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填空题1. 公元56年,东汉光武帝______从洛阳出发,到泰山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仪式。
2. 英国人______于______年成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家专门从事旅游活动的组织和经营的旅行社。
3. 1999年颁发的《中国职业分类大典》将导游作为一种职业列在“______”之中。
4. 活劳动是指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______和______的消耗过程。
5. 我国管理部门除了对导游实行资格考试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外,还实行______制度和______制度,从而将我国导游人员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6. ______年8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______首次在该行成立了旅游部。
7. 对翻译导游提出的“五大员”工作任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服务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人力和物力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明要素。
9. 旅行社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旅游活动的组织安排;二是______。
10. ______是集体主义原则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五、简答题1. 为什么说早期的导游服务向现代导游服务的转变是一种质的变化?
早期的导游服务主要是向导服务,它向现代导游服务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种转变是一种质的变化。
第一,在性质上,前者是业余的,带有偶然性,故至今史籍上尚未发现有哪位著名的导游,而后者则成为社会中的一种职业。
第二,在服务方式上,前者是随意性的,故至今只见文人墨客的游记却不见一篇向导的导游词,而后者是规范化的。
第三,在服务内容上,前者往往是由“舟子”“樵夫”“寺僧”或当地人作路径引导,后者的服务则是全方位的。
2. 简述导游服务的经济性。
导游服务的经济性源于导游活劳动的消耗。导游服务费则以旅游产品价值的实现为国家创收外汇,回笼货币,为旅游企业增加收益。此外,导游服务的经济性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促销商品,直接创收。统计资料显示,旅游购物消费往往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消费总额的相当比例。扩大旅游商品的销售是增加旅游目的地旅游收入的一条重要渠道。
(2) 扩大客源,间接创收。导游服务质量高,游客满意,有利于提高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的形象和声誉,有助于扩大其旅游产品的销售。
(3)牵线搭桥,促进经济和技术交流。在导游提供服务的海外来华游客中,特别是那些参加会议旅游和专项旅游的游客中,不乏各个领域的学者、科学家和方方面面的经济人士及企业家。不少人借机与同行交流,可能有贷款、捐赠、投资、合作等意向。导游可为其牵线搭桥,对促进中外科技交流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导游员职业道德规范有哪些?
我国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有:爱祖国,爱人民,遵纪守法,遵循科学发展观,接受并热爱现行的政治体制。
导游的职业道德规范有:热情友好,游客至上;真诚公道,信誉第一;文明礼貌,优质服务;不卑不亢,一视同仁;相互协作,顾全大局;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六、案例分析题1. 惠州到肇庆三天的旅游。一路上,旅游车上的游客欢声笑语,到了肇庆,上来一位地接导游,打扮入时,刚上车就先拿眼睛斜着看了游客一眼,然后拿过话筒。这个时候,有位游客说:“导游,麻烦你发一下矿泉水。”这位导游尖声说:“要喝自己到车头来拿,我又不是你们的搬运工。”全车寂然。
请从职业道德的角度,谈谈这位导游的做法是否正确。
导游的一举一动都是导游服务的体现。根据导游职业道德规范,该导游不符合导游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文明礼貌,优质服务”是导游与游客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和提供服务的职效追求。文明礼貌的核心是尊重人。它要求导游在接待工作中,举止端庄,说话和气,态度友善,服务周到,尽可能服务在游客开口提出之前,满足游客的合理要求,使游客感到宾至如归。此案例中的地接导游服务态度差,不但不主动服务,而且还拒绝服务,这是不符合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