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A)电气工程师(供配电专业)分类模拟题负荷分级及计算、110KV及以下供配电系统(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标称电压10kV电缆线路的送电容量为______。
A.3MW
B.4MW
C.5MW
D.15MW
A
B
C
D
C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31表2-4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4.1.1。
2. 某企业在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负荷时,计入同时系数后的总有功功率为1138kW,总无功功率为725kvar,全企业补偿低压电力电容器总功率为350kvar,全企业补偿后忽略变压器损耗的总视在功率应为______kVA。
A.1198
B.1565
C.541
D.1071
A
B
C
D
A
3. 高压单个用户闪变限值的计算公式为______。
A.
B.
C.
D.
A
B
C
D
C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3公式(4-16)~公式(4-19)。
4. 电阻炉热能输出与外施电压关系为______。
A.端电压降低10%,热能输出降低19%
B.端电压升高10%,热能输出升高10%
C.端电压降低10%,热能输出降低10%
D.端电压升高10%,热能输出升高19%
A
B
C
D
A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2.2(3)。
5. 上下级安装的剩余电流保护电器需要具有选择性时,其位于电源侧电器的额定剩余动作电流应至少是位于负载侧的______倍。
A.1
B.2
C.3
D.4
A
B
C
D
C
6. 进行负荷计算时,整流器的设备功率是指其______。
A.整流后的输入功率
B.整流后的输出功率
C.额定输出功率
D.额定交流输出功率
A
B
C
D
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7. 采用人工补偿后,最大计算负荷时的功率因数应在______。
A.0.80以上
B.0.85以上
C.0.9以上
D.0.95以上
A
B
C
D
C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8. 在计算等效三相负荷时,如果只有相负荷,则等效三相负荷取最大相负荷的______倍。
A.
B.3 C.
D.
A
B
C
D
B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9. 关于接在变电所63kV母线上的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下列叙述最恰当的是______。
A.可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B.应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C.不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D.严禁合用一组隔离开关
A
B
C
D
A
依据GB 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2.7条。
10. 屋内3、6、10kV配电装置开关层楼面的均布活荷载(kN/m
2
)标准值一般取______。
A.3.0~5.0
B.4.0~7.0
C.2.0~2.5
D.3.0
A
B
C
D
B
依据GB 50059—1992《35~110kV变电所设计规范》附录四。
11. 电压偏差-10%对用电设备全负荷电流的影响有______。
A.23%
B.19%
C.17%
D.11%
A
B
C
D
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256第六章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2.2表4.3.4。
12. 甲类和乙类液体储罐或储罐区的消防用电,应按______供电。
A.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B.一级负荷
C.二级负荷
D.三级负荷
A
B
C
D
C
依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1.1。
13. 机械工厂的金属加工车间自动跟踪数控仿形铣床、强力磨床等设备负荷分级为______。
A.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B.一级负荷
C.二级负荷
D.三级负荷
A
B
C
D
B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26表2-1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3.2.2表3-2-1。
14. 计算负荷的概念是______。
A.计算负荷又称需要负荷或最大负荷
B.计算负荷是一个假想的持续性负荷,其热效应与同一时间内实际变动负荷所产生的最大热效应相等
C.指单台或多台用电设备持续ls左右的最大负荷电流。一般取起动电流的周期分量作为计算电压损失、电压波动和电压下降以及选择电器和保护元件等的依据
D.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30min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电体的依据
A
B
C
D
B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15. 35kV系统中向交流操作的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操作回路供电的电压互感器其二次侧的中性点应______。
A.完全不接地
B.通过避雷器接地
C.通过击穿保险器接地
D.直接接地
A
B
C
D
C
依据GB 50062—200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第14.0.9条。
