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 生态因子按其性质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______等五类。
2. 组成生物群落的结构主要包括形态结构、______和营养结构。
3. ______的定义是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其特征是由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空间、时间及强度所决定的。
4. 消费者又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和______等。
5. 湖泊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层,即浅水层、______、深水层。
6. 山谷越深,向谷底沉降的冷空气越多,则在谷底沉积的冷空气层也越厚。谷底温度比山坡温度______。
7. 高原上的太阳直接辐射相对较强,天空散射辐射相对较弱,紫外线辐射较强,可以______微生物的活动和树木的生长高度。
8. 在热带地区,昼长是稳定的,季节性变化主要表现在______的交替上。
9. 我国天然淡水水域中常见的鲤鱼、鲫鱼,每年产卵和孵化的时间,从南方地区到北方地区逐渐后退。这是由于鱼类的产卵期受______的显著影响。
10. 如果我们了解某作物需要的______总量,就可以根据播种节令、苗情和当地气象预报的气温资料,估计该作物的成熟收割期,以便制定整个栽培计划。
11.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光化学活性和光合速率,就能提高产量。在农业生产中,常定时施加二氧化碳气肥。二氧化碳的浓度在______以下时,植物有机物不断消耗、减少,时间长了,植物就会因“饥饿”而死亡。
12. 群落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演替。演替总是导致一个群落走向稳定的顶级群落,群落随空间位置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这个现象反映了生物群落基本特征中的______特征。
13. 各种生物源,包括数百万种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叫做______。
14. ______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是认识生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生物群落的主要指标。
15. 群落外貌常常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是群落结构的另一重要特征。随着气候季节性交替,群落呈现不同的外貌,这就是______。
16. 每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的______。
17. 我国对植物群落主要分为三级:高级单位——植被型,中级单位——群系,低级单位——群丛。______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
18. 如果将生态系统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概括可表示为:生态系统=______生物群落。
19. 从能量的角度来看,______对生态系统是无关紧要的,但从物质循环的角度看,它们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它们,一些重要化学元素就会出现短缺,生态系统就不能维持。
20. 生物学放大作用,是指有毒物质沿______传递时。在生物体内的残留浓度不断升高,越是上面的营养级,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残留浓度越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