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山东省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4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______。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D.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A
B
C
D
B
[解析]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2.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______。
A.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B.巴班斯基的最优教学法
C.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
D.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法
A
B
C
D
D
[解析] 洛扎诺夫给暗示教学法下的定义是“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个人潜力的心理倾向,从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这个角度出发,在学习交流过程中,力求把各种无意识结合起来。”暗示教学法一词,又称启发教学法,它是保加利亚暗示学专家格奥尔基·洛扎诺夫在60年代中期创造的,被称为是一种“开发人类智能,加速学习进程”的教学方法。
3. 教师用做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A.参观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实习作业法
A
B
C
D
C
[解析] 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教育和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印证某一事物和现象,使学生掌握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注意,本题易错选实验法,实验法和演示法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是否亲自动手实验,实验法需要学生亲自参与,而演示法只是教师实验,学生观察。
4.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______。
A.唯一组织形式
B.重要组织形式
C.基本组织形式
D.辅助形式
A
B
C
D
C
[解析] 课堂教学是进行学科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织形式。
5. 在教学的各种备课中,最为深入、最为具体的是______。
A.学年备课
B.单元备课
C.课时备课
D.学期备课
A
B
C
D
C
[解析] 课时备课一般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等。课时备课是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细设计的具体细节的备课,它是根据教材总的指导思想,深入到教材和教法的具体细节中去,挖掘教材、研究教法、理清思路、从知识到方法逐一设计。
6. 一份教案的核心是______。
A.提出教学目标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A
B
C
D
A
[解析] 教学目标是教案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7.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在一门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测验,以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这种评价方式被称为______。
A.形成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配置型评价
D.总结性评价
A
B
C
D
D
[解析]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功能: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②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④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⑤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8. 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______。
A.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A
B
C
D
D
[解析] 备课是教学诸环节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9. 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______。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课件直观
D.言语直观
A
B
C
D
D
[解析] 直观教学手段一般分为三大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其中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都需要借助一定的实体物品或“模象”,因此,最为便利和经济的是言语直观。
10.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______。
A.复式教学
B.开放教学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A
B
C
D
C
[解析] 我国中小学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指导和现场教学。
11.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______教学原则具体运用的结果。
A.自觉积极性
B.启发性
C.巩固性
D.因材施教
A
B
C
D
D
[解析] 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指教师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故选D。
12.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外书籍和教材获得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A.自学法
B.读书指导法
C.练习法
D.参观法
A
B
C
D
B
[解析] 读书指导法是指教师指导通过阅读教材和其他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方法。指导学生读书包括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和课外书籍两个方面。
13.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______。
A.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A
B
C
D
D
[解析]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4.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______。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A
B
C
D
D
[解析]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15. 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的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______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A
B
C
D
A
[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里老师担心第二次测试成绩不一致,实际上担心的是信度。
16.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______。
A.形成性评价
B.总结性评价
C.配置性评价
D.甄别性评价
A
B
C
D
A
[解析]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配置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分班、分组。
17. 赫尔巴特指出:“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的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说明了教学过程具有______特点。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B.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C.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作用相结合
A
B
C
D
C
[解析] 这句话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即知、情、意的统一。
18. 路老师在进行生物课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是先给大家讲解知识,然后带大家到植物园里去观察,有时候大家一起进行一些扦插的操作,这样既有课堂知识的学习,又有实际的感性认识,这体现了路老师遵循了教育过程的______。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A
B
C
D
A
[解析]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路老师的做法是直接与间接经验的结合。
19. 王老师是学校的模范教师,他上每一堂课之前总会先和同学交流一下,了解大家的情况然后再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一些启发学生的点,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启发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体现了王老师遵循教育过程的______。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
B.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
C.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A
