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2. 遗传是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来自环境方面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心理发展中占据主导作用的因素。
对 错
B
[解析] 遗传与环境是影响心理发展过程的两大因素,不可混为一谈。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一些天赋特点。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环境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的总和。
3.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去集中化是形式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对 错
B
[解析] 思维的去集中化是指能够学会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行一些逆向或互换的逻辑推理。它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发展的典型特征。
5. 在教学活动中,倾向于外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对 错
B
[解析] 在教学活动中,倾向于内归因的教师会更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在结果上也更可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7. 研究发现,教龄越长的教师,职业倦怠感越低。
对 错
B
[解析] 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教龄越长的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越严重。
8. 奥苏贝尔需要层次理论强调,较低级的需要必须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出现相对较高级的需要。
对 错
B
[解析]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
10. 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研究发现左半球与创造性有关。
对 错
B
[解析] 大量研究发现,大脑左右半球在功能上是不平衡的。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右半球在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音乐和艺术欣赏、舞蹈雕塑等方面起主要作用。一般来说,大脑右半球与创造性有关。
13. 德育目标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对 错
A
[解析] 德育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还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14. 劳动教育不属于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
对 错
A
[解析] 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15. 德育过程就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对 错
B
[解析]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从活动的主体看,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单方的自我发展;从影响因素看,德育过程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影响,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个体接受外界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从影响的结果看,德育过程是使受教育者形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形成的结果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16. 道德认识是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对 错
B
[解析] 衡量一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道德行为。
1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是能力水平。
对 错
B
[解析]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教师考核、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是师德表现。
20. 义务教育学校可以不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
对 错
B
[解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二)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三)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四)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