,接受群众的监督,让我们的工作透明化。对办事制度、程序、时限、要求、承诺、岗位人员职责等信息应该全部公开,并且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和信箱、电子邮箱等,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3.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成长和生命,人生也是如此。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亚洲首富李嘉诚说过的一句话,他用一个鸡蛋做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在人生道路上,遇到阻碍及挫折,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迎接挑战,战胜困难。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成长与成功。这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指导意义,值得我们思考、借鉴。
一方面,从外打破是食物。就是说如果被外界压力所打倒,那么只能成为别人盘中的食物。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伴随着压力产生,面对压力,很多人迷失了自己,选择了放弃,成为了那颗被从外打破的鸡蛋。如果一味地停滞不前,不充实自己,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被外界打败。因此,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不断完善自己来适应环境变化、响应时代呼唤,而不能盲目坚守旧观念、旧思想,冥顽不化。试想,如果乔布斯没有改变苹果,苹果就不会改变世界。当今社会,无论是个人之间,还是企业之间、国家之间,都应在竞争中不断地强化自己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内打破是生命。这是说只有我们积极主动地成长、进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在竞争中创造取胜的机会。从内打破,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瓦特发明蒸汽火车的故事从小我们就听过,包括他祖母在内的亲戚朋友都认为瓦特的想法、做法很荒谬,但就是在众人的怀疑中,他顶住压力和嘲笑,才使一项伟大的发明得以诞生。一个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敢于从内突破自我,才能成就大事。但是,我们在改变、创新的同时,也要懂得适时地约束自己,否则就如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无法成就一番大事业。
总之,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只有善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畏艰辛敢于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获得成功。
4. 社区开展养老服务,为低保老人发放养老保险券,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但有些老人不知道怎么使用,还有些老人因为不感兴趣把养老保险券给了其他人用。作为社区工作人员。你怎么办?追问:在操作过程中有个老人不符合条件,但是却过来申请养老保险券。对此你怎么办?
社区向低保老人发放养老保险券,是为了使老年人的生活更有保障。针对一些老年人不知道怎样使用、对养老保险券不感兴趣的情况,作为社区工作人员,我会积极地跟进,通过以下几方面解决好这个问题:
首先,我会分别向工作人员和低保老人了解情况。我会找到经常为老人办理养老保险券的工作人员,了解他们工作的流程,询问他们在为老人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再到老人家中走访,了解他们对养老保险券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还有哪些地方存在疑惑。然后,把这些收集起来的信息进行整理,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向老人普及养老保险券具体的使用方法。第一,针对老年人开展宣传。我会联合同事把养老保险券能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以图片资料的形式呈现,供老年人浏览,使其能够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使用养老保险券的益处。之后,我们会详细地向老人说明养老保险券的使用方法。考虑到老人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我们会把使用流程以宣传单的形式发放给老人。同时,解答、消除老人还存在的疑虑。第二,对其子女开展宣传。我们会把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养老保险券情况的介绍、使用方式、益处等内容以“致子女的一封信”的形式张贴在社区的宣传栏中,让子女能够帮助自己的父母使用养老保险券。
最后,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办事能力。我们会对负责养老保险券发放工作的社区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强化其责任意识以及提升工作能力,增强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为确保工作人员对社区内老人使用养老保险券的了解,还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跟进、解决。
追问: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老人来领取养老保险券的行为,我会这样来处理:
首先,我会先稳定老人的情绪,做好解释安抚工作。耐心地告诉老人,我们会先进行核查,如果确实符合条件,我们会发放保险券,请老人先耐心等候。如果在请同事核查之后发现确实不符合领取资质,此时我会诚恳地向这位老人说明不能发放的原因,并致以深挚的歉意,再告诉老人其他相关的注意事项。
其次,进行自我反省和检讨。老人不符合条件而要来领,固然是老人的不对,但我们也要负责任。由于前期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导致某些老人或其子女并不清楚有关领取养老保险券的规定和资格。因此,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进行及时补救,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和通知,减少误会,避免群众白跑一趟。
最后,做好反思和总结工作。对这项任务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总结、梳理,并对症下药地提出解决措施和改进方案,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得更好。还可以就本工作进行书面汇报和总结,呈交给领导来听取其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