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符考试题库B12
现在是:
试卷总分:100.0
您的得分:
考试时间为:
点击“开始答卷”进行答题
交卷
评分
存入我的题库
晒成绩
打印模式
隐藏答案解析
打印
下载
背景
字体
较大
大
中
小
较小
退出
专业知识分类模拟题深基础(五)
一、单项选择题
1. 桩基设计时,在下述
种情况下应考虑负摩擦力的影响。
Ⅰ.软土; Ⅱ.膨胀土;
Ⅲ.自重湿陷性黄土; Ⅳ.新近沉积未固结土。
A.Ⅰ、Ⅱ
B.Ⅱ、Ⅲ
C.Ⅲ、Ⅳ
D.Ⅰ、Ⅳ
A
B
C
D
C
2. 制作桩基中的钢筋笼时,主筋净距应
。
A.不小于100cm
B.大于粗骨料粒径3倍以上
C.不小于粗骨料粒径2倍
D.不小于粗骨料粒径
A
B
C
D
B
3. 下列
的设计等级为甲级建筑桩基。
A.40层高层建筑
B.7层民用建筑物
C.10层民用建筑物
D.场地和地质条件简单的8层民用建筑物
A
B
C
D
A
4. 当有混凝土垫层时,承台底面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宜小于
mm。
A.50mm
B.70mm
C.100mm
D.150mm
A
B
C
D
A
5. 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时,如标准差S
n
≤0.15时,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应取
。
A.平均值
B.最小值
C.平均值乘以折减系数λ
D.小值平均值
A
B
C
D
A
6. 摩擦型桩,当采用锤击沉管方法成孔时,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
为主,以贯入度控制为辅。
A.标高
B.贯入阻力
C.锤击能量
D.贯入速度
A
B
C
D
A
7. 建筑桩基采用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以
指标度量桩基可靠度。
A.安全系数
B.桩基安全等级
C.可靠指标
D.建筑桩基重要性系数
A
B
C
D
C
8. 对桩基进行抗震验算时,其单桩竖向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述
极限状态汁算表达式。
A.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K
≤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N
Kmax
≤1.2R
B.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N
max
≤1.2R
C.轴心竖向力作用下γ
0
N≤1.15R 偏心竖向力作用下γ
0
N
max
≤1.3R
D.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EK
≤1.25R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
EKmax
≤1.5R
A
B
C
D
D
9. 现有以下桩基情况:
Ⅰ.桩数n≤3的端承桩; Ⅱ.桩数n≤3的非端承桩;
Ⅲ.桩数n>3的端承桩; Ⅳ.桩数n>3的非端承桩;
Ⅴ.承台底面以下不存在可液化土、湿陷性黄土、高灵敏度软土、久固结土、新填土。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规定,群桩基础在
的组合情况下,方可考虑承台底土阻力。
A.Ⅰ、Ⅴ
B.Ⅱ、Ⅴ
C.Ⅲ、Ⅴ
D.Ⅳ、Ⅴ
A
B
C
D
D
10. 在地震区,桩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计算应采用
作用效应组合。
A.荷载效应基本组合
B.地震作用效应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
C.长期效应组合且计入地震
D.短期效应组合计入地震
A
B
C
D
B
11. 计算桩基负摩阻力时,下述
不正确。
A.负摩阻力是一种下拉荷载
B.桩端相对较硬时,中性点的位置距桩端的距离较远
C.群桩中基桩受到的负摩阻力一般不大于单桩的负摩阻力
D.负摩阻力一般不大于正摩阻力
A
B
C
D
B
12. 在沉管灌注桩施工中,流动性淤泥场地不宜采用
。
A.反插法
B.单打法
C.振动单打法
D.复打法
A
B
C
D
A
13. 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
A.C15
B.C20
C.C25
D.C30
A
B
C
D
C
14. 对按构造配筋的桩,其构造配筋要求中,
不正确。
A.甲级建筑桩基桩顶与承台连接的钢筋主筋不应小于10根,直径为φ12~14
B.混凝土桩主筋锚入承台的长度不应低于35倍主筋直径
C.大直径灌注桩采用一柱一桩时,可将柱与桩直接连接
D.中等直径桩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mm
A
B
C
D
A
15. 对于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桩基,宜按下列原则设计,其中
不正确。
A.对于填土建筑场地,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度,待填土地面沉降基本稳定后成桩
B.对于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采取预压等处理措施,减少堆载引起的地面沉降
C.对位于中性点以下的桩身进行处理,以减少负摩阻力
D.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消除上部或全部土层的自重湿陷性
A
B
C
D
C
16. 针对下列几种提高地基承载力的方法:
Ⅰ.预制钢筋混凝土桩;
Ⅱ.砂石桩;
Ⅲ.钻孔灌注桩;
Ⅳ.水泥搅拌桩。
试指出下列的哪一项全部属于桩基础范畴
。
A.Ⅰ、Ⅲ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Ⅱ、Ⅲ、Ⅳ
A
B
C
D
A
17. 混凝土灌注桩成桩质量检查不包括
