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判断题1. 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15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对 错
B
[解析] 根据《民法通则》第137条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2. 侦查机关进行侦查实验,只有经县级以上检察机关负责人批准才能进行。
对 错
B
[解析] 侦查机关进行侦查实验,只有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才能进行。
4. 对通缉在案的,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
对 错
A
[解析] 对于有下列情形的人,任何公民都可以立即扭送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1)正在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通缉在案的;(3)越狱逃跑的;(4)正在被追捕的。
7. 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的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
对 错
A
[解析] 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其他重大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
8. 某公安机关在查办一起盗窃案时,对犯罪嫌疑人李某采用拘传措施。12小时后,仍有部分事实没有查清,经局长批转并办理手续后,办案人员继续拘传审查李某,但整个过程没有超过24小时。
对 错
B
[解析]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2条的规定,对于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9.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
对 错
A
[解析]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主体,可以分为自然人和单位两种。单位和自然人作为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主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达到法定责任年龄;(2)具有责任能力;(3)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10.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预审。
对 错
A
[解析] 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和部分刑罚的执行。
12. 宽严相济的“宽”,是指宽大、宽缓和宽恕。
对 错
B
[解析] 宽严相济的“宽”,是指宽大、宽缓和宽待。
14. 人民警察离休、退休的,其警衔予以取消。
对 错
B
[解析] 人民警察离休、退休的,其警衔予以保留,但不佩带。
第二部分 单项选择题在题干后所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项正确的答案。
第三部分 多项选择题在各题干后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至4个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