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题古诗文填空6.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论语》)
7. ______,______,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9.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文学常识填空10. 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______”;与杜甫合称“______”,其诗代表了______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11. 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是爱的母题、______和______。
12.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句话出自于泰戈尔的______。
13.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长篇讽刺小说,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______和______的旅行经历,反映了十八世纪前半期英国的社会现实。
二、诗歌鉴赏题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无开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 赏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
梅花,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紧临着破败不堪的“断桥”,日落黄昏,暮色朦胧,风雨交加。它凌寒先发,开得最早,却“无意苦争春”,任凭“群芳”所妒,表现出标格独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在风雨侵凌下,梅花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纷纷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碾成尘灰。但它那“别有丰韵”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末句将作者的思想感情推向了高潮,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虽九死犹未悔”的自尊、自爱与自律。
3. 现代诗鉴赏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将自己虚拟成一只鸟来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诗人以“假如我是一只鸟”虚拟,“歌唱”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是“鸟”,同时也是“诗人”为祖国献身的愿望。这种寓情于形象的描写,不仅有助于感情的抒发,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
四、课程理论题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填写以下空格。1. 课程目标______年一贯整体设计。按______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______。语文教学应在______的过程中进行。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实施的总体教学建议有哪些?
(一)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
(三)____________;
(四)____________。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实践题1. 下面是一位老师的两个教学片段,阅读品味,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片段一: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桂林山水的特点并学了第一段,知道了山水之美。现在请大家深入学习并了解漓江水的特点,作者怎样写出漓江水的特点的?
生: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看屏幕,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哪个特点,读给同桌听。
生:我喜欢“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为什么喜欢?
生:这句用比喻手法,写出绿的特点。
师:你知道水绿得如何?
(生回答,说出了“翡翠、无瑕”的意思,并指出水的特点)
师:想想,应怎样读呢?
生:应读得活泼、跳跃。
师:喜欢读这一句的同学把这一句读一读。(生读)
师:喜欢水清的同学,说说你们喜欢的理由并读一读。
生:漓江的水清得可见江底的沙石。
师:漓江到底有多清呢?我们可以把一枚硬币放入水中,透过江水可以看见江底硬币上的字。那如何朗读呢?喜欢的同学读一读。(生读)
师:请同学们评一评,他们读得如何?(师指导,该句应读得平整,然后,全班读一遍)
师:老师也喜欢这一段,现在老师读前半句,你们读后半句。(师生接读)
师:这种句子有什么特点?
生:后面半句强调前半句。
师:这是排比,作者本写水,为何要提到大海、西湖?
生:对比、比较。
师:这有什么作用?(出示幻灯片:波澜壮阔的大海、西湖的图片)
片段二:
自由读第三段,交流朗读方法
师:大家自由读这一部分,要读出作者怎样写出山的特点。(先指名读)
师:读这一段,指出你喜欢哪些语句?小组交流这一段与前面的写作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有感情地朗读。(个别读、评读、诵读、挑战读)
师:(引读、配乐读)交流一下对以上这一段话感受最深的词句,说说你的感受。
生:这一段写得很好,如写山“各不相连、形态各异……”说明山很多,形态多种多样。
生:“像骆驼,像巨象……奇峰罗列”说明山的千姿百态,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接。
师:这也是说山很多,形态各异。你们还能想象出山像什么呢?
生:像宝塔,像大佛,像巨轮……
师:(出示课件:flash诗配画一首)大家读这首诗,想想从这首诗中可以知道什么?
附:诗一首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山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如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如水芙蓉
生:写了山的各种各样的形态。
师:(出示桂林山水图片)同学们边看图边想象桂林山水之美,并说说与文中所述之美有何异同?
