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请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在各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是正确的。
三、判断题1.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对 错
A
[解析]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产生新的需要。
2.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只有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
对 错
A
[解析]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对需要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提出来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不同层次。其中,生理需要是最低一级的需要,也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马斯洛认为,只有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即只有基本需要得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出现。
3.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的尊重和外部的尊重,其中,内部的尊重就是人的自尊。
对 错
A
[解析]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中,尊重的需要分为内部的尊重和外部的尊重,其中,内部的尊重就是人的自尊,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
5. 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等属于内部动机。
对 错
A
[解析]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动机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其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学习兴趣、求知欲等都属于内部动机。
6. 间接的远景性学习动机是对学习内容的直接兴趣和爱好以及对学习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
对 错
B
[解析] 题干所述为直接的近景性学习动机的概念,如由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解、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等因素激发出来的学习动机。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相联系的动机。
7. 人格的稳定性是相对的,人格的特征也是可以变化的,从而使人格具有可塑性的特征。例如,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可能因为一次重大打击从此变得郁郁寡欢。
对 错
A
[解析] 人格具有稳定性特征,但是人格的特征是可以变化的,需要注意的是,人格的变化不同于偶然的行为变化。偶然的行为变化是由某次情境引起,属于暂时性的变化,例如一个一向温和、耐心的人也会因某个特殊情境而变得暴躁,大发脾气。
8. 教育法规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实施的,它对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起着保护和规范的作用。
对 错
A
[解析]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称。它是由国家政权机关制定,以国家机器为后盾实施的,它对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起着保护和规范的作用。
10. 由于小强上课总是开小差,王老师课后把小强叫到办公室,让他将课文抄写两遍。王老师的行为属于一种负强化。
对 错
B
[解析] 强化可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负强化是指在一个行为之后消失或减弱某种不良刺激,从而使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负强化和正强化一样,都是一种奖励,而不是惩罚。由题干所述可知王老师是在向小强实施惩罚,而非负强化。
四、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以下材料,每题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
1. 刚上一年级的小刚,去超市拿起话梅就吃,被同学告诉老师。
老师找到小刚,问他为什么吃话梅,小刚说:“在家就是拿起来就吃。”
老师说:“你的话梅是哪儿的?”
小刚说:“妈妈买的。”
老师说:“妈妈怎么买的?”
小刚说:“用钱买的。”
老师说:“钱是怎么来的?”
小刚说:“妈妈用劳动换来的。”
老师说:“所以是妈妈用劳动换来的钱,然后才能买话梅来给你吃。你没有给人家钱,是不能吃别人的话梅的!”
小刚说:“我知道了老师,那人家说我是小偷,老师我是吗?”
老师说:“小刚不是,小刚是还没分清在家和在外面有什么区别。”
根据材料分析这则师生对话对小刚的品德形成有什么意义。______
- A.对话使小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促进了小刚对道德规范的理解
- B.对话没有使小刚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偷盗行为,为其以后同样行为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 C.对话使小刚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 D.对话增强了小刚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提高了他的道德识别能力
A B C D
ACD
[解析] 品德是由知、情、意、行构成的,其中,知即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别能力,包括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两方面。道德认知是品德形成的基础。这则对话引导小刚认识到在超市拿起话梅就吃的行为是不对的,帮助他对是非善恶进行评判,促进了小刚对道德规范的理解,使小刚产生正确的道德认知,为其品德形成奠定了基础。根据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和疏导原则,该教师没有把小刚的行为定性为偷盗,而是循循善诱,从提高小刚的认识入手,讲明道理,疏导思想,既使小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过错,避免同样的行为再次发生,又保护了他的自尊心,使其不致产生自卑心理。故本题答案为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