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中医综合分类模拟题259
一、A型题
1. 在肝的疏泄功能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调节血量
C.调畅气机
D.疏通水道
A
B
C
D
C
[解析]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调节着气血的运行,从而调节着人体的情志活动。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取决于脾的升清和胃的降浊之间的平衡,而脾胃升降的协调,又必须依赖于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调节。故在肝的疏泄功能中,最根本的是调畅气机。
2. “肺为水之上源”的主要依据是
A.肺的通调水道的功能
B.肺具有布散水液的功能
C.肺具有输精于皮毛的功能
D.肺为脏腑之华盖
A
B
C
D
A
[解析] 肺为脏腑之华盖是说肺在脏腑中位置最高,为五脏六腑之盖,为五脏六腑之长。
3. 属于脾的运化功能的有
A.腐熟水谷
B.游溢精气
C.输布精微
D.升清降浊
A
B
C
D
C
[解析] 脾主运化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运化水谷是将水谷化为水谷精微,并将水谷精微输送到全身营养全身;运化水液是指脾的运化作用在水液的转输和布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 “乙癸同源”应归属于
A.肝和心的关系
B.肝和肺的关系
C.肝和肾的关系
D.肝和脾的关系
A
B
C
D
C
5. 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
A.肝喜条达
B.肝恶抑郁
C.肝体阴而用阳
D.肝为刚脏,主动、主升
A
B
C
D
D
[解析] 肝属木,具有主疏泄的功能。疏泄是疏通、升发,肝主疏泄的功能反映了肝为刚脏,主动,主升的生理特点。但是最能体现肝的生理特点的是主动,主升。
6. 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和”的理论基础是
A.六腑的形体特点为空腔器官
B.六腑都是接受饮食物的受盛器官
C.六腑都不是贮藏精气的器官
D.六腑既是受盛水谷义是传化糟粕的器官
A
B
C
D
D
[解析] 既能受盛水谷又能传化糟粕,故有六腑“以降为顺,以通为和”。六腑都不是贮藏精气的器官,是指六腑在功能上与五脏的区别。
7. 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A
B
C
D
D
[解析] 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意义的是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是指肾精充足,则摄纳肺吸入的清气,维持呼吸的深长;元气由肾中精气所化,肾精充足,则元气化生有源。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是肾中精气主司封藏的作用。
8. 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海
B.肺为气海
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
A
B
C
D
B
[解析] 髓海为脑,气海为膻中,十二经脉之海为冲脉,血海为冲脉,水谷气血之海为胃。
9. 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脾燥胃湿,燥湿相济
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胃主纳谷,脾主磨谷
D.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A
B
C
D
D
[解析] 脾胃同居中焦,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主升清,“脾以升为健”;胃主降浊,“胃以降为和”,一升一降,相互为用,为气机升降枢纽。
10. 能反映其特点为刚脏,主升、主动的生理功能是
A.脾主升清
B.肺主宣发
C.肝主疏泄
D.肾主气化
A
B
C
D
C
[解析] 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故肝为刚脏,其气易亢易逆。肝的生理特点是主升、主动,对于气机的疏通畅达,则是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生理功能的表现。脾主升清,是指脾气的运动特点,即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上输于心肺、头目,并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周身;肺主宣发,是指肺气的向上和向外周的布散;肾主气化,是指内脏对津液的气化,有赖于肾中阳气的蒸腾气化,特别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阳气的气化直接相关;心主神志,是指在藏象学说中,将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不仅归属于五脏,而且主要归属心的生理功能。
11. 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若雾露之溉
B.主气之升发
C.通行宗、营、卫三气
D.原气之别使
A
B
C
D
A
[解析] 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是若雾露之溉。主气之升发是上焦功能活动的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上焦的功能。通行宗、营、卫三气是上焦的功能活动之一,不是上焦生理功能的特点。原气之别使指三焦而言。主宣发与肃降是肺的功能。
12. 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
A.三焦
B.肺、脾、肾
C.十二经脉
D.奇经八脉
