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题1. 已知土的天然重度γ=17kN/m
3,土粒相对密度d
s (比重G
s)
①=2.72,含水率w=10%,试求土的孔隙比e、饱和度S
r、干密度ρ
d和质量密度ρ。
2. 地下水绕过隔水帷幕向集水构筑物渗流,为计算流量和不同部位的水力梯度进行了流网分析,取某剖面划分流槽数N
1=12个,等势线间隔数N
D=15个,各流槽的流量和等势线间的水头差均相等,两个网格的流线平均距离b
i与等势线平均距离l
i的比值均为1,总水头差△H=5.0m,某段自第3条等势线至第6条等势线的流线长10m,交于4条等势线,试计算该段流线上的平均水力梯度。
水力梯度为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式中:i——水力梯度;
△h——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L——渗流长度。

3. 用土粒相对密度d
s=2.7、e=0.8的土料做路基,要求填筑干密度ρ
d=1700kg/m
3,试求填筑1.0m
3土需要原状土体积。
原状土干密度

设填筑1.0m
3土需原状土体积为U
1500V=1700×1.0

4. 某砂土试样,经筛析后各颗粒粒组含量见表,试确定该砂土的名称。
题1-84表 粒组(mm) | <0.075 | 0.075~0.1 | 0.1~0.25 | 0.25~0.5 | 0.5~1.0 | >1.0 | 含量(%) | 8 | 15 | 42 | 24 | 9 | 2 | |
(1)粒径大于1.0mm含量占总质量的2%;
(2)粒径大于0.5mm含量占总质量的(9+2)%=11%;
(3)粒径大于0.25mm含量占总质量的(24+9+2)%=35%;
(4)粒径大于0.1mm含量占总质量的(42+24+9+2)%=77%;
(5)粒径大于0.075mm含量占总质量的(77+15)%=92%。
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为92%,超过全重85%,该土为细砂。
5. 某公路填料进行重型击实试验,土的d
s=2.66,击实筒重2258g,击实筒容积 1000cm
3,击实结果见题1-103表1。
题1-103表1 w(%) | 击实筒和土质量总和(kg) | w(%) | 击实筒和土质量总和(kg) | 12.2 | 3.720 | 25.0 | 4.160 | 14.0 | 3.774 | 26.5 | 4.155 | 17.7 | 3.900 | 29.3 | 4.115 | 21.6 | 4.063 | | | |
试求:(1)绘制w-ρ
s(湿密度)曲线,确定最大密实度和相应含水率;
(2)绘制w-ρ
d(干密度)曲线,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
(3)在w-ρ
s,曲线上示出饱和度S
r=100%时的曲线;
(4)如果重型击实试验改为轻型击实,分析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变化;
(5)如果要求ρ
d=95%,施工机械碾压功能与重型击实试验功能相同,估算碾压时的填料含水率。

计算结果见题1-103表2。
题1-103表2
w(%) |
ρs(g/cm3) |
ρd(g/cm3) |
ρd'(g/cm3) |
12.2 |
1.462 |
1.303 |
|
14.0 |
1.516 |
1.330 |
|
17.7 |
1.642 |
1.395 |
1.809 |
21.6 |
1.805 |
1.484 |
1.689 |
25.0 |
1.902 |
1.522 |
1.598 |
26.5 |
1.897 |
1.500 |
1.560 |
29.3 |
1.857 |
1.436 |
1.495 |
|

