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4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经济师中级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模拟82
一、单项选择题
1. 麦金农和肖认为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价格的扭曲以及其他手段使实际增长率下降,并使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下降,因而阻止或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这种现象就是______。
A.金融管制
B.金融抑制
C.金融价格的管制
D.金融市场的管制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抑制。麦金农和肖将金融抑制描述为包括利率和汇率在内的金融价格的扭曲以及其他手段使实际增长率下降,并使金融体系的实际规模下降,因而阻止或严重妨碍了经济发展。
2. 在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论中,剑桥方程式侧重的货币功能是______。
A.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B.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C.货币的价值尺度功能
D.货币贮藏功能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剑桥方程式为:M
d
=kPY,M
d
为名义货币需求,Y代表总收入,P代表价格水平,k为以货币形式保存的财富占名义总收入的比例。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
3. 信用货币制度下,关于货币存量的决定因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高能货币量取决于政府的行为
B.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
C.存款与通货的比率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
D.存款与通货的比率受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存量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量、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存款与通货的比率都会引起货币存量的同方向变化。这三个决定货币存量的因素是由公众、银行、货币当局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分别决定的。在信用货币制度下,高能货币量取决于政府的行为;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存款与通货的比率既取决于公众的行为,同时还受到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故C项表述错误。
4. 根据我国的货币层次的划分情况,M
2
可被定义为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它包括______。
A.流通中的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
B.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C.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和单位定期存款
D.流通中的现金、单位活期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我国对外公布的货币供应量分为三个层次:一是M
0
;二是M
1
;三是M
2
。用公式表示:M
0
=流通中的现金;M
1
=M
0
+单位活期存款;M
2
=M
1
+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5. LM曲线上的点表示______。
A.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
B.资本市场达到均衡
C.商品市场达到均衡
D.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LM曲线。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的需求量(L)等于货币供应量(M),故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
6. 一般认为,奔腾式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______,且发展速度很快。
A.5%以上
B.8%以上
C.2位数以上
D.3位数以上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奔腾式通货膨胀。按通货膨胀的程度划分,通货膨胀可分为:爬行式、温和式、奔腾式和恶性通货膨胀。其中,奔腾式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上涨率在2位数以上,且发展速度很快。
7. “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用来描述通货膨胀的成因是______。
A.需求拉上
B.成本推动
C.经济结构改变
D.超货币发行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成因。总体来讲,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来自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如当经济中需求的扩张超出总供给的增长时,过度需求会拉动价格总水平持续上涨,从而引起通货膨胀。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可以通俗地描述为“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
8. 在1919年4月至1920年6月期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曾经多次提高贴现率,先后从4%提高到7%,导致了美国1920-1921年出现严重的通货紧缩。这种现象表明了通货紧缩的成因是______。
A.资产泡沫破灭
B.货币紧缩
C.多种结构性因素
D.流动性陷阱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的成因。关于通货紧缩的成因,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弗里德曼和舒瓦茨认为,美国1920-1921年出现的严重的通货紧缩完全是货币紧缩的结果。在1919年4月至1920年6月期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曾经多次提高贴现率,先后从4%提高到7%,最终导致了通货紧缩。
9.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作用都是有限的。从根本上讲,要治理通货紧缩,就必须______。
A.政府干预
B.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C.制定完善的法律
D.完善市场结构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治理的政策措施。在通货紧缩治理的相关政策中,不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作用都是有限的,因为作为需求管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它们的着眼点都是短期的。要治理通货紧缩,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主要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对于产能过剩的部门或行业要控制其生产,减少产量,同时对其他新兴行业或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应采取措施鼓励其发展,增强社会购买力。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在中长期内治理通货紧缩的有效手段。
10. 为了治理通货膨胀,中央银行一般会在市场上______。
A.购买有价证券
B.降低再贴现率
C.加大货币投放量