A
B
C
D
A
[解析] 三焦是元气之别使,元气通过三焦分布到全身。三焦为决渎之官,又是水液代谢的道路,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故全身“元气”和“水液”运行的通道是三焦。
13. “并精而出入者”,谓之
A.神
B.魂
C.魄
D.意
A
B
C
D
C
[解析] 出自《灵枢·木神》“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悄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故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14. 《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指
A.肾气的气化作用
B.肾主纳气作用
C.肾气的固摄作用
D.肾主藏精作用
A
B
C
D
A
[解析] 肾主纳气作用主要体现在呼吸方面,肾气的固摄作用主要体现在固摄二便和精液方面,肾主藏精作用有利于发挥精气的生理功能,肾为脏腑阴阳之本是指肾阴和肾阳是全身阴阳的根本。《内经》所谓“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指肾气的气化功能在水液代谢调节中的作用。
15. “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
B.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D.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A
B
C
D
D
[解析] 小肠具有泌别清浊的功能,小肠在吸收水谷精微时,吸收大量的水液。泌别清浊的功能正常,则二便正常;泌别清浊的功能异常,则大便溏薄,小便短少。
16. “肾者,胃之关也”,主要是针对
A.肾主宰水液代谢的作用
B.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
C.肾司二便的作用
D.肾的田摄作用
A
B
C
D
B
[解析] 肾主水,主管水液代谢,是依靠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实现的。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失常,则关门不利,引起尿少、水肿等变化。
17. “泌别清浊”,属于
A.胃的生理功能
B.大肠的生理功能
C.小肠的生理功能
D.肾的生理功能
A
B
C
D
C
[解析] 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将饮食物分为水谷精微和饮食糟粕两个部分;②吸收水谷精微并将饮食糟粕向下输送至大肠;③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吸收大量的水液。
18. 辅助心脏,对血液运行具有推动和调节作用的是
A.胃的生理功能
B.肺的生理功能
C.肝的生理功能
D.脾的生理功能
A
B
C
D
B
[解析] 肺能够辅佐心君治理调节全身的功能活动,体现在调节呼吸、气的运动、血液运行和水液代谢等方面。
19. “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充盛
B.体内元气的充沛
C.肾中阴阳的平衡
D.肾中精气的充盈
A
B
C
D
D
[解析] 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天癸”是肾中精气充盛到一定程度产生的促进和维持生殖功能的物质。
20. 与《素问·调经论》所说“有余则笑不休”“不足则悲”相关的是
A.心气
B.宗气
C.心阴
D.心神
A
B
C
D
D
[解析] 心主神志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休;心主神志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如《素问·调经论》说:“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心气”,如心气充沛,则心力、心率和心律正常。心气不足,则心悸气短,与喜笑和悲哀无关;“宗气”,则关乎语言、声音、呼吸,以及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及心搏的强烈和节律等,亦与喜笑和悲哀无直接相关;“心阴”,心阴无过盛之说,心阴不足不能制约心阳,可致心阳偏亢,虚火内生而见五心烦热、神志不宁,或虚烦不得眠,亦与喜笑和悲哀无直接联系;“心阳”,心阳亢盛,则可躁扰心神、血热脉流薄疾,或心火上炎或下移,其病理表现亦不以喜乐或悲哀为主。
21.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由于
A.心者,生之本
B.心主身之血脉
C.心主神志
D.心藏脉,脉舍神
A
B
C
D
C
[解析]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与心主神志的功能密不可分的。
22. 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C.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
D.肺主治节的生理功能
A
B
C
D
A
[解析] 《灵枢·本神》指出“心藏脉,脉舍神”。故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23. “肺为水之上源”是指其能
A.宣发布散津液
B.其气肃降,有利于大肠主津
C.辅助心脏,转输气血津液
D.肃降水液,通调水道
A
B
C
D
D
[解析] 出自汗昂《医方集解·清暑之剂》及唐宗海《血证论·肿胀》。“肺为水之上源”是指肺的通调水道的作用,虽然肺通调水道的作用是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实现的,与肺的宣降都有关,但与肃降功能的关系更为密切。
24. 属于上焦生理功能特点的是
A.主气的升发
B.升已而降,若雾露之溉
C.通行三气
D.元气之别使
A
B
C
D
B