(1)ρ
s=1.903g/cm
3,相应w=25.2%(见题 1-103图);
(2)ρ
d=1.522g/cm
3,最优含水率w
op= 24.4%(见题1-103图);
(3)S
r=100%的曲线为ρ
d'(见题1-103图);
(4)改用轻型击实仪,ρ
d减小,w
op增大;
(5)于密度达95%,压实系数λ=0.95
ρ
d=1.522× 0.95=1.446g/cm
3 则
w=20%~27.5%,w=w
op±2%~3%
含水率控制在22.4%~26.4%范围。
6. 某工程场地有一厚11.5m砂土含水层,其下为基岩,为测砂土的渗透系数打一钻孔到基岩顶面,并以1.5×10
3cm
3/s的流量从孔中抽水,距抽水孔4.5m和10.0m处各打一观测孔,当抽水孔水位降深为3.0m时,测得观测孔的降深分别为0.75m和0.45m,用潜水完整井公式计算砂土层渗透系数是值。
有两个观测孔的潜水完整井的渗透系数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S
1、S
2——分别为抽水孔、观测孔水降深(m);
H——透水层厚度(m);
r
1、r
2——观测孔与抽水孔距离(m);
Q——抽水流量(m
3/d)。

题1-32图

7. 某场地为了降低地下水位,在水平不透水层上修建一条长100m的地下水廊道,然后经排水沟排走,距廊道边缘 l=80m处水位开始下降。该处水深H=7.6m,廊道中水深 h=3.6m,由廊道排出总流量Q=2.23m
3/s,试求土层渗透系数。

廊道中所集地下水流量系由两侧土层中渗出,故每一侧渗出的单位宽流量为

8. 某岸边工程场地细砂含水层的流线上A、月两点,A点水位标高2.5m,月点水位标高3.0m,两点间流线长度为10m,试计算两点间的平均渗透力。
水力梯度为单位渗流长度上的水头损失。

水在渗流中,由于受到土粒的阻力,而引起水头损失,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知,水流经过时必定对土颗粒施加一种渗流作用力,单位体积土颗粒所受到的渗流作用力称为渗流力J。
J=γ
wi
式中:了——渗流力;
i——水力梯度;
γ
w——水重度。
J=10×0.05=0.5kN/m
3
9. 某基坑采用板桩作为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平地面,坑底用集水池进行排水,试计算集水池的截水长度为3m是否满足要求。

解 设截水长度为l

i
cr=0.9>i=0.4,截水长度3m满足要求。
10. 某水闸上游水深15m,下游水深5m,流网如图所示,土的渗透系数k=1.0×10
-2cm/s,试求:(1)a、b、c三点孔隙水压力;(2)ab段平均流速;(3)单位宽度流量。

由流网知,等势线m=11,等流线,n=6,网格长度l=b=3m。
(1)两等势线的水头差

a点 u
a=γ
wh=10×(15-6)=90kPa
b点 u
b=γ
wh=10×(15-7)=80kPa
c点 u
c=γ
wh=10×(15-4)=110kPa
(2)ab段平均流速

(3)单位宽度流量

11. 某堤坝上游水深12m,下游水深2m,土渗透系数k= 0.6m/d,流网格为正方形,宽度1.0m,其中流线5条,等势线9条,试估算坝宽1.0m的渗流量。

每米坝宽的渗流量

流线n=5,等势线m=9
△b=△l=1.0m

12. 某建筑物地基需要压实填土8000m
3,控制压实后的含水率w
1=14%,饱和度S
r=90%、填料重度r=15.5kN/m
3、天然含水率W
0=10%,土粒相对密度为G
s=2.72,试计算需要填料的方量。
压实前填料的干重度

压实后填土的干重度

根据压实前后土体干质量相等原则计算填料方量为

13. 在水平均质具有潜水自由面的含水层中进行单孔抽水试验如图所示,已知水井半径r=0.15m,影响半径R=60m,含水层厚度H=10m,水位降深S=3.0m,渗透系数k=25m/d,试求流量Q。

