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判断题2. 存款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因此,商业银行的存款越多越好。
对 错
B
[解析] 商业银行的存款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存款不仅不利于居民消费的扩大,也会加大银行的运行风险。
3. 我国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参与非法金融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对 错
A
[解析] 《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的取缔办法》明确规定,因参与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受到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
4. 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
对 错
A
[解析] 信息不对称是指信息在市场参与各方中存在或分布的某种不平等状态,或者主观上被市场各方认识和接受的不同程度,即一方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另一方所拥有的信息。
5.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它以借贷活动为基础。
对 错
B
[解析] 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提供的信用,它以商品买卖活动为基础。
6. 担保物权人在其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可以就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这体现的是担保物权法律属性中的变价受偿性。
对 错
B
[解析] 变价受偿性是指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担保物权人可以就标的物变价,担保权人从变价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一般认为,该特性不是担保物权的特征,而是担保物权的效力。不可分性是指债权人在全部债权受清偿前,可以对担保物的全部行使权利。
7. 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风险,不属于金融犯罪。
对 错
A
[解析] 根据我国对金融犯罪的定义,金融犯罪是指在金融活动中,侵害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市场秩序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关系的行为。对比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金融犯罪显然不包括那些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和系统漏洞以及外部事件等因素造成的操作风险。
8. 发行股票和债券是重要的直接筹资方式,银行借款是基本的间接筹资方式。
对 错
A
[解析] 筹资方式按所筹活动是否通过金融机构分为直接筹资和间接筹资,发行股票和债券均是直接筹资,银行借款是间接筹资。故本题判断正确。
10. 农村信用社是农业银行在基层的分支机构。
对 错
B
[解析]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其在性质上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而并非为农业银行在基层的分支机构。
四、简答题1. 简述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般性政策工具及其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的一般性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又称为货币政策“三大法宝”。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和存款金融机构必须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
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来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再贴现意味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三大工具都会影响操作指标当中的存款准备金、短期利率、基础货币,进而影响中介指标当中的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规模,中介指标会进一步影响最终的目标,如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充分就业。
一般而言,为稳定物价,抑制经济发展过热,央行会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卖出债券从而影响到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规模,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反之,为刺激经济发展,而采取反方向的行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买进债券。
2. 如何看待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就是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由市场资金供求关系来决定,它包括了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利率管理等多方面的市场化。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基准、市场供求发挥基础作用、中央银行通过市场化政策工具调控市场利率,并通过它来对利率水平和结构施以有效的影响。
就中国利率市场化现状来看,我国已在市场化改革中取得很大成绩。比如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有:国债市场、金融债券市场和企业债券市场等证券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货币市场。这些基本上都是随着国际市场上利率的变化而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已日趋成熟。
一是从利率间接调控的可行性看,近年来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体系逐步完善,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逐步提高。
二是经过这一轮大规模的金融机构改革,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得到明显改善,资本充足率提高,资本约束增强,为实现市场竞争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是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以拆借和回购交易为主的货币市场、以各类债券为主的资本市场以及衍生产品市场都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且已经实现市场化运行。
四是金融机构的定价能力逐步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利率市场化了解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度有所提高。这些无疑增添了我们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心。
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利率市场化:(1)正确把握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方向和原则;(2)完善利率传导机制;(3)对存款利率实行渐进式市场化改革。
六、写作题1.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讲话中指出,一个国家的进步,刻印着青年的足迹;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我们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就越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艰苦奋斗。青年人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以勤劳和业绩实现人生的精彩。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也为广大青年指明了实现个人梦想的具体路径。
请以“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实现××县同步小康的中国梦”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得少于1000字。
[参考例文]
脚踏实地 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并在2013年五四讲话中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会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这凸显了我们国家对青年一代的高度重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接过历史的重任,发出时代最强音,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着眼脚下,打好基础。相比于中国梦的宏大,每个年轻人都是一颗螺丝钉,我们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压力不气馁、不退缩,积极学习,善于积累,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有一砖一瓦,哪来宏伟大厦?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做好“中国梦”这座宏伟大厦的一块砖。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抬头向前。80后、90后有着明显的弱点。很多人缺少坚韧意志和奋斗精神,缺少靠自己创造未来的勇气。当前生活环境和观念意识都在提升,青年对于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也在提高。一面是更激烈的竞争、更宽广的平台,一面是来自生活和精神的压力,社会问题和意识观念的碰撞,往往形成多重“问题群”困扰年轻人。受困于更高期许下的能力支撑,受困于现实中的基本生活难题,年轻人的奋斗精神有所减弱。然而,每个人的幸福生活,都来自对社会的贡献和坚韧不拔的努力。近期上映的电影《中国合伙人》所激发的感动,正在于市场经济尚未确立的环境下,年轻人用勇气、激情和坚韧的努力为自己开创未来,也为社会和国家做出了贡献。这也意味着,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从自身、从内心深处汲取奋斗力量。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了新的平台上,但发展远未到顶,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时尤其需要年轻人用自己的努力奋斗,为个人、社会和国家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塑造健全人格。行动难免遭遇艰难挫折,青年人要做迎难而上、奋斗到底的开拓者。困难是弱者的万丈深渊,却是强者的垫脚石。青年人需要练就一颗勇敢的心,不甘平庸,勇于突破,主动接受最艰苦的工作,迎接挑战,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时代需要青年勇挑重担,青年人要做心怀天下、兢兢业业的奉献者。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亿万青年持续奋斗,这是每个有为青年都应主动承担的历史使命。在芦山抗震救灾中,广大青年心系灾区、无私奉献,为抗震救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具备了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健全人格,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青春的色泽才会越发鲜亮。
人生最值得珍视的是青春年华,国家最富潜力的是青年一代。唯有现在激情拼搏、开拓进取,未来才会拥有温暖、充实而持久的青春回忆;唯有一代代青年接续奋斗、执着奉献,亿万同胞才能实现我们共同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