D.出售有价证券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治理对策。通货膨胀治理政策中的主要政策之一就是紧缩的需求政策,包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于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中央银行在操作: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中出售有价证券,即公开市场卖出业务;可以提高再贴现率;可以直接提高利率;可以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题中A、B、C三项都是属于治理通货紧缩时央行应该采取的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措施。
11. 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是______。
A.关联储
B.法兰西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瑞典银行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央银行的鼻祖,它的演变过程是典型的中央银行的演变过程。
12. 在实践中,大部分国家采取的货币政策类型是______。
A.非调节型货币政策
B.调节型货币政策
C.紧缩型货币政策
D.扩张型货币政策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类型。货币政策的类型可以归纳为:扩张型货币政策、紧缩型货币政策、非调节型货币政策和调节型货币政策。实践中,大部分国家采取调节型货币政策。这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不同时期国家的经济目标和经济状况,不断地调节货币供应量。具体内容是:当超额准备金的需求和货币的需求增长时,中央银行增加准备金供给,反之则相反。
13. 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问题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
A.非常强调货币供应量的作用
B.非常强调利率的作用
C.非常强调通货膨胀的作用
D.非常强调汇率的作用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问题上,最大的特点是非常强调利率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在增加国民收入的效果上,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如果投资的利率弹性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则增加货币供给所能导致的收入增长就会比较大。
14. 从各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途径上看,下列中属于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的是______。
A.英格兰银行
B.法兰西银行
C.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D.中国人民银行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的途径。中央银行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过三个途径:(1)由商业银行转化为中央银行。(2)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3)由综合型银行改革为单一职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就属于专门设置的中央银行。
15.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中,既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金融变量,又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的指标是______。
A.存款准备金
B.利率
C.货币供应量
D.基础货币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基础货币作为货币政策的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金融变量,也是银行体系的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
16. 有关主体在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资时,因股票价格、金融衍生品价格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指的是______。
A.经济风险
B.利率风险
C.流动性风险
D.投资风险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投资风险。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和投资风险。其中,投资风险是指有关主体在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资中,因股票价格、金融衍生品价格发生意外变动,而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17. 在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中,内含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问世的标志是______。
A.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8年颁布的《银行内部系统的框架》
B.COSO于1992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C.1985年COSO的成立
D.COSO于2004年9月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更加关注风险管理,迫切需要有一个能够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的强有力框架问世。为此,COSO开始着力开发一个便于管理层评价和改进其所在企业的风险管理的框架,并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文件,这标志着拓展并内含内部控制体系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的问世。
18. 在信用风险管理的过程管理中,商业银行要进行贷款风险分类属于______的管理。
A.全面管理阶段
B.事后管理阶段
C.事中管理阶段
D.事前管理阶段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中的事中管理在于商业银行在贷款的发放与回收阶段的管理。在此阶段,商业银行关注的重点是贷款不要被挪用、贷款是否被有效使用、跟踪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变化、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在事中管理阶段,商业银行要进行贷款风险分类。
19. 全部或大部分金融的指标(短期利率、资产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称为______。
A.广义的金融风险
B.狭义的金融风险
C.狭义的金融危机
D.广义的金融危机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狭义的金融危机的含义。目前,国际社会对金融危机的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危机是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短期利率、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从广义上看,金融危机除了狭义的金融危机这种“系统性金融危机”外,还包括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外债危机。
20. 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是______。
A.实现经济增长
B.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
C.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D.保证金融市场有效运行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保证金融机构安全稳健经营与发展是金融监管的基本目标。金融监管就是要为金融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使金融业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从而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金融业自身也增加盈利。