根据完整井Dupuit公式

式中:Q——每天抽水量;
k——平均渗透系数;
H
0——含水层厚度;
R——降水影响半径;
r——滤水管半径;
S——水位降深。

14. 某土样进行应变式直剪试验,数据见题1-46表l,已知剪力盒面积A=30cm
2,应力环系数K=0.2kPa/0.01mm,百分表0.01mm/格,试求该土样抗剪强度指标。
题1-46表1 垂直荷载(kN) | 0.15 | 0.30 | 0.60 | 0.90 | 1.20 | 应力环百分表格数 | 120 | 160 | 280 | 380 | 480 | |
由题1-46表1的数据可以得到其竖向应力σ和剪应力τ的值(见题1-46表2),如σ=0.15/0.003=50kPa,τ=120×0.01×0.2/0.01=24kPa。
题1-46表2
σ(kPa) |
50 |
100 |
200 |
300 |
400 |
τ(kPa) |
24 |
32 |
56 |
76 |
96 |
|
以τ为纵坐标,σ为横坐标绘制σ-τ叮关系曲线得c=13kPa,m
s=ψ=12°。
15. 某一黄土场地进行初步勘察,在一探井中取样进行湿陷性试验,结果见表。试计算黄土的总湿陷量△
s(β
0=0.5,不考虑地质分层)。
题1-96表 取样深度(m) | 自重湿陷系数δzs | 湿陷系数δs | 取样深度(m) | 自重湿陷系数δzs | 湿陷系数δs | 1.0 | 0.032 | 0.044 | 5.0 | 0.001 | 0.012 | 2.0 | 0.027 | 0.036 | 6.0 | 0.005 | 0.022 | 3.0 | 0.022 | 0.038 | 7.0 | 0.004 | 0.020 | 4.0 | 0.02 | 0.030 | 8.0 | 0.001 | 0.006 | |
δ
s<0.015为非湿性黄土,δ
s<0.015的土层不累计。
自重湿陷量的计算值△
zs,从自然地面起算,对δ
zs<0.015的土层不累计

△z
s=5.85cm<7cm,属非自重湿陷性黄土。
计算总湿陷量△
s,从地面下1.5m算至基底下5m,即地面下1.5~6.5m,β取1.5。

=1.5×10.4=15.6cm
16. 钻机立轴升至最高时其上口为1.5m,取样用钻杆总长21.0m,取土器全长1.0m,下至孔底后机上残尺1.10m,钻孔用套管护壁,套管总长18.5m,另有管靴与孔口护箍各高0.15m,套管口露出地面0.4m,试求取样位置至套管口的距离为多少?
取样位置至套管口的距离为
l=[(2l+1.0)-(1.5+1.1)]-[(18.5+0.15+0.15)-0.4]
=[22-2.6]-[18.8-0.4)
=19.4-18.4=1.0m
17. 完全饱和土样,高2cm,环刀面积30cm
2,进行压缩试验,试验结束后称土质量为 100g,烘干后土质量为80g,设土d
s=2.65,试求:
(1)压缩前土质量;
(2)压缩前后土孔隙比减小多少;
(3)压缩量是多少。
土体积 U=30×2=60cm
3 m
s=80g
d
s=2.65

V
w=U-V
s=60-30.2=29.8cm
3,水质量m
w=29.8×1=29.8g
(1)压缩前土质量 80+29.8=109.8g

压缩前后孔隙减少 △e=0.987-0.662=0.325
(3)压缩后水排出体积 29.8-20=9.8cm
3 
18. 某黄土试样,室内双线法压缩试验的成果见表,试求黄土的起始压力P
sh。
题1-99表 p(kPa) | 0 | 50 | 100 | 150 | 200 | 300 | 天然高度hp(mm) | 20 | 19.81 | 19.55 | 19.28 | 19.01 | 18.75 | 浸水后高度hp'(mm) | 20 | 19.61 | 19.28 | 18.95 | 18.64 | 18.38 | |
湿陷系数