16. 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______min时间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A.10
B.20
C.30
D.45
A
B
C
D
C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3.1.2.1。
17. 城市架空110kV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安全距离,应不小于______m。
A.4
B.5
C.6
D.7
A
B
C
D
A
依据GB 50293—1999《城市电力规划规范》附录B。
18. 室外消防用水量超过35L/s的易燃材料堆场的消防用电,应按______供电。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D.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
A
B
C
D
B
依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1.1。
19. 根据负荷的容量和分布,配变电所宜靠近负荷中心。当配电电压为35kV时也可采用______。
A.旋降至220V配电电压
B.旋降至380V配电电压
C.旋降至220/380V配电电压
D.直降至220/380V配电电压
A
B
C
D
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30。
20. 对于6~35kV企业配电系统不采用______。
A.放射式
B.树干式接线
C.闭环运行的环式
D.组合式
A
B
C
D
C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2.3。
21. 对于用电容器组装的并联补偿装置,要计及内部所接放电电阻、电抗器、保护和计量元件的损耗,一般取补偿电容器容量的______。
A.0.1%~0.2%
B.0.2%~0.3%
C.0.25%~0.5%
D.0.6%~0.7%
A
B
C
D
C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3.1.11.1表3-1-15。
22. 当采用需要系数法计算负荷时,应统一换算到负载持续率ε为有功功率的______。
A.25%
B.50%
C.75%
D.100%
A
B
C
D
A
依据《工业与用民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23. 计取“半小时最大负荷”作为需要负荷,发热时间常数约为______min。
A.10
B.20
C.30
D.60
A
B
C
D
A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3.1.2(2)。
24.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危害不包括______。
A.电气照明灯光的闪烁,引起人的视觉疲劳甚至难以忍受
B.电动机转速不均匀,影响产品质量,甚至损坏电动机
C.电压波动会使电子控制系统失灵
D.闪变会招引飞虫
A
B
C
D
D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2。
25. 通风机需要系数K
x
是______。
A.0.35~0.415
B.0.50~0.70
C.0.65~0v75
D.0.60~0.70
A
B
C
D
D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3.1.3旅馆用电设备的cosφ及tangφ。
26. 额定电压10kV架空线输送距离为______km。
A.3~1
B.10~3
C.15~5
D.50~20
A
B
C
D
C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
27. 五次谐波的频率是______Hz。
A.50
B.150
C.250
D.500
A
B
C
D
C
28. 对于220V单相相电压供电部门与用户产权分界处的供电电压偏差允许值为______。
A.+7%~-10%
B.+5%~-10%
C.+7%~-5%
D.+10%~-10%
A
B
C
D
A
依据GB 12325—2008《供电电压偏差》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2.3表6-2-5。
29. 标称电压.35kV公共连接点的全部用户向该点注入的7次谐波电流分量(方均根值)应不超过______。
A.15%
B.9.3%
C.8.8%
D.6.8%
A
B
C
D
C
依据GB/T 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表2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4-3-11。
30. 低压配电系统设计原则不包括______。
A.在正常环境的车间或建筑物内,当大部分用电设备为中小容量,且无特殊要求时,宜采用树干式配电
B.当用电设备为大容量,或负荷性质重要,或在有特殊要求,例如有潮湿、腐蚀性环境或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等的车间、建筑物内,宜采用放射式配电
C.当部分用电设备距供电点较远,而彼此距离很近、容量很小的次要用电设备,可采用链式配电,但每一回路环链设备不宜超过5台,其总容量不宜超过10kW
D.在多层建筑物内,当向楼层各配电点供电时,宜采用分区树干式配电
A
B
C
D
D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1.2.3。
31. 铜导线功率损耗曲线温度为40℃时校正系数为______。
A.1.038
B.1.057
C.1.706
D.1.096
A
B
C
D
C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19表1-18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表3-1-14。
32. 10kV配电系统的基准电压宜选用______kV电压。
A.10
B.10.5
C.11
D.1.5
A
B
C
D
B
33.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产生原因不包括______。