[解析] 上焦是包括心肺两脏和头面部,《灵枢·决气》论述上焦的功能是“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
25. 肝的生理特性是
A.主疏泄,调畅气机
B.主藏血,调节血量
C.喜条达而恶抑郁
D.主血海而调冲任
A
B
C
D
C
[解析] 喜条达和恶抑郁是肝的生理特性。主疏泄、调畅气机和主藏血、调节血量是肝的生理功能。主血海而调冲任,是指肝主藏血,为血海,调理冲任二脉的气血,与女子胞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主筋脉是指肝在体合筋,肝血濡养筋脉,主司着筋脉的活动。开窍于目,是指目为肝窍,目窍的功能活动依靠着肝血的滋养。
26. 维持呼吸功能正常的重要环节是
A.心主血脉的生理功能
B.肾主蒸腾气化功能
C.肝主疏泄的生理功能
D.肾主闭藏的生理功能
A
B
C
D
D
[解析] 呼吸运动的维持主要与肺主呼吸和肾主纳气的功能有关。
27. 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肾主封藏
B.心主血脉
C.脾主运化
D.肝主疏泄
A
B
C
D
A
[解析] 肾主封藏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藏精,精化为气,通过三焦布散到全身。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
28. “天癸至”“太冲脉盛”的生理效应是
A.月经来潮
B.汗尿排泄
C.血液运行
D.津液代谢
A
B
C
D
A
[解析] 天癸是人体肾中精气充盈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一种精微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促进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和维持人体生殖功能的作用。女子“天癸至,太冲脉盛”则月经来潮,即标志人体生殖器官发育成熟,而进入青春期。
29. 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其中肝之精气上注于
A.瞳子
B.黑眼
C.眼络
D.白眼
A
B
C
D
B
[解析] 《灵枢·大惑论》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筋之精为黑眼……”肝在体主筋,肝之精气上注于黑眼。
30. 容易出现津伤化燥的脏腑是
A.肺、胃、三焦
B.肺、胃、大肠
C.肝、胃、大肠
D.肺、肾、三焦
A
B
C
D
B
[解析] 肺为娇脏,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且外合皮毛,易受邪侵,五脏配五气,肺配燥,故易津伤化燥,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将,津液不能下达,则大肠津亏,大便干燥秘结,胃本身喜燥而恶湿。
31. 肺与大肠的联系,主要表现为
A.肺气宣发,布津于大肠
B.肺气肃降,输送水液于大肠
C.肺气肃降,以助大肠传导
D.肺主治节,调节大肠功能
A
B
C
D
C
[解析]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发挥。
32. “肝肾同源”的主要依据是
A.厥少二阴之气相通
B.相火寄于肝肾
C.肝肾同属于下焦
D.精血互生互化
A
B
C
D
D
[解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互生,故肝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有“肝肾同源”之说。
33. 多唾或久唾,则易耗伤
A.肺中津气
B.肾中精气
C.肝的阴液
D.脾的阴液
A
B
C
D
B
34.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五八”。则
A.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B.肾气衰,发堕齿槁
C.肝气衰,筋不能动
D.肾脏衰,形体皆极
A
B
C
D
B
35. 随神往来者,谓之
A.志
B.魄
C.魂
D.意
A
B
C
D
C
[解析] 生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谓之魂,并精而入者谓之魄,故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谋谓之虑,因虑而处他物谓之智。
36. 津液与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三焦
B.腠
C.血脉
D.水道
A
B
C
D
A
[解析] 三焦是运行“元气”和“津液”的通道。
二、B型题
A.魄
B.魂
C.志
D.意
1. 根据五神脏论,脾所藏的是
A
B
C
D
D
2. 根据五神脏论,肝所藏的是
A
B
C
D
B
[解析] 精神活动虽由脑与心主司,但尚有“五神脏”之说,即精神活动分由五脏主司。如《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即精神思维由心主司,知觉主要由肝主司,运动主要由肺主司,意念智慧的产生主要由脾主司,意志坚定和记忆主要由肾主司。
A.元神之脑
B.精明之府
C.中精之府
D.孤府
3. 胆为
A
B
C
D
C
4. 脑为
A
B
C
D
A
[解析] 脑为“元神之府”。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中清之府”之名。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之称。
A.心
B.肺
C.脾
D.肾
5. “气之主”是
A
B
C
D
B
6. “气之根”是
A
B
C
D
D
A.心
B.肾
C.脾
D.肝
7. 称“后天之本”的是
A
B
C
D
C
8. 称“封藏之本”的是
A
B
C
D
B
9. 称“罢极之本”的是
A
B
C
D
D
一、A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二、B型题
1
2
3
4
5
6
7
8
9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