h
p-h
p'=0.015h
0=0.015×20=0.3mm
当p=100kPa时 h
pg-h
p'=19.55-19.28=0.27
当p=150kPa时 h
p-h
p'=19.28-18.95=0.33
h
p-h
p'=0.3mm时,p
sh=125kPa
19. 已知粉质黏土的土粒比量为2.73,含水率为30%,土的密度为1.85g/cm
3,试求浸水饱和后该土的水下有效重度。
20. 某土层天然孔隙比e
0=0.85,进行压缩试验,各级压力下的孔隙比见表,试判断该土的压缩性和计算压缩模量。
题1-97表 p(kPa) | 50 | 100 | 200 | 300 | 400 | e | 0.84 | 0.835 | 0.820 | 0.795 | 0.780 | |
21. 某黏性土,γ=18.5kN/m
3,γ
sat=19.5kN/m
3,地下水位地面下5.0m,在深20m处取土进行高压固结试验,由试验结果作e-lgp曲线,用卡萨格兰德作图法得到先期固结压力p
c= 350kPa,试求该土的超固结比(OCR)。
20m处土自重应力
p
1=5×18.5+15×9.5=235kPa

22. 一湿土样质量100g,含水率16%,若要制备含水率25%的土样,问需加多少水?

当含水率增加至25%时,需加水
△m
w=86.2×(0.25-0.16)=7.76g
23. 已知地基土中某点的最大主应力σ
1=600kPa,最小主应力σ
3=200kPa,试求最大剪应力τ
max及其作用方向,与大主应面成夹角a=15°的斜面上的正应力和剪应力。

σ
1=600kPa,σ
3=200kPa,绘制莫尔应力圆(见题1-101图)。

24. 某轻型建筑物采用条形基础,单层砌体结构严重开裂,外墙窗台附近有水平裂缝,墙角附近有倒八字裂缝,有的中间走廊地坪有纵向开裂,试分析建筑物开裂属以下哪种原因,并说明理由:(1)湿陷黄土浸水;(2)膨胀土胀缩;(3)不均匀地基差异沉降;(4)水平滑移拉裂。
从建筑物裂缝特征看,是由于膨胀土胀缩引起,如墙角附近出现倒八字形裂缝,是由于房屋不均匀上升才能出现倒八字裂缝;中间走廊地坪开裂也是由于膨胀土遇水膨胀,使地坪隆起开裂。
膨胀土地基引起房屋开裂情况类似冻土胀缩情况,房屋裂缝特点是:(1)房屋成群开裂,裂缝上大下小,常见于角端及横隔墙上,并随季节变化张大或缩小;(2)墙面出现十字交叉裂缝;(3)外廊式房屋砖柱断裂或柱基转动下沉;(4)地坪隆起开裂。
25. 在黏土中进行平板载荷试验,方形承压板面积0.25m
2,各级荷载及相应的累计沉降见表,若按,s/b=1%,所对应荷载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试确定该载荷试验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题1-105表 p(kPa) | 54 | 81 | 108 | 135 | 162 | 189 | 216 | 243 | s(mm) | 2.15 | 5.01 | 8.95 | 13.9 | 21.05 | 30.55 | 40.35 | 48.50 | |
s/b=0.01,b=0.5m
s=0.01×b=0.01×0.5=0.005m=5mm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qk=81kPa
26. 某饱和黏性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q
u=20kPa,试绘制极限应力圆和土的抗剪强度曲线,求破坏面和大主应力面的夹角。

σ
1=q
u=20kPa,σ
3=0,绘制极限应力圆如图所示,其抗

27. 某场地的粉土层取6个土样进行直剪试验,得c(kPa)=15、13、16、18、23、21,ψ(°)= 25、23、21、20、23、22,试计算‘和平的标准值c
k、ψ
k。
28. 某饱和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c
u=20kPa,如在同一土样上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围压σ
3=150kPa。试求试样发生破坏时的轴向应力σ
l为多少。
饱和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相当于在三轴仪中进行σ3=0的不排水剪切试验,ψ≈0°。
根据黏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σ1=σ3tan2(45°+ψ/2)+2ctan(45°+ψ/2)
=σ3+2c=150+2×20=190kPa
29. 某完整井进行抽水试验,其中一口抽水井,两口观测井,观测井与抽水井距r
1=4.3m,r
2=9.95m(见题1-52图),含水层厚度为12.34m,当抽水量q=57.89m
3/d时,第一口观测井降深0.43m,第二口观测井降深0.31m。试计算土层的渗透系数。