B
C
D
C
[解析]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 关于知识与智力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二者是相互统一的
B.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C.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D.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越高
A
B
C
D
D
[解析] 知识虽然是发展智力的基础,但是知识的多少与技能、智力的高低并不等同。智力并不完全是随着知识的掌握而自然发展起来的。
21.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这句话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A
B
C
D
A
[解析] 荀子这句话强调实际观察的重要性,体现的是直观性教学原则。
22. 孙老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视频资料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______。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D.表象直观
A
B
C
D
B
[解析] 模象直观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电影等。
23. 周老师在给学生讲解花的构造时,将学生带到了学校花园中,让学生分别看了迎春花、风信子、樱花、向日葵,并分析其构造。周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______。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言语直观
D.知识直观
A
B
C
D
A
[解析] 实物直观是以实际的事物本身作为直观对象而进行的直观活动。
24. 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的教学原则是______。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A
B
C
D
A
[解析]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以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5. 下列属于模象直观的是______。
A.文艺作品阅读
B.观察实物
C.语言解释
D.观察地图地球仪
A
B
C
D
D
[解析] 模象直观是直观教学类型之一,指通过对实际事物的模拟性形象的感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如观看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录像、电影等。
26. 某教师在教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上节课学的生字“站”,并且告诉学生,右边的“占”正好是今天要学的生字“钻”的右边部分,于是学生再学“钻”这个字的时候就容易多了,这位教师运用了______原则来进行教学。
A.直观性
B.巩固性
C.循序渐进
D.理论联系实际
A
B
C
D
C
[解析] 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题于中先让学生熟悉之前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占”字,在此基础上再学习“钻”字,正符合学科的内在逻辑,也顺应了学生的认识能力发展顺序。
27.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一般不包括______。
A.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
B.正确处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关系
C.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D.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A
B
C
D
D
[解析] D项是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要求。
28. 三年级数学教师李老师在教学《测量》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后测量教室里桌椅、讲台的长、宽、高等数据。这种教学方法属于______。
A.实物演示法
B.社会实践法
C.情景教学法
D.实习作业法
A
B
C
D
D
[解析] 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
29. 教师在讲解“多和少”的问题时,出示了一排三角形和一排圆形让学生比较。这个教师采用的是______。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A
B
C
D
B
[解析] 演示法是指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的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0.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__。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A
B
C
D
C
[解析]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31. 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______。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A
B
C
D
A
[解析]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主要有讲述、讲解、讲读、讲演四种方式。
32. 《礼记·中庸》中描述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指现代教学论中的______。
A.教学过程
B.教学内容
C.教学目标
D.教学方法
A
B
C
D
A
[解析] 结合题干可知从博学、审问到笃行是一个过程,故应是教学过程。
33. 将同一年级的大学生按照英语测试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编入不同的英语教室上课,这属于______。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现场教学
D.复式教学
A
B
C
D
B
[解析] 这是外部分组中的按学科能力分组。
34. 教师备课需要做好的工作不包括______。
A.钻研教材
B.了解学生
C.设计教法
D.布置作业
A
B
C
D
D
[解析] 备课包括三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35. 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______。
A.内部分组
B.外部分组
C.交叉分组
D.综合分组
A
B
C
D
A
[解析] 内部分组是指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等编组。
二、多项选择题
1. 学业成绩的检查主要分考查和考试两种,考查包括______。
A.口头提问
B.检查作业
C.书面测验
D.实践考试
A
B
C
D
ABC
[解析] 考查是教师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经常采用的方法,常用的考查方式有日常观察、课堂提问、检查作业、书面测验等。
2. 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和解释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______。
A.标准参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
C.自我评价
D.他人评价
A
B
C
D
AB
[解析] 根据评价标准的不同和解释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标准参照评价和常模参照评价。按照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3. 分组教学制是一种小型化的集体教学制,它的形式包括______。
A.作业分组
B.能力分组
C.年龄分组
D.智力分组
A
B
C
D
AB
[解析] 分组教学制就是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把他们分为水平不同的组进行教学。分组教学也是集体教学的一种形式,它的主要类型包括能力分组、作业分组、学科分组等。
4. 在合作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包括______。
A.在上课前先决定并安排学生于学习小组中
B.评价学生的成就并帮助学生讨论他们合作进行的情形
C.督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适时介入以提供作业协助或增进人际及团体技巧
D.清楚描述课程目标,解释作业及目标结构
A
B
C
D
ABCD
[解析] 合作教学法就是运用课堂教学的渠道,并依据课程目标和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构建以学生主体活动,分组合作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新为基本特征的教学形式。在这一教学形式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主要有:(1)清楚描述课程目标;(2)清楚地解释作业及目标结构;(3)在上课前先决定并安排学生于学习小组中;(4)督导合作学习小组的效果,适时介入以提供作业协助或增进人际及团体技巧;(5)评鉴学生的成就并帮助学生讨论他们合作进行的情形。
三、填空题
1. 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______。
学生学的方法
2. 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形式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______。
智力
四、简答题
1. 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要遵循如下要求:
(1)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允许学生向教师提问、质疑等。
2.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能,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5)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多项选择题
1
2
3
4
三、填空题
1
2
四、简答题
1
2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