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 人类生态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生态学______分类中的一员。
2.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______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能够_____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生物的某种特征。
3. 种群是指一定时间内,栖息在一定区域内______个体的集合。
4. 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和______是对抗性的关系。
5. ______指动物群体中各个动物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等级现象。
6. 竞争可以分为资源利用型竞争和______两类。
7. 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时,种群数量趋向于______。
8. 在山区,由于热力的原因而产生风向的变化。夜间风从山上向山下吹,叫做______。
9.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并不能利用所有的光波,只有可见光区中的大部分光波能被绿色植物的质体色素吸收,用于进行光合作用,通常把这部分辐射叫做______。
10. 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分为三个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三个区,即:______、半干旱草原区和干旱荒漠区。
12. 物种扩散分为______和主动扩散两种类型。
13. 解决生态失调要依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______。
14.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长期超载放牧,使某些优质草类大大减少,有毒的、带刺的劣质草类增加,草原生态系统草的种类改变,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载畜量下降,这是生态平衡的失调在其______上的表现。
15. 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16. 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能源属于______性自然资源。
17. 栽培作物没有自然植被茂密,不能覆盖全部土地表面。特别是当农作物收割之后,土壤直接暴露在风雨的冲击之下,细小的土壤颗粒会随风飞散,随水流失,使土壤肥力降低,逐渐变得不适于农作物生长。这个过程叫做______。
18. 生态环境资源因素是人口因素之外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因素,生态环境资源的______性是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9. 将农业废弃物秸秆通过糖化过程变为饲料,然后用牲畜排泄物及秸秆残渣培养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的残余废料可以用来养蚯蚓,而后把最终残余物返回农田,这是生态农业中物质、能量______利用系统类型。
20. 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使污染物浓度或毒性逐渐降低,恢复到受污染前的洁净状态,这种现象说明水体有______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