当井底钻至不透水层时称为完整井,完整井的土层渗透系数k可由下式计算

30. 某饱和土儿γ
sat=15.9kN/m
3,w=65%,试计算土粒相对密度d
s和孔隙比e。
31. 某岩体的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为10MPa,岩体波速V
pm=4km/s,岩块波速V
pr= 5.2km/s,如不考虑地下水,软弱结构面及初始应力影响,试计算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值和判断基本质量级别。
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 50128—1994),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
c的兆帕数和K
v计算。
BQ=90+3R
c+250K
v 
R
c=10MPa
90K
v+30=90×0.59+30=83.1MPa,R
c=10MPa<83.1MPa
0.04R
c+0.4=0.04×10+0.4=0.8,K
v=0.59<0.8
BQ=90+3×10+250×0.59=267.5,基本质量级别属IV级。
32. 某饱和原状土,体积V=100cm
3,湿土质量m=0.185kg,烘干后质量m
s=0.145kg,d
s=2.7,w
L=35%,w
p=17%,试求:(1)I
p、I
L并确定土名称和状态;(2)若将土压密使其γ
d=16.5t/m
3,此时孔隙比减少多少?

I
p=18>17,该土为黏土;0.25<I
L<0.75,黏土为可塑。
(2)γ
d=16.5kN/m
3 
压缩后孔隙比减小 △e=0.86-0.64=0.22
33. 某软土用十字板剪力仪剪切试验,测得量表最大读数R
y=215(0.01mm),轴杆与土摩擦时量表最大读数R
g=20(0.01mm);重塑土最大读数R
y'=64(0.01mm),R
g'=10(0.01mm),板头系数K=129.4m
-2,钢环系数C=1.288N/0.01mm,试判断土灵敏度等级。
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 c
u=K·C·(R
y-R
g)
原状土
c
u=129.4×1.288×10
-3×(215-20)×0.01
=32.5kN/m
2 重塑土

2<S
t≤4,属中灵敏度土。
34. 某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围岩为花岗岩,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R
b=83MPa。岩体完整性系数K
v=0.78,围岩最大主应力σ
m=25MPa,试求围岩应力比和应力状态。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围岩强度应力比

围岩强度应力比在2~4之间,属中等初始应力状态,岩壁会产生破坏。
35. 一板桩打入土层的渗流流网如图所示,网格长度和宽度l=b=3.0m,土层渗透系数k=3×10
-4mm/s,板桩入深度9.0m,试求:(1)图中所示a、b、c、d、e各点的孔隙水压力;(2)渗流速度;(3)单位宽度渗流量。