21. 1993年12月,______的发布,确立了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形成的政策基础。
A.《金融改革方案》
B.《金融市场改革方案》
C.《证券监管体制改革方案》
D.《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金融监管的发展。1993年12月,《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要对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实行分业管理,确立了我国分业监管体制形成的政策基础。
22. 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不能低于最低要求,其中,商业银行的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______。
A.10%
B.6%
C.5%
D.8%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充足率的最低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和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资本要求。商业银行各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如下最低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6%、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
23. 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资产安全性的指标为信用风险的相关指标,其中,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不得高于______。
A.14%
B.5%
C.15%
D.10%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商业银行的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根据《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我国衡量资产安全性的指标为信用风险的相关指标,具体包括:不良资产率;不良贷款率;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全部关联度。其中,单一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就是对最大一家集团客户授信总额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高于15%。
24. 美国采用的证券发行审核制度是______。
A.注册制
B.核准制
C.审批制
D.审查制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证券发行的审核制度分为两种:一种是注册制;另一种是核准制。境外成熟市场证券发行普遍实行注册制,美国是采用注册制最为典型的国家。
25. 我国采用的汇率标价方法是______。
A.直接标价法
B.间接标价法
C.交叉标价法
D.双向标价法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的标价方法。汇率有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等两种标价方法。其中,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是以一定整数单位(1、100、10000等)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算为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这种标价法是以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因此可以称为外汇汇率。目前,我国和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26. 市场汇率的变动是直接由______所决定的。
A.国际收支状况
B.国家法定
C.外汇市场上外汇供求变动
D.一国国际地位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汇率变动的因素。市场汇率的变动是直接由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求变动所决定的。如果外汇供不应求,则外汇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反之,如果外汇供过于求,则外汇汇率下跌,本币升值。
27. 关于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中的财政政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
A.实施紧的财政政策会导致进口需求减少
B.实施紧的财政政策会刺激出口
C.采用松的财政政策会刺激进口
D.采用松的财政政策会限制进口
A
B
C
D
D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收支不均衡调节的财政政策。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采用紧的财政政策。紧的财政政策对国际收支的调节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产生需求效应,即实施紧的财政政策导致进口需求减少,进口下降。(2)产生价格效应,即实施紧的财政政策导致价格下跌,从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而在国际收支顺差时,可以采用松的财政政策。松的财政政策能对国际收支产生进口需求扩大的需求效应和价格上涨限制出口、刺激进口的价格效应。故D项表述错误。
28. 国际储备总量管理的目标是______。
A.尽可能多地拥有国际储备
B.使国际储备总量适度
C.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D.稳定本币汇率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储备总量管理的目标。国际储备总量管理的目标是使国际储备总量适度,既不能少也不能多。如果国际储备少,会在动用国际储备实现其功能时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如果国际储备多,会造成资源闲置,产生机会成本。
29. 根据实践经验,一般在测度一国的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时,都有一些可借鉴的经验指标,如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应为______。
A.35%
B.25%
C.10%
D.20%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在实践中,测度国际储备总量是否适度的经验指标是:(1)国际储备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一般为10%。(2)国际储备额与外债总额之比,一般在30%~50%。(3)国际储备额与进口额之比,一般为25%;如果以月来计量,国际储备额应能满足3个月的进口需求。
30. 一国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______。
A.保持较高的偿债率
B.优化外债结构
C.控制外债总量
D.保证外债的清偿能力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外债结构管理的核心,是优化外债结构。外债结构的优化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外债种类结构的优化。(2)外债期限结构的优化。(3)外债利率结构的优化。(4)外债币种结构的优化。(5)外债国别结构的优化。(6)外债投向结构的优化。
二、多项选择题
1.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发展,我国已经建立并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初具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主要包括______。
A.票据市场和同业拆借市场
B.证券市场
C.金融期权市场
D.黄金市场
E.金融期货市场
A
B
C
D
E
ABDE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金融市场的体系。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建立并形成了多种类、多层次、初具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包括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证券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而金融期权市场在我国还不存在。