工序。
A.场地“三通一平”
B.成孔及清孔
C.钢筋笼制作及安放
D.混凝土搅制及灌注
A
B
C
D
A
18.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进行泥浆护壁时,下述
不正确。
A.施工期间护筒内泥浆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
B.在清孔时应不断置换泥浆
C.灌注混凝土前,孔底500mm以内的泥浆比重不应小于1.25
D.废弃的泥浆应按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处理
A
B
C
D
C
19. 下列术语中
指的是群桩基础中的单桩。
A.基桩
B.单桩基础
C.桩基
D.复合桩基
A
B
C
D
A
20. 对单桩竖向承载力而方,下述不正确的是
。
A.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
B.一般由土对桩的支承阻力控制
C.一般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D.对于端承桩、超长桩和桩身质量有缺陷的桩,可能由桩身材料强度控制
A
B
C
D
C
21. 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下述
不正确。
A.甲级建筑桩基应采用静力触探,标准贯入等原位测试方法综合确定
B.乙级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根据静探、标贯、经验参数等,并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综合确定
C.乙级建筑桩基地质条件复杂时,应由现场载荷试验确定
D.丙级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
A
B
C
D
A
22. 进行成桩质量检查时,
方法不常用。
A.动测法
B.静力压桩法
C.钻芯法
D.预埋管超声检测法
A
B
C
D
B
23. 冲击成孔灌注桩施工中的“梅花孔”是指
。
A.使用梅花状钻头成孔
B.在同一桩位上施工若干个钻孔
C.钻孔形状近似梅花形
D.由于钻孔垂直度偏差,同一钻孔孔口下形成若干个方向不同的钻孔
A
B
C
D
D
24. 钢桩的构造要求中下述
不正确。
A.钢桩的分段长度不宜超过12~15m
B.钢桩截面可采用管形或H型,或其他异型钢材
C.管形钢桩桩端形式可采用敞口或闭口
D.H型钢桩桩端形式一般采用敞口
A
B
C
D
D
25. 对桩身配箍率小于
的灌注桩,可取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临界值的75%为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A.0.65%
B.0.75%
C.0.85%
D.0.95%
A
B
C
D
A
26. 混凝土预制桩打入时,下述( )不正确。
A.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应为5~10mm
B.锤与桩帽、桩帽与桩之间应加设弹性垫
C.桩锤、桩帽、桩身应保持在同一直线上
D.桩插入时的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5%
A
B
C
D
D
27. 按桩基规范(JGJ 94—2008)计算建筑桩基受冲切承载力时,下述
不正确。
A.冲跨比的范围值为0.25~1.0
B.当冲跨大于承台有效高度时,冲切系数为0.7
C.对于方桩及方柱,计算时应将截面换算成圆柱及圆桩
D.冲切计算包括柱、群桩、单桩、角桩对承台的冲切
A
B
C
D
C
28. 端承桩的受力特性为
。
A.荷载由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共同承担
B.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担
C.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
D.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担并考虑部分桩端阻力
A
B
C
D
B
29. 高层建筑柱基平板式承台的厚度不宜小于
mm。
A.400
B.500
C.600
D.800
A
B
C
D
A
30. 通过静载试验进行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测定时,下述( )不正确。
A.对大直径端承桩,可通过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端阻力
B.对嵌岩桩,可通过基岩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C.对于嵌岩桩,可通过直径0.3cm的嵌岩短墩载荷试验确定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和极限端阻力标准值
D.埋设桩身轴力元件只可测定极限侧阻力
A
B
C
D
D
31. 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桩基沉降时,应采用荷载的
。
A.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
B.短期效应组合
C.短期效应组合考虑长期荷载影响
D.作用效应基本组合
A
B
C
D
A
32. 由桩和承台底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称为
。
A.单桩基础
B.群桩基础
C.复合桩基
D.复合基桩
A
B
C
D
C
33. 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进行水下混凝土浇注时,下述
不正确。
A.坍落度宜为180~220mm
B.水泥用量不得少于250kg/m
3
C.含砂率宜为40%~45%
D.骨料最大粒径应小于40mm
A
B
C
D
B