a点 u
a=0
b点 u
b=γ
wh=10×9=90kPa
由流网知,等势线8条m=8,等流线5条n=5,任意两等势线间的水头差为

c点 u
c=γ
wh=10×(18-1.143×3.5)=140kPa
d点 u
d=γ
wh=10×1.0=10kPa
e点 u
e=0
(2)渗流速度

(3)单位宽度渗流量

36. 题1-26图是一组不同成孔质量的预钻式旁压试验曲线,请分析哪条曲线是正常的旁压曲线,并分别说明其他几条曲线不正常的原因。

曲线2为正常旁压曲线,其中:
AB段为初始段,反映孔壁被扰动土的压缩;
BC段为似弹性段,体积与压力变化近似直线关系,月点对应的压力p0为临界压力;
CD段为塑性段,V与p成曲线关系,随着压力增大体积变化愈来愈大,最后急剧增大,达破坏极限,C点对应压力pf为临塑压力,D点对应的压力pt为极限压力;
曲线1反映孔径太小或有缩孔现象,旁压探头强行压入钻孔,曲线前段消失;
曲线3反映孔壁严重扰动,形成很厚的扰动圈,曲线前段消失,后段呈弧形上弯,说明扰动土被压密过程;
曲线4反映孔径太大,使测管中相当一部分水消耗在充填膜与孔壁间的空隙上。
37. 某工程进行单孔抽水试验,滤水管上下均设止水装置,水参数:钻孔深12m,承压水位1.5m,孔径0.8m,影响半径100m。

第一次降深2.1m,涌水量510m
3/d;
第二次降深3.0m,涌水量760m
3/d;
第三次降深4.2m,涌水量1050m
3/d。
试计算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
根据裘布依公式

R为降水影响半径 R=100m
M为含水层厚度 M=10-7=3m
s为水位降深,r为滤水管半径,r=0.4m

平均渗透系数
K=(k
1+k
2+k
3)/3=(70.4+74.1+73.1)/3=72.5m/d
38. 已知饱和黏性土,d
s=2.74,w=36%,求孔隙比。
当S
r>80%的土为饱和,取S
r=0.8

39. 某土层十字板剪切试验,得土抗剪强度τ=50kPa,取土进行重塑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qu'=40kPa,试求土的灵敏度。
十字板现场试验测定土的抗剪强度,属不排水剪切试验条件,其结果接近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
τ=q
u/2,q
u=2τ=2×50=100kPa
重塑土样无侧限抗压强度,q
u'=40kPa
土的灵敏度为原状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与重塑土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之比

该土为中灵敏度土。
40. 某土样经颗粒分析结果,粒径小于6mm土重占60%,粒径小于1mm的占30%,粒径小于0.2mm的占10%,试判断该土级配好坏。
土的不均匀系数及曲率系数为

C
u>5,C
c<l,属级配不良土。
41. 某黏性土进行三轴的固结不排水压缩试验(CU),三个土样的大、小主应力和孔隙水压力如表所示,按有效应力法求莫尔圆的圆心坐标和半径,以及该黏性土的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c'、ψ'。
题1-4表 土 样 | 应 力 | 大主应力σ1(kPa) | 小主应力σ3(kPa) | 孔隙水压力u(kPa) | 1 | 77 | 24 | 11 | 2 | 131 | 60 | 32 | 3 | 161 | 80 | 43 | |

有效应力
土样1 σ'
1=σ
1-u=77-11=66kPa
σ'
3=σ
3-u=24-11=13kPa
土样2 σ'
1=131-32=99kPa
σ'
3=60-32=28kPa
土样3 σ'
1=161-43=118kPa
σ'
3=80-43=37kPa
圆心坐标和半径

