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 英美学派、法瑞学派、北欧学派和苏联学派是在生态学的______时期产生的。
2. 有的动物白天活动夜间休息,我们称之为______,如大多数鸟类和许多灵长类动物。
3. 只有当昼夜长短接近于相等时才能开花的植物,是______日照植物。
4. 温周期现象是指生物对温度______变化的反应。
5. 生长在欧亚大陆寒带、温带地区的许多小型鸟类,通常冬季停止繁殖,到春季开始繁殖。在秋季因寒冷而停止繁殖以前,这些种群的数量______。
6. 小麦中有甜菜混入以后,小麦的死亡率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这种现象是小麦种群在甜菜密度的压力下,产生了______作用。
7. 浮游生物的爆发,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即赤潮,又称红潮。是由于水中______等营养物质过多形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这些浮游生物骤然增殖造成的。
8. 仙人掌原产于美洲,其中一种做篱笆的仙人掌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作为园艺植物。由于它扩展迅速,于1880年被视为“草害”。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
9. 森林的林冠、树枝都能截留降水,森林中的枯枝、落叶更能阻截地表径流。森林对涵养水源、______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0. 鲢鱼和鳙鱼是上层鱼,主要吃浮游生物;而青鱼和鲤鱼是底栖鱼,前者喜欢吃螺蛳,后者是杂食性的。通过混养,既减少了对资源的竞争,又扩大了资源的利用范围,提高了鱼类群落的代谢功能,增加了生产力。这是利用了水生动物的______现象。
11. 叶面狭窄、有茸毛、卷叶、气孔下陷、有蜡质层、机械组织友达寺,这些植物具有______的形态结构。
12. 种群调节不是无限的,它围绕着平均密度做上下波动。另外,种群原来的基数不同。调节向结果也不一定能够达到同样的密度。这说明种群调节具有一定的______。
13. 放火烧山、砍伐森林、开垦荒地等,都可使生物群落改变面貌。这些是人对______演替的影响。
14. 草原生态系统从垂直分布来说可分为______、地面层和根层。
15. 长生演替系列常包括沉水植物阶段、浮水植物阶段、______阶段和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16. 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17. 盅室气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8. 在植物开花期或幼果期,如果光照减弱,会引起植物结出的果实不良或者果实发育______,甚至落果。
20. 世界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2%,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