A.炼钢电弧炉
B.整流电源与直流传动
C.循环变流器负荷
D.小功率的电阻焊机和持续通电的排气扇
A
B
C
D
D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3.1。
34. 当采用需要系数计算负荷时,应将配电干线范围内的用电设备按类型统一划组。配电干线的计算负荷为各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之和再乘以______。
A.需要系数
B.计算系数
C.同时系数
D.换算系数
A
B
C
D
C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35. 一电动机的起动电流为20A,其起动阻抗应为______Ω。
A.23
B.30
C.11
D.15
A
B
C
D
C
36. 照明独立设置变压器的条件不包括______。
A.动力和照明共用变压器由于负荷的变动引起电压的闪变或者电压升高,严重影响照明质量及灯泡寿命
B.有空调负荷时
C.IT系统的低压电网的照明系统
D.照明负荷较大
A
B
C
D
B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41。
37. 藏书量超过30万册的图书馆的用电设备负荷分级为______。
A.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负荷
B.一级负荷
C.二级负荷
D.三级负荷
A
B
C
D
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27表2-2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3.2.2表3-2-2。
38. 当多台单相用电设备的设备功率小于计算范围内三相负荷设备功率的______时,按三相平衡负荷计算。
A.33% B.25% C.15%D.5%
A
B
C
D
C
依据《工业与用民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39. 单相三孔插座的接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面对插座时,插座右孔与相线连接,左孔与N线连接
B.面对插座时,插座右孔与N线连接,左孔与相线连接
C.面对插座时,插座右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N线连接
D.面对插座时,插座左孔与相线连接,上孔与PE线连接
A
B
C
D
A
依据GB 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第22.1.2条。
40. 电力系统公共连接点正常三相电压不平衡度允许值为______。
A.1%
B.2%
C.4%
D.5%
A
B
C
D
B
依据GB/T 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3.1或《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3.4.2。
41. 高压6~35kV配电系统的中性点常用的接地方式没有______。
A.直接接地
B.中性点不接地
C.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
D.经低电组接地
A
B
C
D
A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2.2。
42. 二级负荷的供电系统宜由______供电。
A.两回线路
B.一回线路
C.可靠线路
D.专用线路
A
B
C
D
A
43. 同步电动机拖动负载运行时,一般运行在______。
A.过励状态
B.欠励状态
C.正常励磁状态
D.励磁电流保持恒定不变
A
B
C
D
A
二、多项选择题
1. 配电网接线方式主要有______。
A.放射式
B.链接式
C.树干式
D.环网式
A
B
C
D
AC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2. 下列几种情况下的防空地下室战时电力负荷,______是二级负荷。
A.中断供电将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B.中断供电将影响指挥、通信、警报和防空专业队的正常工作
C.中断供电将造成人员秩序严重混乱或恐慌
D.中断供电将影响人员生存环境
A
B
C
D
BD
依据GB 50038—2005《人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7.2.3。
3. 有关需要系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反复短时工作,或者连续运行但负荷不稳定的用电设备,需要系数相对较大
B.连续稳定运行的用电设备,需要系数相对较大
C.连续稳定运行的用电设备,需要系数相对较小
D.反复短时工作,或者连续运行但负荷不稳定的用电设备,需要系数相对较小
A
B
C
D
B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P2。
4. 用于并联电容组的专用放电器选择原则有______。
A.当采用电压互感器作放电器时,宣采用全绝缘产品,其技术特征应符合放电器的规定
B.放电器的绝缘水平应与接入处电网绝缘水平一致。放电器的额定端电压应与所并联的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相配合
C.放电器的放电性能应满足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压降至50V及以下
D.当放电器带有二次线圈并用于保护和测量时,应满足二次负荷和电压变比误差的要求
A
B
C
D
ABCD
依据《复习指导书(供配电)》4.4.5(4)。
5. 负荷计算应主要包括______。
A.0.5h最大负荷的计算
B.尖峰电流的计算
C.一级、二级负荷的计算
D.季节性负荷的计算
A
B
C
D
ABCD
依据《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3版。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5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