半径 26.5

半径 35.5

半径 40.5
将三轴压缩结果绘制一组极限应力圆(莫尔圆)如图所示,由此得到有效应力强度指标c'= 12kPa,ψ'=21.8°。
42. 某饱和黏土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抗剪强度c
u=70kPa,如果对同一试件进行三轴不固结不排水试验,施加周围压力σ
3=150kPa。当轴向压力为300kPa时,试件是否发生破坏?
试件破坏时其主应力为σ1=σ3+△σ1
△σ1为剪切破坏时由传力杆加在试件上的竖向压应力增量,无侧限抗压强度qu=2cu
σ1=σ3+2cu=150+2×70=290kPa
施加轴向压力为300kPa>290kPa,试件破坏。
43. 某铁路上的一非浸水、基底面为水平的重力式挡土墙,作用于基底上的总垂直力 N=192kN,墙后主动土压力总水平分力E
x=75kN,基底与地层间摩擦系数f=0.5,试计算挡土墙沿基底的抗滑动稳定系数K
c(墙前土压力水平分力略。)
根据《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 10025—2001)挡土墙沿基底的抗滑稳定系数K
c 
44. 某石油液化气洞库工程,在160m深度取岩体进行单轴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得R
c= 50MPa,岩体弹性纵波速度y
pm=2000m/s,岩石弹性纵波速度V
pr=3500m/s,试判断该岩体基本质量分级。
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BQ值
BQ=90-[-3R
c+250K
v 
90K
v+30=90×0.326+30=59.3
R
c=50<90K
v+30=59.3
0.04R
c+0.4=0.04×50+0.4=2.4MPa
K
v=0.326<0.04R
c+0.4=2.4
BQ=90+3R
c+250K
v=90+3×50+250×0.326=321.5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IV级。
45. 按水工建筑物围岩工程地质分类法,已知岩石强度评分25,岩体完整程度评分30,结构面状态评分15,地下水评分-2,主要结构面评分-5,围岩应力比s<2,试求其总评分多少和围岩类别。
总评分T=25+30+15-2-5=63
65≥T>45,III类
初判为III类,但s<2,围岩类别降低一级,所以该围岩属IV类。
46. 6层普通住宅砌体结构无地下室,平面尺寸为9m×24m,季节冻土设计冻深0.5m,地下水埋深7.0m,布孔均匀,孔距10.0m,相邻钻孔间基岩面起伏可达7.0m,基岩浅的代表性钻孔资料是:0~3.0m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基岩深的代表性钻孔资料为0~3.0m为中密中砂,3.0~5.5m为硬塑黏土5.5~14m为可塑黏土,以下为薄层泥质灰岩。根据以上资料,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和合理的?并说明理由。
(1)先做物探查明地基内的溶洞分布情况;
(2)优先考虑地基处理,加固浅部土层;
(3)优先考虑浅埋天然地基,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计算;
(4)优先考虑桩基,以基岩为持力层。
(1)6层砌体结构住宅,假设为条形基础,基础宽度1.5~2.0m,基础埋深0.5~1.0m,其受力层深为3b(b为基础宽度)。
受力层深 1.0+3×2=7m
土层5.5~14m为可塑黏土,以下为泥质灰岩,若有岩溶也在受力层以下无需用物探查明溶洞分布。
(2)6层住宅基底平均压力约100~150kPa,以中密中砂为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可达180~250kPa,承载力满足要求,无需地基处理。
(3)从住宅特征和土层情况可采用天然地基的浅基础无需用桩基。
所以第(3)项浅埋天然地基,验算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是正确和合理的。
47. 某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围岩岩石强度评分为25,岩体完整程度评分为30,结构面状态评分为15,地下水评分为-2,主要结构面评分为-5,试判断围岩类别。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围岩地质总评分
T=25+30+15-2-5=63
围岩类别为III类,即局部稳定性差,围岩强度不足,局部产生塑性变形,应支护。
48. 某花岗岩风化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N=30、29、31、28、32、27,试判断该风化岩的风化程度。

标准贯入击数标准值,N=γ
s×N
m=29.5×0.948=28
N=28<30,该花岗岩经风化后为残积土。
49. 已知某土样液限w
L=41%,塑限w
p=22%,饱和度S
r=0.98,孔隙比e=1.55,d
s=2.7,试计算塑性指数I
p、液性指数I
L,并判断土性和状态。

I
P=19>17,该土为黏土;
I
L=1.8>1.0,黏性土为流塑状态。
50.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规定,对原状土取土器,外径D
w=75mm,内径D
s=71.3mm,刃口内径D
e=70.6mm,取土器具有延伸至地面的活塞杆,试求取土器面积比、内间隙比、外间隙比,并判定属于什么取土器。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附录F取土器技术标准。

