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简述题1. 根据位错运动和晶体滑移的相互关系,分析纯螺型位错和纯刃型位错的柏氏矢量与位错线方向、位错线运动方向、晶体滑移方向的关系。
纯螺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方向平行,与位错线运动方向垂直,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纯刃型位错:柏氏矢量与位错线方向垂直,与位错线运动方向平行,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
2. 简述形变金属在加热时的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及其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经过塑性变形的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将依次发生回复和再结晶过程,在温度低于再结晶温度时,主要发生点缺陷的浓度的降低,内应力的消除,位错组态的改变,光学显微组织没有变化;此时,强度、硬度、塑性等力学性能基本不变,但电阻下降明显。达到或超过再结晶温度后,将在原来变形晶粒内形成低缺陷密度的新晶粒,晶粒基本呈等轴状,此时,强度等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迅速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3. 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并说明理由:
(1)
(2)

反应前:
反应后:
虽然反应前后柏氏矢量总和相等,但由于反应前后位错能量相等,从一个全位错分解为两个不全位错,另有层错能的增加,因此该位错反应不能进行。
(2) 反应后:
反应前:
虽然反应前后柏氏矢量总和相等,但由于反应前位错能量低于反应后位错能量,因此该位错反应不能进行。
4. 简述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
马氏体相变的基本特征表现为(主要为前两点):
(1) 无扩散性。马氏体相变时无需原子的扩散,没有原子的混合与再混合过程。新相M与母相A的化学成分完全相同。
(2) 切变性,具体体现为:
①相变的协调一致性:A→M(FCC→BCC)。通过原子的整体协调运动(切变),晶体结构从FCC变成BCC。原子的移动距离小于原子间距。
②表面浮凸效应。在经过抛光的表面,若发生马氏体转变,在切变时,将产生表面浮凸效应。这是由于点阵形变在转变区域中产生形状改变。
③惯习面。M总是在母相的特定晶面上析出,伴随着M相变的切变,一般与此晶面平行,此晶面为基体与M相所共有,称为惯习面。
④新相与母相之间存在确定晶体学位向关系。两种著名的取向关系(钢的M转变),即K-S关系和西山关系。实际材料的马氏体转变,一般与上述关系存在几度的偏差。
(3) 马氏体相变时伴随有点阵畸变。
(4) 马氏体转变存在开始温度Ms和终了温度Mf(或Mz)
5. 画出立方晶系的[100]、[101]晶向和(111)、

晶面及六方晶系的

晶向、(0001)晶面。
如图6-3所示。

6. 推导从液相中均匀形核形成奥氏体的临界形核功的表达式。(假定奥氏体晶核为球体,球的表面积=4πr
2,球的体积=

,r为球的半径)
当过冷液体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的自由能变化△G应为

可求得
将式(6-2)代入式(6-1)可得
由于
所以

7. 画出下列各种组织:
(1) 共析钢的平衡组织 (2) 灰口铸铁(只抛光,未腐蚀)
(3) T12钢的平衡组织 (4) 45钢的平衡组织
(5) T12钢的淬火组织 (6) 45钢调质处理的组织
四、综合分析题根据Fe-Fe3C相图,回答下列问题:1. 画出50钢从高温液态到室温的平衡冷却曲线(不考虑铁素体的溶解度变化)。
2. 示意画出组织转变过程图。
如图6-4b所示。
L→L+A→A→A+F→A+F+P→F+P
50钢在液态到室温的冷却过程中将发生以下转变:匀晶转变L→L+A,并全部转变为A,然后发生同素异晶转变A→F+A,在727℃发生共析转变A→P(F+Cm)。
3. 说明50钢在室温下的平衡组织,并给出每一种组织的含碳量。
珠光体:含碳量wC=0.77%。
铁素体:wC=0.0218%或wC≤0.0218%。
4. 计算50钢室温下各组织的相对重量。
w
F=1-w
P=36.09%
5. 根据共析碳钢的过冷奥氏体转变C曲线(TTT曲线)(如图6-1所示),请写出经过图中所示6种不同工艺处理后材料的组织名称。

(1) 马氏体+残留奥氏体,M+A'。
(2) 马氏体+下贝氏体+残留奥氏体,M+B下+A'。
(3) 索氏体+马氏体+残留奥氏体,S+M+A'。
(4) 索氏体或珠光体,S。
(5) 下贝氏体,B下。
(6) 珠光体,P。
6. 举例说明材料的基本强化形式有哪几种,并详细说明其中一种的强化机制。
(1) 形式:固溶强化、加工硬化、细晶强化、弥散强化等。
(2) 举例说明:碳在铁素体中形成固溶体,造成固溶强化;纯铝板经过反复加工后硬度上升,冷拔钢丝强度明显提高;变质处理可以细化铸造铝合金的强度,主要是由于晶粒细化所致;粒状珠光体中的碳化物起到的就是弥散强化效果,另外,回火马氏体中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有很好的强化效果等。
(3) 位错理论解释:要从各种强化因素对位错运动的阻碍作用进行阐述,提高材料强度。例如,无论是代位原子或是填隙原子,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原子偏聚而形成气团。对代位点阵来说,当溶质原子比溶剂原子的直径大时,溶质原子有富集在刃型位错受胀区的趋向;反之,富集于受压区。填隙原子则总是向受胀区富集。这种靠扩散在位错附近富集的现象,称为柯氏气团(cottrell atmosphere)。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可提高位错运动阻力,从而使强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