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模拟52
一、选择题
1. 在关系代数运算中,有5种基本运算,它们是
A.并(∪)、差(-)、交(∩)、除(÷)和笛卡儿积(×)
B.并(∪)、差(-)、交(∩)、投影(π)和选择(σ)
C.并(∪)、交(∩)、投影(π)、选择(σ)和笛卡儿积(×)
D.并(∪)、差(-)、投影(π)、选择(σ)和笛卡儿积(×)
A
B
C
D
D
[解析] 并、差、笛卡儿积、投影和选择是5种基本的运算,其他运算即交、连接和除,均可以通过5种基本的运算来表达。
2. 在数据库系统的组织结构中,下列______映射把用户数据库与概念数据库联系了起来
A.外模式/模式
B.内模式/外模式
C.模式/内模式
D.内模式/模式
A
B
C
D
A
[解析] 数据库有两层映象,即外模式/模式和模式/内模式映象。模式/内模式映象定义数据库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3. 下列关于线性链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Ⅰ、只含有一个指针域来存放下一个元素地址
Ⅱ、指针域中的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
Ⅲ、结点由两部分组成:数据域和指针域
A.仅Ⅰ、Ⅱ
B.仅Ⅰ、Ⅲ
C.仅Ⅱ、Ⅲ
D.全部
A
B
C
D
D
[解析] 在定义的链表中,若只含有一个指针域来存放下一个元素地址,称这样的链表为单链表或线性链表。
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其中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
4. 下面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模式可以有多个,外模式和模式只有一个
B.外模式可以有多个,内模式和模式只有一个
C.内模式只有一个,模式和外模式可以有多个
D.模式只有一个,外模式和内模式可以有多个
A
B
C
D
B
[解析] 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是指数据库系统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但只有一个模式和一个内模式。
5. 设有关键码序列(66,13,51,76,81,26,57,69,23),要按关键码值递增的次序排序,若采用快速排序法,并以第一个元素为划分的基准,那么第一趟划分后的结果为
A.23,13,51,57,66,26,81,69,76
B.13,23,26,5I,57,66,81,76,69
C.23,13,51,57,26,66,81,69,76
D.23,13,51,57,81,26,66,69,76
A
B
C
D
C
[解析] 快速排序是冒泡排序的改进。在快速排序中,任取一个记录,以它为基准用交换的方法将所有的记录分成两部分,关键码值比它小的在一部分,关键码值比它大的在另一部分,再分别对两个部分实施上述过程,一直重复到排序完成。
6. 下列哪一条不属于数据库设计的任务
A.设计数据库应用结构
B.设计数据库概论结构
C.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
D.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
A
B
C
D
A
[解析] 数据库设计工作量大而且过程复杂,既是一项数据库工程也是一项庞大的软件工程。考虑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开发全过程,将数据库设计分为以下6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实施和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
7. 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
A.数据存储
B.数据共享
C.数据查询
D.数据管理
A
B
C
D
B
[解析]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它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所共享,所以数据库技术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8. 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是
A.软件开发方法
B.软件开发工具
C.软件开发费用
D.软件系统功能
A
B
C
D
D
[解析] 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时期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基本任务就是详细调查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充分了解原系统的工作概况,明确用户的各种需求,然后在这些基础上确定新系统的功能。