请根据以上教学片段,分别对该老师在两个教学片段中采取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价。
这位老师在指导片段一阅读理解时,做到阅读与理解相结合,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状态,并且让学生及时反馈评价,同时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另外,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指导学生形象理解山水百态也有很好的作用,这能更好地让学生在朗读时读出感情。
在片段二的教学中,老师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在阅读中体验,学习以文本为载体指导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前后两段写法,先总结出学法,再放手让学生自学,这样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自我想象,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养成主动探索的精神。通过创设情境、图片展示,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增强学生赞美桂林山水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享受到生活化的语文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同时,本片段也重视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或模仿文中的句式,或自由表达,都为学生语言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实现了积累、理解、转化、应用的语言实践过程,为学生今后学好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山雨
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远的山林里传来,从很高的山坡上传来——
沙啦啦,沙啦啦……
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雨中的绿色,在画家的调色板上是很难调出来的,然而只要见过这水淋淋的绿,便很难忘却。
不知在什么时候,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山中一下子变得非常幽静。远处,一只不知名的鸟儿开始啼(tí)啭(zhuàn)起来,仿佛在倾吐着浴后的欢悦。近处,凝聚在树叶上的雨珠还往下滴着,滴落在路旁的小水洼中,发出异常清脆的音响——
丁——冬——丁——冬……
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请阅读上面这篇小课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结合学情,为其设计一段朗读教学设计。
朗读教学设计:
一、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理解生词)
水淋淋(lín)、啼(ti)啭(zhuàn)、倾吐(tǔ)、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
轻盈:一般是形容女子身材苗条,动作轻快。
啼啭:形容鸟婉转地叫。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二、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含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教师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赏析语言、体味情感都要通过学生的读来落实。
(1)感悟雨声的美妙、神奇。
①“沙啦啦,沙啦啦……”这是实实在在的雨声。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和“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这是由雨声而产生的联想,给人以美的感受。
③“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写出了山雨的声音神奇、美妙,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2)感悟雨色的明丽、迷人。
①“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是实写雨雾中的色彩,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
②“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因为作者发自内心地喜爱这绿色,所以讲“流进我的心胸”。
③雨中山林美景,感受雨中的绿色之美,印证课文中作者的感受。(课件)
(3)感情朗读,加深理解。谁能把优美动听的雨声、雨色变成朗读声来告诉大家?(课件)
A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B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C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①自己练习,边读边体会。
②抽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然后描述自己的想象。
三、拓展延伸
1.试比赛背课文。
2.交流学生、教师收集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
六、写作表达题1. 请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自拟,题材不限,诗歌除外;思路清晰,不得套用、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范文] 成长的滋味
人生百味,酸甜苦辣样样俱全。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经历的是成长。在成长中,我们读懂了生活;在成长中,我们从懵懂变得成熟;在成长中,我们不仅经历了风雨,还享受了快乐与幸福;在成长中,我们尝遍了人生的滋味,看遍了我们的花样年华……在成长的旅途上,我们看到了花花绿绿的世界,看到了我们美好的童年、繁华的青春。在我成长的经历中,有着令我百尝不厌,百享不倦的滋味。
酸
六年的光阴,转瞬即逝。如今,我们即将毕业了。不知为何,每每想起快毕业这些情节,我总是不禁落泪,一阵阵酸楚也悄然的涌上我的心头。六年中,我们留下了多少青涩的回忆。在分别的季节里,我们把他们堆在了一起,静静地享受,慢慢的回味。即将离别朝夕相处的一切时,我们由此变得伤感……因为光阴、成长给了我们太多的刻骨铭心,还有酸楚。
甜
海边、沙滩、阳光总是那么的吸引我。一天,我与姐姐来到了海边。一到那,总有心旷神怡的感觉。一丝丝清风吹拂着衣角,一缕缕阳光赠给了我们无限的温暖。我来到了靠海的一边,脚似乎与海水融为一体,我又俯下身子,轻轻地抚摸着海水,有着一种直沁肺腑的冰凉。我们又跑到了沙滩上玩耍……时间过得很快,到了黄昏,余晖倒映在海面上,闪闪发光,使海面更加楚楚动人。就这样,我度过了开心的一天。
苦
人生总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着一些磨难与曲折。当然,每个人对挫折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在一次考试中,我得了一个从未有过也从没想过的成绩——65分。当我得知成绩的那一刻,心凉了,此时的我悲痛欲绝。我不知该如何面对老师,面对父母,更不知该如何面对我自己。当然,眼泪无法洗去痛苦。我便对自己说:要更努力奋斗!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给了我无限的力量,让我从悲伤的边缘又回到了奋斗的起点。
成长中的童年我们是懵懂的,也是无忧无虑的,更是充满梦想的。曾经,我们渴望长大,对美好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但当我们长大时,却还想在稚嫩的童年里徘徊,回到过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即逝的光阴带领着我们成长,随我们一起回味成长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