根据附录F,面积比=12.85%<13%,内间隙比=0.99%<1%,属于薄壁取土器。

式中:D
e——取土器刃口内径;
D
s——取土器内径;
D
t——取土器外径;
D
w——取土器管靴外径,对薄壁管D
w=D
t。
取土器具有延伸地面活塞杆,所以该取土器为固定活塞薄壁取土器。
51. 已知A、B土样的土工试验结果见表,试问下列结论中哪几个是正确的?
题1-64表 土样 | wL | wP | w(%) | ds | Sr | A | 30 | 12.5 | 28 | 2.75 | 1.0 | B | 14 | 6.3 | 26 | 2.70 | 1.0 | |
(1)A土样比月土样的黏粒(d<0.005mm)含量多;
(2)A土样重度大于月土样;
(3)A土样干密度大于月土样;
(4)A土样孔隙率大于B土样。
A土样 I
p=w
L-w
p=30-12.5=17.5
B土样 I
p=14-6.3=7.7
I
p值A>B

所以(1)、(4)结论正确,(2)、(3)结论错误。
52. 用高度为20mm的试样做固结试验,各压力作用下的压缩量见表,用时间平方根法求得固结度达到90%时的时间为9min,试计算户=200kPa压力下的固结系数C
v值。
题1-25表 压力p(kPa) | 0 | 50 | 100 | 200 | 400 | 压缩量d(mm) | 0 | 0.95 | 1.25 | 1.95 | 2.5 | |
由室内固结试验的时间平方根法求固结系数C
v,是以百分表读数d(mm)为纵坐标,时间平方根

(min)为横坐标,绘制d-

曲线。延长曲线开始段的直线,交纵坐标轴于d
0点 (理论零点),通过d
0点作另一直线,令其横坐标为前一直线段的1.15倍,与d-

曲线交点所对应的时间平方根即为试样固结度达90%所需的时间t
90。

式中:T
v——竖向固结时间系数。

式中:T
v——竖向固结时间因数;
C
v——固结系数(cm
2/s);
t——固结时间(s);
H——排水距离,单面排水取H,双面排水取H/2。
T
v=C
vt
90/H
2=0.848

53. 如图所示,土样高25cm,e=0.75,d
s=2.68,试求渗透的水力梯度达到临界时的总水头差。

解 土有效重度

54. 某砂土,其颗粒分析结果见表,现场标准贯入试验N=32,试确定该土的名称和状态。
题1-85表 粒组(mm) | 2~0.5 | 0.5~0.25 | 0.25~0.075 | 0.075~0.05 | 0.05~0.01 | <0.01 | 含量(g) | 7.4 | 19.1 | 28.6 | 26.7 | 14.3 | 3.9 | |

颗粒大于0.075mm占总质量的55.1%>50%,该土属粉砂。
N=32>30,属密实状态。
55. 某工厂拟建一露天龙门吊,起重量150kN,轨道长200m,基础采用条形基础,基础宽1.5m,埋深1.5m,场地平坦,土层为硬塑黏土和密实卵石互层分布,厚薄不一,基岩埋深7~8m,地下水埋深3.0m,对该地基基础的下面四种情况,哪种情况为评价重点?并说明理由:(1)地基承载力;(2)地基均匀性;(3)岩面深度及起伏;(4)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变化幅度。
龙门吊起重量150kN,考虑吊钩处于最不利位置,且不考虑吊车和龙门架自重,基础底面的平均压力为

(1)基底持力层为硬塑黏土和卵石互层,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k≥100kPa,地基承载力肯定满足要求。
(2)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地基主要受力层,对条形基础为基础底面下3b(b为基础底面宽度),即3×1.5=4.5m,自然地面下4.5+1.5=6.0m,基岩埋深7~8m,与基岩关系不大。
(3)地下水埋藏条件及变化对地基承载力影响不大。
(4)该龙门吊的地基基础主要应考虑地基均匀性引起的差异沉降。按规范GB 50007—2002,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纵向允许4‰,横向允许3‰,地基硬塑黏土和卵石层厚薄不一,其压缩模量差别较大,所以应重点考虑地基均匀性引起的差异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