9.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A.排序、索引、统计
B.选择、投影、连接
C.关联、更新、排序
D.显示、打印、制表
A
B
C
D
B
[解析]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选择运算、投影运算和连接运算。
10.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______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Ⅰ.人工管理阶段
Ⅱ.文件系统阶段
Ⅲ.数据库阶段
A.仅Ⅰ
B.仅Ⅲ
C.Ⅰ和Ⅱ
D.Ⅱ和Ⅲ
A
B
C
D
A
[解析] 数据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只有人工管理阶段,没有操作系统,没有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处理方式是批处理。在文件系统阶段,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在数据库系统阶段,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
11. 现代微型计算机中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
A.电子管
B.晶体管
C.小规模集成电路
D.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A
B
C
D
D
[解析] 现代微型计算机中所采用的电子元器件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12. 如果删除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后的一个0,则此数的值为原数的
A.4倍
B.2倍
C.1/2
D.1/4
A
B
C
D
C
[解析] 在一个非零无符号二进制整数之后去掉一个0,相当于向右移动1位,也就是变为原数的1/2。
13. 十进制数121转换成二进制整数是
A.01111001
B.11100100
C.10011110
D.10011100
A
B
C
D
A
[解析] 十进制整数转二进制的方法是除2取余法。“除2取余法”:将十进制数除以2得一商数和一余数(121÷2得商为为60,余为1)。再用商除以2(60÷2得商为30,余为0)……以此类推。直到商为0,最后将所有余数从后往前排列。
14. 在标准ASCII编码表中,数字码、小写英文字母和大写英文字母的前后次序是
A.数字、小写英文字母、大写英文字母
B.小写英文字母、大写英文字母、数字
C.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D.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数字
A
B
C
D
C
[解析] 在标准ASCII码表中,数字码、小写英文字母和大写英文字母的前后次序是:数字、大写英文字母、小写英文字母。
15. 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
A.扫描仪
B.绘图仪
C.鼠标器
D.磁盘驱动器
A
B
C
D
D
[解析] 既可作为输入设备又可作为输出设备的是磁盘驱动器。
16. 下列各组软件中,全部属于系统软件的一组是
A.程序语言处理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B.文字处理程序、编辑程序、操作系统
C.财务处理软件、金融软件、网络系统
D.WPS Office 2003、Excel 2000、Windows 98
A
B
C
D
A
[解析] 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
17. 计算机存储器中,组成一个字节的二进制位数是
A.4bits
B.8bits
C.16bits
D.32bits
A
B
C
D
B
[解析] Byte简写为B,通常每8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
18. 下列关于磁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盘面上的磁道是一组同心圆
B.由于每一磁道的周长不同,所以每一磁道的存储容量也不同
C.盘面上的磁道是一条阿基米德螺线
D.磁道的编号是最内圈为0,并按次序由内向外逐渐增大,最外圈的编号最大
A
B
C
D
A
[解析] 当磁盘旋转时,磁头若保持在一个位置上,则每个磁头都会在磁盘表面画出一个圆形轨迹,这些圆形轨迹就叫做磁道。每一个磁道的容量是一致的,磁道的编号最外面是0。
19. 以下正确的电子邮箱地址的格式是
A.wang.163.com
B.wang@163.com
C.wang#163.com
D.www.wang.163.com
A
B
C
D
B
[解析] 电子邮件地址的格式为:用户名@主机域名。主机域名采用层次结构,每层构成一个子域名,子域名之间用圆点分隔,自左至右依次为:计算机名、机构名、网络名、最高域名。
20. 为了用ISDN技术实现电话拨号方式接入Internet,除了要具备一条直拨外线和一台性能合适的计算机外,另一个关键硬件设备是