2.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通过其特有的信用创造机制来完成存款创造,那么顺利实施存款创造的基本前提条件包括______。
A.信用借贷制度
B.部分准备金制度
C.全额准备金制度
D.部分现金结算制度
E.全额现金结算制度
A
B
C
D
E
BD
[解析] 本题考查存款创造的前提条件。当中央银行向银行体系供给1元准备金时,存款的增加会是准备金的数倍,这个过程被称为多倍存款创造。但存款创造基于两个假设,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若是全额准备金,商业银行就没有可贷放的资金,存款创造就无法进行;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如果商业银行与储户之间实行全额现金结算,存款创造也就无法进行。因此,部分准备金制度和部分现金结算制度是存款创造的两个前提条件。
3. 通货膨胀过度会造成很多负面影响,下列中属于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有______。
A.通货膨胀会导致市场上名义利率被迫上升,债券价格下降
B.通货膨胀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
C.通货膨胀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
D.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E.通货膨胀降低了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
A
B
C
D
E
BCDE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造成的负面影响。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产生的负面影响包括:会不利于生产的正常发展;打乱了正常的商品流通秩序;它是一种强制性的国民收入再分配;会降低人们的实际消费水平。A项属于通货膨胀对金融秩序的负面影响。
4. 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通货膨胀可分为______。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型通货膨胀
D.公开型通货膨胀
E.隐蔽型通货膨胀
A
B
C
D
E
ABC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类型。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通货膨胀分为A、B、C三种类型。D、E项是其按市场机制的作用划分的类型。
5. 中央银行可以实施的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______。
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贷款限额
C.利率限制
D.优惠利率
E.不动产信用控制
A
B
C
D
E
ADE
[解析] 本题考查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项中的消费者信用控制、优惠利率、不动产信用控制都属于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而贷款限额和利率限制则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
6. 在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可以采取的货币政策措施有______。
A.降低再贴现利率
B.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
D.道义劝告
E.社会总供求平衡状况
A
B
C
D
E
AC
[解析] 本题考查治理通货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措施。在通货紧缩时期,中央银行一般会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如可以通过降低再贴现率,来降低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的借款成本,进而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量,进而增大货币供应量;可以通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解冻一部分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增加使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增强;还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从而投放基础货币,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和利率的下降。这些效果能够增加社会的通货,影响社会企业投资和消费,来治理通货紧缩。
7. 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______。
A.贷后跟踪机制
B.贷前调查机制
C.审贷分离机制
D.授权管理机制
E.额度管理机制
A
B
C
D
E
CDE
[解析] 本题考查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对商业银行而言,信用风险的管理机制主要有:(1)审贷分离机制,即在内部控制机制的框架下建立起贷款的审查与贷款的决策的分离机制,避免将贷款的审查与决策集中于一个职能部门或人员。(2)授权管理机制,即总行对所属的职能部门、下属的分支机构,根据层级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等因素,分别授予具体的最高信贷权限。(3)额度管理机制,即总行对全行系统给予某一特定客户在某一特定时期的授信规定最高限额。
8. 金融风险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______。
A.外汇市场的风险
B.国际银行业的风险
C.国际证券市场的风险
D.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E.国际保险业的风险
A
B
C
D
E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风险的全球性。金融监管国际协调的背景主要包括:金融全球化迅速发展;金融自由化程度加深;金融风险的全球性。其中,金融风险的全球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外汇市场的风险。(2)国际银行业的风险。(3)国际证券市场的风险。(4)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
9. 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包括______。
A.浮动汇率合法化
B.黄金非货币化
C.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D.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且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E.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A
B
C
D
E
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牙买加体系的内容。《牙买加协议》规定:(1)浮动汇率合法化。会员国可以自由作出汇率制度方面的安排,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允许其采取浮动或其他形式的固定汇率制度。(2)黄金非货币化。废除黄金官价,取消成员国之间或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之间以黄金清偿债务的义务。(3)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成员国之间可以使用特别提款权来偿还债务以及接受贷款。(4)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且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以优惠条件向最贫穷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信用贷款限额。各会员国所缴纳的基本份额都有所增加。E项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
