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题1. 怎样评价早期新文化运动?
[答案要点]
(1)兴起表现:
①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标志运动兴起。
②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主要阵地:1917年1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聘陈独秀为文科学长。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成为主要撰稿人。
(2)基本内容:
①最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和科学。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1918年5月鲁迅发表《狂人日记》,这是第一篇白话小说。)
(3)运动性质: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文化运动。
(4)伟大意义:
①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②它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开启了思想解放潮流。
③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作了准备,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5)局限性:
①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存在的社会根源。
②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③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形式主义片面偏向。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早期新文化运动的掌握。考生应主要围绕早期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意义和局限性来评价。
2. 怎样评价五四运动?
[答案要点]
(1)发生原因:
①时代条件: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
②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③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潮流推动。
④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发展过程:
①前期: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口号,火烧曹汝霖住宅,痛打章宗祥。
②后期:6月3日后运动中心转到上海,运动主力转为工人。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推动了商人罢市、学生罢课,形成了以工人为主力,包括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
(3)运动结果:
①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职务。
②中国代表没出席巴黎和约签字仪式,直接斗争目标实现。
(4)伟大意义:
①中国近代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③为我党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开端。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五四运动的掌握。考生应主要围绕无产阶级在五四运动中首次登上政治舞台使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这一特点和意义来展开说明。
3. 中共二大是怎样制定中国革命纲领的?
[答案要点]
(1)我党革命纲领提出的历史背景:
①中国政局新变动:1921-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使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重新出现。国内各派军阀混战加剧,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护法运动又失败,中国革命急切需要寻找新出路。
②我党开始在实践斗争中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观察和分析国情,力图制定出符合中国实际的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
③列宁和共产国际帮助。1922年1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阐明了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会议期间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指出中国现阶段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2)1922年7月党的二大在上海召开,主要内容有:
①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国共产党章程》等9个决议案。
②决定出版中央机关报《向导》。
③选举新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④规定了我党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低纲领:一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是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⑤提出“到群众中去”,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任务。这说明我党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新的革命方法。
(3)中共二大意义:
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中共二大的掌握。考生应重点掌握党的最低纲领,因为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4.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要点]
(1)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新三民主义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核心,和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在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①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②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
③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
(3)改组后的国民党从原来代表资产阶级的政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新三民主义的掌握。考生应从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一新三民主主义的核心来展开,并注意与旧三民主义做比较。
5. 国民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历史意义:
①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它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
②它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2)失败原因:
①客观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刚刚兴起的革命联合力量,敌我力量悬殊。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制造反共政变,使革命力量遭到严重损失。
②主观上: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领导权。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3)教训:
①中国共产党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②为把中国革命推进到新的土地革命战争阶段准备了必要条件。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国民革命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的掌握。历史意义考生应围绕国民革命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来展开说明。失败原因考生应围绕主、客观原因来说明。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925年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十月十五日丁祭过后的第二天,孔子和他的得意门生颜回、子路、子贡三位在上海的文庙里吃着冷肉的时候,有四位年轻的大班抬了一乘朱红漆的四轿,一直闯进庙来,里面走出一位脸如螃蟹,胡须满腮的西洋人来,原来这位胡子螃蟹脸就是马克思。
孔子一见来的是马克思,他便禁不得惊喜着叫出:啊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呀!你来到敝庙来,有什么见教呢?
马克思说:我是特为领教而来,我们的主义已经传到你们中国,我希望在你们中国能够实现,但是近来有些人说,我的主义和你的思想不同,所以在你的思想普遍着的中国,我的主义是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因此我便来直接领教你:究竟你的思想是怎么样?和我的主义怎样不同?
孔子说:难得你今天亲自到了我这里来,太匆促了,不好请你演讲,至少请你作一番谈话罢。你的理想的世界是怎样的呢?
马克思说:我的理想的世界,是我们生存在这里面,万人要能和一人一样自由平等地发展他们的才能,人人都各能尽力做事而不望报酬,人人都各能得生活的保障而无饥寒的忧虑,这就是我所谓“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社会。
孔子说: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你且让我背一段我的旧文章给你听罢。“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不是和你的理想完全一致的吗?
马克思说:我的理想和有些空想家不同,我的理想不是虚构出来的,也并不是一步可以跳到的。我们先从历史上证明社会的产业有逐渐增值之可能,其次是逐渐增值的财产逐渐集中于少数人之手中,于是使社会生出贫乏病来,社会上的争斗便永无宁日。
孔子说:我从前也早就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呀!