A.网卡
B.集线器
C.服务器
D.内置或外置调制解调器(Modem)
A
B
C
D
D
[解析] 调制解调器(Modem)实际上具有两个功能:调制和解调。调制就是将计算机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在电话线上进行传输;解调就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由于上网时,调制和解调两个工作必不可少,故生产厂商将两个功能合做在一台设备中,即调制解调器。
二、字处理题
考生文件夹
小王是某出版社新入职的编辑,刚受领主编提交给她关于《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教材的编排任务。请你根据考生文件夹“《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初稿.docx”和相关图片的素材,帮助小王完成编排任务,具体要求如下:
1. 依据素材文件,将教材的正式稿命名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正式稿.docx”,并保存于考生文件夹下。
选择“答题”/“启动考生文件夹”命令,或单击答题界面的考生文件夹路径打开考生文件夹,找到“《计算机与网络应用》初稿.docx”,在该文件名上单击鼠标右键,然后选择快捷菜单中的“重命名”命令,再将名称改为“《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正式稿.docx”。
答案考生文件夹
2. 设置页面的纸张大小为A4幅面,页边距上、下为3厘米,左、右为2.5厘米,设置每页行数为36行。
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的“页面设置”分组中,单击右下角的页面启动器,打开“页面设置”对话框,在“纸张”选项卡中将“纸张大小”设置为“A4”;在“页边距”选项卡中将上、下页边距均设置为3厘米,将左、右页边距设置为2.5厘米;在“文档网格”选项卡中“行数”中将每页行数设置为36行,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3. 将封面、前言、目录、教材正文的每一章、参考文献均设置为Word文档中的独立一节。
(1)将光标定位在“前言”文字的上方,在“页面布局”选项卡中“页面设置”分组中单击“分隔符”下拉按钮,选择“分节符”“下一页”选项,完成封面的分节。
(2)参照上述(1)步骤,完成余下部分的分节。
4. 教材内容的所有章节标题均设置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0.5行。其他格式要求:章标题(如“第1章计算机概述”)设置为“标题1”样式,字体为三号、黑体;节标题(如“1.1计算机发展史”)设置为“标题2”样式,字体为四号、黑体;小节标题(如“1.1.2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设置为“标题3”样式,字体为小四号、黑体。前言、目录、参考文献的标题参照章标题设置。除此之外,其他正文字体设置为宋体、五号字,段落格式为单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
(1)选中所有章标题(如:“第1章计算机概述”字样),在“开始”选项卡中的“样式”分组中选择“标题1”样式,在“字体”分组中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三号”;选中所有节标题(如:“1.1计算机发展史”字样),在“开始”选项卡中的“样式”分组中选择“标题2”样式,在“字体”分组中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四号;选中所有小节标题(如:“1.1.2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字样),在“开始”选项卡中的“样式”分组中选择“标题3”样式,在“字体”分组中设置字体为黑体,字号为小四号。
(2)选中教材内容的所有章节标题,在“开始”选项卡中的“段落”分组中单击右下角的页面启动器,打开“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设置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间距为0.5行,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3)参照上述(2)中设置章标题步骤设置前言、目录、参考文献的标题。
(4)选中正文其他内容,在“开始”选项卡中的“字体”分组中将字体设置为宋体、五号;在“段落”分组中单击右下角页面启动器,打开“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中将“缩进”中“特殊格式”设置为“首行缩进”,磅值为2磅;在“间距”设置“行距”为“单倍行距”,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5. 将考生文件夹下的“第一台数字计算机.jpg”和“天河2号.jpg”图片文件,依据图片内容插入到正文的相应位置。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设置为居中,小五号、黑体。