10. 根据国际收支不均衡产生的原因,国际收支不均衡可以分为______。
A.收入性不均衡
B.经常账户不均衡
C.货币性不均衡
D.结构性不均衡
E.周期性不均衡
A
B
C
D
E
ACDE
[解析] 本题考查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类型。根据产生的原因,国际收支不均衡分为收入性不均衡、货币性不均衡、周期性不均衡与结构性不均衡。
三、案例分析题
据统计,某个国家某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7.485亿美元,货物服务出口总额为10433.5亿美元,经常账户收支顺差为1008.5亿美元,资本和金融账户的收支顺差1105.5亿美元,国际储备资产增加1939亿美元,该国家在同年底未清偿外债余额为2744.5亿美元。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国外债的负债率为______。
A.8.1%
B.7.3%
C.4.1%
D.5.2%
A
B
C
D
B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外债负债率的计算。负债率就是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即该国的负债率=当年未清偿外债余额÷当年国民生产总值×100%=2744.5÷37485×100%=7.3%。
2. 一个国家的外债偿债率处于______从下时,其外债总量是适度和安全的。
A.10%
B.15%
C.25%
D.20%
A
B
C
D
C
[解析] 本题考查国家的外债偿债率。根据国际上通行的标准,20%的负债率、100%的债务率、25%的偿债率和25%的短期债务率是债务国控制外债总量的警戒线。即当有关外债指标处于警戒线以下时,外债总量是适度和安全的;反之,当有关指标超过警戒线时,则外债总量超过吸收能力,需要进行调整。
3. 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______。
A.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
B.外债结构合理
C.外债总量与一国GDP的一定比例相适应
D.保持较少的负债率
A
B
C
D
A
[解析] 本题考查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外债总量管理的核心,是使外债总量适度,不超过债务国的吸收能力。
4. 一个国家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它的______。
A.负债能力
B.经济运行能力
C.经济增长率
D.偿债能力
A
B
C
D
AD
[解析] 本题考查外债总量管理。一个国家的外债的吸收能力取决于债务国的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两个方面。前者决定债务国能否将借入的外债消化得了,使用得起;后者决定债务国对外债能否偿还得起。故本题选A、D项。
1929-1933年,美国历史上出现严重的经济大萧条。在大萧条之前的1922-1929年被称为是美国“繁荣的七年”。股票市场(以下简称“股市”)上,投机之风可谓空前绝后。据统计,在此期间,有价证券的发行额为490亿美元,而股指居然上涨了5倍。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市出现恐慌性抛售,当天的交易量达到1300万股,证券市场一天之内蒙受的损失开创了历史最高纪录。至1932年6月,以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代表的股票价格已平均下降了86%,股市暴跌成为引发美国其后5年严重的通货紧缩的导火线。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大幅下降。1929年8月至1933年4月,CPI下降了28%。GNP大幅回落,1929-1933年,美国的GNP下降近24%,平均每年有接近8.3%的负增长。工厂、银行大量倒闭。大萧条期间,美国倒闭的企业超过14万家,倒闭的银行超过5100家。失业率大幅上升。1929-1933年,失业率从3%上升至25%。消费萎缩,投资暴跌。1929-1933年,物价平均下跌了6.7%;美国企业投资额由1929年的560.2亿美元下降到1933年的84.4亿美元。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5. 通过以上材料,可知通货紧缩具备的基本特征有______。
A.物价持续下降
B.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
C.经济增长速度减慢
D.经济全面衰退
A
B
C
D
ABD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的基本特征。目前,在我国对通货紧缩的描述有三种观点。第三种观点认为,通货紧缩是经济衰退的货币表现,因而必须具备三个特征:(1)物价持续下降,货币供应量不断下降。(2)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上升。(3)经济全面衰退。
6. 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的主要表现是______。
A.物价持续、普遍下跌,使得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
B.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
C.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会影响债务人的生产和投资活动
D.物价下跌引起企业的利润减少和生产积极性降低,使失业率上升
A
B
C
D
ACD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的危害。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衰退主要表现在:(1)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得企业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这将严重打击生产者的积极性,使生产者减少生产甚至停产。(2)物价的持续、普遍下跌使得实际利率升高,这将有利于债权人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而社会上的债务人大多是生产者和投资者,债务负担的加重无疑会影响他们的生产与投资活动。(3)物价下跌引起的企业利润减少和生产积极性降低,将使失业率上升,实际就业率低于充分就业率,实际经济增长低于自然增长。
7. 对于通货紧缩的治理,凯恩斯主义者主张使用______。
A.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B.稳定的货币政策
C.适度的财政政策
D.赤字财政政策
A
B
C
D
AD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治理的政策主张。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针对西方世界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状况,凯恩斯主义提出了一套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和相应的扩张性财政金融政策,并力求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问题。这些政策主要有:(1)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增加货币供应量,压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2)赤字财政政策,即政府要用举债的办法来发展经济,扩大有效需求。
8. 为了治理通货紧缩,若要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其措施有______。
A.增加财政支出
B.减税
C.扩大基础货币量
D.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A
B
C
D
AB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紧缩的政策措施。治理通货紧缩时,通常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对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来操作。减税会涉及税法和税收制度的改变,不是一种经常性的调控手段;而增加财政支出可以直接增加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私人投资的增加。C、D项属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手段。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案例分析题
1
2
3
4
5
6
7
8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