孔子的话还没有十分落脚,马克思早反对起来了:不对,不对!你和我的见解终竟是两样,我是惠寡且惠不均,患贫且患不安的,你要晓得,寡了便不均起来,贫了便是不安的根本。所以我对于私产的集中虽是反对,对于产业的增值却不惟不敢反对,而且还极力提倡,所以我们一方面用莫大的力量去剥夺私人的财产,而同时也要以莫大的力量来增值社会的产业。
孔子说:尊重物质本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思想,洪范八政食货为先,管子也说过“仓源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的思想乃至我国的传统思想,根本和你一样,总要先把产业提高起来,然后才来均分。
马克思到此才感叹起来: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遥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你我的见解是完全一致的,怎么有人曾说我的思想和你的不合,和你们中国的国情不合,不能施行于中国呢?
请回答:6. “马克思进文庙”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要点]
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虽然对封建专制主义、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进行了批判,但是它的过度批判孔学,也体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当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这种缺乏科学批判精神、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其中的先进分子接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准备了思想和文化的条件。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7. 如何理解孔子与马克思对话中谈到的他们之间思想上的“不同”与“一致”?
[答案要点]
共同点:孔子和马克思都主张建立一个人与人之间平等和睦自由的理想世界,都看到了“物质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吸取了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思想中有着朴素的共产主义思想以及以人为本的关怀。
不同点:①孔子的思想是为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服务的,马克思的思想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②孔子所设想的理想世界是一种空想,而马克思为这个理想世界找到了一条现实的路径。马克思通过揭示“剩余价值理论”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增殖的不合理性,又通过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
③孔子所说的“物质的重要性”是从纯粹的物质财富的数量的重要性上强调的,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的重要性”是强调生产力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是作为一种外来思想文化传人中国的,要使它能为中国人民广泛接受,并在实践中发挥指导作用,必须找到一种为中国人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民族形式。这就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文化进行认真的清理,剔除糟粕,吸收精华,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而得以生长繁荣。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90年里,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材料2
最近,有一本名为《苦难辉煌》的党史专著,颇受广大读者欢迎。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一再追问: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几十个人,仅仅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就打败了强大的对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
历史给国民党很多机会,却只给共产党很少机会,但是共产党抓住了这仅有的机会,实现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这又是为什么?
中国共产党从几十人的小党发展到今天7000多万人的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南昌起义后剩下不到800人到今天的威武雄狮,党和军队为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来自哪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力量来自哪里?
作者回答:我们拥有一批顶天立地的真人。他们不为钱,不为官,不怕苦,不怕死,只为胸中的主义和心中的信仰。
——摘编自《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请回答:8.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答案要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灾难沉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不断地向前发展,由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
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各种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最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可能。
9. 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社会变革的历程,说明“主义”和“信仰”是怎样成为“力量”的?
[答案要点]
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相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抗战时期,毛泽东阐释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并达到成熟。正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虽然历经“大跃进”、“十年文革”的波折,但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终于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 八七会议和秋收起义以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要点]
(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①主要内容: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总方针。选出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毛泽东强调“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②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我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我党和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2)秋收起义:
①起义经过: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在1927年9月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军在打长沙遇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决定转向罗霄山中段的井冈山。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三湾改编:改编内容:一是将原有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二是建立共产党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三是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改编意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成为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端。
②起义特点: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旗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不仅是军队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工农武装参加。
(3)井冈山根据地创建:
①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井冈山根据地创建意义:它把革命退却和进攻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国革命伟大战略转变。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为我党领导其他各地起义树立了榜样。它开辟了一条我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掌握。考生在答题时注意八七会议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而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则是在实践上落实八七会议的方针政策,从而找到中国革命新道路。
11. 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解决土地问题的?
[答案要点]
(1)农民土地问题是我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
(2)1928年12月毛泽东主持制定《井冈山土地法》:
①意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②缺点: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不适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
(3)1929年4月毛泽东发布《兴国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4)1931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加强春耕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规定:
①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
②生产的产品除向政府缴纳土地税外,均归农民个人所有,任凭自由买卖。
(5)毛泽东等人还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
①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
②土地分配方法: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6)土地革命开展的意义: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土地革命战争期间我党解决土地问题的掌握。考生应围绕《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以及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办法等方面来展开说明。
12.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答案要点]
(1)召开时间: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2)会议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①会议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后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3)历史地位:
①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③成为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遵义会议的掌握。关于会议的内容,考生应围绕军事和组织问题来展开说明。关于历史地位,考生应围绕转折点来展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