(1)在文档中找到“请在此位置插入相应图片,插入后将本行内容删除”字样,在“插入”选项卡中“插图”分组中单击“图片”按钮,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选择考生文件夹下“第一台数字计算机.jpg”和“天河2号.jpg”,插入到指定的位置,适当调整图片位置,删除“请在此位置插入相应图片,插入后将文本内容删除”此段文字。
(2)选中图片下方的说明文字,在“开始”选项卡中的“字体”分组中将字体设置为黑体、小五号;在“段落”分组中设置文字居中。
6. 根据“教材封面样式.jpg”的示例,为教材制作一个封面,图片为考生文件夹下的Cover.jpg,将该图片文件插入到当前页面,设置该图片为“衬于文字下方”,调整大小使之正好为A4幅面。
将光标定位在封面页面上,在“插入”选项卡中“插入”分组中单击“图片”按钮,打开“插入图片”对话框,选择考生文件夹下Cover.jpg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将图片插入文本,选中图片在“图片工具”菜单的“格式”选项卡中“排列”分组中单击“位置”下拉按钮,选择“其他布局选项”,打开“布局”对话框,在“文字环绕”选项卡中选择“衬于文字下方”选项,在“大小”选项卡中设置图片大小“21厘米*29.7厘米”,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参照“教材封面样式.jpg”的示例,调整页面文字布局。
7. 为文档添加页码,编排要求:封面、前言无页码,目录页页码采用小写罗马数字,正文和参考文献页页码采用阿拉伯数字。正文的每一章以奇数页的形式开始编码,第一章的第一页页码为“1”之后章节的页码编号续前节编号,参考文献页续正文页页码编号。页码设置在页面的页脚中间位置。
(1)在“插入”选项卡中“页眉和页脚”分组中单击“页码”下拉按钮,在选项中依次选择“页面底端”“普通数字2”。
(2)选中封面页的页码,在“页眉和页脚工具”/“设计”选项卡下“选项”分组中勾选“首页不同”,则封面页的页码会消失。以同样的方式设置前言页。
(3)选中目录页的页码,在“设计”选项卡中“页眉和页脚”分组中单击“页码”下拉按钮,在选项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在“编号格式”下拉框中选择小写罗马数字。
(4)选中第1章的第一页页码,在“设计”选项卡中取消“导航”分组中的“链接到前一条页眉”的选中状态,在“页眉和页脚”分组中单击“页码”下拉按钮,在选项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在“页码编号”、设置“起始页码”为1,单击“确定”按钮。选中第1章的其他页页码在“设计”选项卡中“页眉和页脚”分组中单击“页码”下拉按钮,在选项中选择“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在“页码编号”设置为“续前节”,单击“确定”按钮。
(5)如果哪一章开始页码为偶数,则选中此页码,单击“页眉和页脚”/“设计”,取消“链接到前一条页眉”的选中状态,单击“插入”选项卡。在“页眉和页脚”分组中单击“页码”下拉按钮,选择“设置页码格式”,打开“页码格式”对话框,设置“起始页”为上一节之后的奇数,单击“确定”按钮。
8. 在目录页的标题下方以“自动目录1”方式自动生成本教材的目录。
将光标定位在目录页的标题下方,在“引用”选项卡中“目录”分组中单击“目录”的下拉按钮,在选项中选择“自动目录1”的目录样式,即可生成目录,删除提示行和黄色底纹的文字。保存并退出文档。
三、电子表格题
考生文件夹
小李是某政法学院教务处的工作人员,为更好地掌握各个教学班级的整体情况,教务处领导要求她制作成绩分析表。请根据考生文件夹下“素材.xlsx”文件,帮助小李完成学生期末成绩分析表的制作。具体要求如下:
1. 将“素材.xlsx”另存为“成绩分析.xlsx”的文件,所有的操作基于此新保存好的文件。
打开“素材.xlsx”,在“文件”选项卡中选择“另存为”打开“另存为”对话框,找到考生文件夹,在“文件名”输入框中将文件名改为“成绩分析.xlsx”,单击“保存”按钮。
答案考生文件夹
2. 在“法一”“法二”“法三”“法四”工作表中表格内容的右侧,分别按序插入“总分”“平均分”“班内排名”列,并在这四个工作表表格内容的最下面增加“平均分”行。所有列的对齐方式设为居中,其中“班内排名”列数值格式为整数,其他成绩统计列的数值均保留1位小数。
(1)在考生文件夹中打开“成绩分析.xlsx”文件,打开“法一”工作表,在表格最右侧插入3列,并依次输入“总分”“平均分”“班内排名”;在最后一行数据的下面插入一行并输入输入“平均分”。
(2)选中所有列,在“开始”选项卡中“对齐方式”分组中设置居中。
(3)选中“班内排名”列,在“开始”选项卡中“单元格”分组单击“格式”下拉按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选项卡中“分类”分组中选择“数值”的“小数位数”为0;选中除“班内排名”列之外的其他成绩列,在“开始”选项卡中“单元格”分组中单击“格式”下拉按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选项卡中“分类”分组中选择“数值”,“小数位数”为1。
(4)参照上述(1)~(3)步骤,设置“法二”“法三”“法四”工作表中表格内容。
