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请在每道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三、判断题1. 越秀区是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是广州古老的中心城区。
对 错
A
[解析] 越秀区,广州市市辖区,位于广东省中部,东起广州大道,与天河区接壤;南临珠江,与海珠区隔江相望;西至人民路,与荔湾区毗邻;北到白云山山脚,与白云区相邻。
2.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对 错
A
[解析]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3. 为了便于学校管理和体现公平,学校应该制定共性的、统一的要求,以相同的模式来要求学生。
对 错
B
[解析] 学生存在个别发展差异性,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 专制型的班主任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对不服从者动辄发怒、批评、威吓和谩骂。
对 错
A
[解析] 专制型的班主任喜欢学生听命于自己,他们的话就是指示、命令,对不服从者动辄发怒、批评、威吓和谩骂。他无论在生活和学习方面都尽量限制学生的自由,让他们跟着自己的思路走,管理与支配学生的一切行为、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地压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发挥。他们视自己为权威,要求学生服从自己,对不服从者给予处罚。学生在这样的班级中总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地学习和生活着。整个班级表面看来是统一的,班主任也坚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然而学生们失去的是学习的喜悦。
5. 规范学习是学生社会学习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根本途径。
对 错
B
[解析] 观察学习是学生社会学习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根本途径。
6. 为深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尽快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某实验学校安排高年级的学生辅导低年级的学生,这属于深化教学内容策略中的个别化程序策略。
对 错
B
[解析] 为深化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尽快融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某实验学校安排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属于深化教学内容策略中的同辈教师策略。同辈教师指在各种教与学的情境中,安排一个或一组学生去帮助一个学生或一组学生的方法。这里有三种形式:①在相同班级里,一个学生是另一个学生的教师;②高年级学生辅导低年级学生;③两个学生互相帮助,在学习活动中是平等的。个别化程序就是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步调和水平学习,促使教师教学必须与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相匹配,并及时评估、反馈的方式方法。
7.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适应和寻求发展。
对 错
A
[解析] 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学会调适,二是寻求发展。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8. 小刘是一名教师,他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这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终身学习”。
对 错
B
[解析]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要求为: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题干中小刘老师的做法体现的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爱岗敬业”。
9. 给予民办学校教师警告和记过处分时,应由其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
对 错
B
[解析]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第七条规定,给予教师处分按照以下权限决定:(一)警告和记过处分,公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提出建议,学校主管教育部门决定。民办学校教师由所在学校决定,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
10. 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对 错
A
[解析]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规定,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学校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在负有组织、管理未成年学生的职责期间,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
第二部分 主观题部分
四、简答题(共2题,每题6分,满分12分)1. 教育目的既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归宿。请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2)人的身心发展特征:
(3)制定者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 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对教学活动有重要的影响,简述教学心理环境作用。
(1)教学心理有利于沟通教学信息,交流思想,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融和情感交流。
(2)教学心理有利于克服和消除学生生理和心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心理有助于维持正常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五、论述题(共2题,每题8分,满分16分)1.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措施。试述学校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确保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
为了确保实施素质教育的实效,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处理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教学过程是教和学的有机统一。这就要求我们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上,“导”是开导、引导、疏导,而不是以教师为主体来行使权力,强迫学生来接受知识,搞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教”的主导作用只有通过调动学生“学”的自觉性、积极性才能充分发挥。
(2)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终身受益。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汲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处理好发展智力因素和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学生的智力发展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既有直接与认识过程的感觉、知觉、想象、记忆和思维等智力活动构成的操作系统,又有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心理品质构成的动力系统。两者在学习生活中,共同起着促进和协调作用,所以要树立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的观念。
(4)处理好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应着眼于活动的过程,而不是活动的结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为突出,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十分不利的。
(5)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内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教学内容,但课堂教学不是唯一的渠道。学生的课外空间很大,要充分利用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带领他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组织他们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收听专题讲座和专题报告,阅读科普读物,上网学习以及参加社区服务、旅游、社会调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还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一些研究的课题让学生进行探索。
(6)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性特长的关系。素质教育要求教学必须坚持全体性和全面性。即教育的对象素质。要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条件。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相结合,达到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2. 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或途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如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知识讲座等旨在普及心理健康科学常识;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且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但要注意防止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以游戏和活动为主,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帮助,营造乐学、合群的良好氛围,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精神。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贯穿在学校教育活动之中。要创设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质环境、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注重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消除差生观念,尊重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课堂教学、班队活动、班主任工作都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指导,排解心理困扰并对有关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诊断、矫治,对于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医学心理诊治部门。
(6)小组辅导。以分组的形式对有共同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还要重视家庭心理教育和学生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了解一些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简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