3. 为“法一”“法二”“法三”“法四”工作表内容套用“表样式中等深浅15”的表格格式,并设置表包含标题。
(1)打开“法一”工作表,选中A2:N28单元格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中“样式”分组中单击“套用表格格式”下拉按钮,选择“表样式中等深浅15”的表格格式,打开“套用表格式”对话框,勾选“表包含标题”,单击“确定”按钮完成表格格式套用。
(2)参照上述步骤(1),设置“法二”“法三”“法四”工作表。
4. 在“法一”“法二”“法三”“法四”工作表中,利用公式分别计算“总分”“平均分”“班内排名”列的值和最后一行“平均分”的值。对学生成绩不及格(小于60)的单元格突出显示为“橙色(标准色)填充色,红色(标准色)文本”格式。
(1)打开“法一”工作表,在L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SUM(表1[@[英语]:[立法法]])”,通过拖动鼠标把公式填充到L4:L27单元格,完成总分计算。
(2)在M3单元格内输入带函数公式“=AVERAGE(表1[@[英语]:[立法法]])”,通过拖动鼠标把公式填充得到M4:M27单元格,完成平均分计算。
(3)在N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RANK([@平均分],$M$3:$MS27)”,通过拖动鼠标把公式填充得到N4:N27单元格,完成班内排名。
(4)在C28单元格内输入带函数公式“=AVERAGE(C3:C27)",*通过拖动鼠标把公式填充得到D28:M28单元格,完成各科成绩平均分。
(5)选中C3:K27单元格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中“样式”分组中单击“条件格式”下拉框,选取“突出显示的单元格规则”,选择“小于”,打开“小于”对话框,在“为小于以下值的单元格设置格式”输入值60,在“设置为”下拉列表框中,选择“自定义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中将颜色设为“红色”标准色,在“填充”选项卡中将背景色设置为“橙色”标准色,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6)参照上述(1)~(5)步骤,设置“法二”“法三”“法四”工作表。
5. 在“总体情况表”工作表中,更改工作表标签为红色,并将工作表内容套用“表样式中等深浅15”的表格格式,设置表包含标题;将所有列的对齐方式设为居中;设置“排名”列数值格式为整数,其他成绩列的数值格式保留1位小数。
(1)打开“总体情况表”,在“总体情况表”工作表的表名称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上选择“工作表标签颜色”,选择“红色”。
(2)选中A2:M7单元格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中“样式”分组中单击“套用表格格式”下拉按钮,选择“表样式中等深浅15”,勾选“表包含标题”,单击“确定”,完成表格套用格式。
(3)选中工作表的所有数据区域,在“开始”选项卡中“段落”分组中设置“居中”;选中“排名”列,在“开始”选项卡中“单元格”分组中单击“格式”下拉按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分组下选择“数值”,小数位数为0;选中其他成绩列,在“开始”选项卡中“段落”分组中设置“居中”;选中“排名”列,在“开始”选项卡中“单元格”分组中单击“格式”下拉按钮,选择“设置单元格格式”,打开“设置单元格格式”对话框,在“数字”分组下选择“数值”,小数位数为1。
6. 在“总体情况表”工作表B3:J6单元格区域内,计算填充各班级每门课程的平均成绩,并计算“总分”“平均分”“总平均分”“排名”所对应单元格的值。
(1)打开“总体情况表”,在B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法一!C28”,按回车键将结果填充到B3单元格,拖动智能填充柄,将公式填充到C3:J3单元格内。
(2)在B4单元格内输入公式“=法二!C28”,按Enter键将结果填充到B3单元格,拖动智能填充柄,将公式填充到C4:J4单元格内。
(3)参照上述(1)-(2)步骤的规律,计算其他课程各班的平均分。
(4)在K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SUM(表5[@[英语]:[立法法]])”,按Enter键将结果填充到K3单元格,通过拖动鼠标将公式填充到K4:K6单元格区域。
(5)在L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AVERAGE(表5[@[英语]:[立法法]])”,按Enter键将结果填充到L3单元格,通过拖动鼠标将公式填充到L4:L6单元格区域。
(6)在M3单元格内输入公式“=RANK([@平均分],$L$3:$L$6)”,按Enter键将结果填充到M3单元格,通过拖动鼠标将公式填充到M4:M6单元格区域。
7. 依据各课程的班级平均分,在“总体情况表”工作表A9:M30区域内插入二维的簇状柱形图,水平簇标签为各班级名称,图例项为各课程名称。
(1)选中A2:J6单元格区域,在“插入”选项卡中“图表”分组中单击“柱形图”下拉按钮,选择“二维柱形图”里面的“簇状柱形图”,选中图表,在“设计”选项卡中“数据”分组中单击“切换行/列”设置标签和图例。
(2)选中图表将其移动到工作表的A9:M30区域内。
8. 将该文件中所有工作表的第一行根据表格内容合并为一个单元格,并改变默认的字体、字号,使其成为当前工作表的标题。
(1)打开任意工作表,根据表格内容选中第一行,在“开始”选项卡中“对其方式”分组中单击“合并后居中”按钮,完成合并单元格操作;适当调整字体、字号。
(2)参照上述(1)步骤完成其他工作表的操作。
9. 保存“成绩分析.xlsx”文件。
单击电子表格右上方的“保存”按钮或者通过按Ctrl+S快捷键进行保存。
四、演示文稿题
考生文件夹
1. 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至少包含9张幻灯片,并含有标题幻灯片和致谢幻灯片;演示文稿须选择一种适当的主题,要求字体和配色方案合理:每页幻灯片需设置不同的切换效果。
(1)在考生文件夹下新建演示文稿,根据素材文档“辽宁号航空母舰素材.docx”内容为演示文稿新建不少于9张幻灯片,第一张版式版式为“标题幻灯片”,最后一张幻灯片版式为“空白”。
(2)在“设计”选项卡中“主题”分组中单击右下角的“其他”按钮,展开所有主题的样式列表,从中选择一种合适的主题即可。
(3)选择第一张幻灯片,在“切换”选项卡中“切换到此幻灯片”分组中选择一种切换方式即可;其他幻灯片参照此步骤设置不同的切换效果。
答案考生文件夹
2. 标题幻灯片的标题为“辽宁号航空母舰”,副标题为“——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该幻灯片中还应有“中国海军博物馆二○一三年九月”字样。
选中第一张幻灯片,在标题文本框内输入文字“辽宁号航空母舰”,在副标题文本框内输入文字“——中国海军第一艘航空母舰”;在“插入”选项卡中“文本”分组中单击“文本框”下拉按钮,选择“横排文本框”选项,在第一张幻灯片的副标题文本框下方框选出一个新的文本框区域,调整文本框的大小和位置,并输入文字“中国海军博物馆二○一三年九月”,适当调整文字大小和格式。
3. 根据“辽宁号航空母舰素材.docx”素材文档中对应标题“概况”“简要历史”“性能参数”“舰载武器”“动力系统”“舰载机”和“内部舱室”的内容各制作1~2张幻灯片,文字内容可根据幻灯片的内容布局进行精简。这些内容幻灯片需选择合理的版式。
(1)根据“辽宁号航空母舰素材.docx”素材文档中对应标题“概况”“简要历史”“性能参数”“舰载武器”“动力系统”“舰载机”和“内部舱室”的内容各制作1~2张幻灯片,文字内容可根据幻灯片的内容布局进行精简。
(2)为新增幻灯片在“开始”选项卡中“幻灯片”分组中单击“版式”下拉按钮,在版式列表中选择适当的版式。
4. 请将相关的图片(图片文件均存放于考生文件夹下)插入到对应内容幻灯片中,完成合理的图文布局排列,并设置文字和图片的动画效果。
(1)选择与图片对应的幻灯片,在“插入”选项卡中“图像”分组中单击“图片”按钮,查找考生文件夹下对应的图片,单击“插入”按钮,完成图片的插入;参照此步骤依次把图片插入对应的幻灯片。
(2)选中幻灯片中的图片,在“动画”选项卡中“动画”分组中选择一种动画效果即可;参照此步骤为其他图片和文字设置动画效果。
5. 演示文稿的最后一页为致谢幻灯片,并包含“谢谢”字样。
选中最后一张幻灯片,在“插入”选项卡中“文本”分组中单击“艺术字”下拉按钮,在艺术字列表里选择一种合适的艺术字样式,在文本框内输入文字“谢谢欣赏!”。
6. 除标题幻灯片外,设置其他幻灯片页脚的最左侧为“中国海军博物馆”字样,最右侧为当前幻灯片编号。
(1)单击“视图”选项卡下“母版视图”中单击“幻灯片母版”按钮,此时会切换到母版视图。在母版幻灯片里面,将页脚文本框移到最左侧,关闭母版视图。
(2)选中第一张幻灯片,在“插入”选项卡中“文本”分组中单击“页眉和页脚”按钮,打开“页眉和页脚”对话框,在“幻灯片”选项卡中选中“幻灯片编号”和“标题幻灯片中不显示”复选框后单击“应用”按钮,关闭对话框。
7. 设置演示文稿为循环放映方式,每页幻灯片的放映时间为10秒钟,在自定义循环放映时不包括最后一页的致谢幻灯片。
(1)在“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设置”分组中单击“设置幻灯片放映”按钮。打开“设置放映方式”对话框,在“放映类型”中选择“演讲者放映”,在“放映选项”中选中“循环放映,按Esc键终止”复选框,在“放映幻灯片”中选择“从”,在后面文本框中前面输入1,后面输入倒数第二张幻灯片的编号,在“换片方式”中选择“如果存在排练时间,则使用它”,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2)选中第一张幻灯片,在“幻灯片放映”选项卡中“设置”分组中单击“排练计时”按钮,幻灯片开始计时播放,在左上角会出现“录制”小窗口,当时间为10秒时单击页面进入下一张幻灯片的录制,依次设置幻灯片播放时间。
8. 演示文稿保存为“辽宁号航空母舰.pptx”。
将演示文稿保存到考生文件夹下,并更名为“辽宁号航空母舰.pptx”。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字处理题
1
2
3
4
5
6
7
8
三、电子表格题
1
2
3
4
5
6
7
8
9
四、演示文稿题
1
2
3
4
5
6
7
8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