34. 灌注桩的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水下灌注混凝土时,不得小于
。
A.35mm,50mm
B.35mm,70mm
C.50mm,70mm
D.70mm,80mm
A
B
C
D
A
35. 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筑物采用桩基时,单桩的承载力标准值应通过现场静载试验确定。试桩的数量是( )。
A.总桩数的0.5%
B.不应少于2根,并不宜少于总桩数的0.5%
C.总桩数的1%
D.不应少于3根,并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
A
B
C
D
D
36. 安全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至少应布置
个控制孔,安全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应不少于( )个控制孔。
A.2,1
B.3,1
C.3,2
D.2,2
A
B
C
D
C
37. 在极限承载力状态下,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的桩称为
。
A.摩擦桩
B.端承摩擦桩
C.端承桩
D.摩擦端承桩
A
B
C
D
B
38. 桩基础一般应选择较硬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下述说法中
不正确。
A.当持力层为黏性土、粉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2倍桩径
B.当持力层为砂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宜小于1.5倍桩径
C.当桩端持力层为碎石土时,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不宜小于1倍桩径
D.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基以下硬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3m
A
B
C
D
D
39. 地下水位以下的黏性土一般不适合
桩型。
A.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B.干作业成孔灌注桩
C.沉管灌注桩
D.混凝土预制桩
A
B
C
D
B
40. 下列
桩属非挤土桩。
A.锤击或振动沉管灌注桩
B.冲击成孔灌注桩
C.顶钻孔打入预制桩
D.钻孔灌注桩
A
B
C
D
D
41. 下述对混凝土预制桩的构造要求中
不正确。
A.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实心桩的截面边长不宜小于350mm
B.打入式预制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5%
C.预制桩分节时,接头不宜超过3个
D.预制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A
B
C
D
B
42. 桩端全断面进入桩端持力层的深度,对碎石土,不宜小于
。
A.1d
B.2d
C.3d
D.4d
A
B
C
D
A
43. 计算钢管柱单柱竖向承载力时,应考虑
。
A.尺寸效应
B.桩侧的挤土效应
C.桩端的栓塞效应
D.(B)+(C)
A
B
C
D
C
44. 预制桩桩尖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A.C15
B.C20
C.C25
D.C30
A
B
C
D
D
45. 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规定,当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计算时,在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的竖向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表达式应为下列
。
A.N
K
≤R
B.N
EKmax
≤1.5R
C.N
Kmax
≤1.2γ
D.N
EK
≤1.25R
A
B
C
D
D
46. 某不规则承台面积为100m
2
,不均匀布置了17根方形桩,桩边长为400mm,其距径比接近
。
A.5.4
B.5.0
C.4.5
D.4.0
A
B
C
D
A
47. 人工挖孔扩底灌注桩孔径及孔深的要求分别为
。
A.d≥800mm,l≤30m
B.d≥600mm,l≤30m
C.d≥800mm,l≤20m
D.d≥600mm,l≤20m
A
B
C
D
A
48. 采用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时,一般不采用
方法。
A.反打法
B.单打法
C.复打法
D.反插法
A
B
C
D
A
49. 采用端承桩桩基设计方案,土层坡度≤10%时,勘探点间距宜采用
。
A.12~24m
B.25~30m
C.30~35m
D.36~40m
A
B
C
D
A
50. 对采用锤击沉管法施工的摩擦型桩,沉管深度应以
进行控制。
A.设计桩长
B.桩端进入持力层深度
C.以标高控制为主,贯入度控制为辅
D.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标高控制为辅
A
B
C
D
C
51. 对大直径桩基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时,一般性勘探孔应深入桩端平面以下
。
A.1~3m
B.2~4m
C.3~5m
D.5m
A
B
C
D
D
52. 计算嵌岩桩竖向承载力时,对于土层侧阻力应考虑
。
A.尺寸效应
B.挤土效应
C.侧阻力的发挥度
D.可忽略以上效应,按一般桩基计算
A
B
C
D
D
53. 下述
在水平静载试验时不能取水平位移为10mm(或6mm)时所对应的荷载为单桩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A.钢桩
B.素混凝土桩
C.混凝土预制桩
D.配筋率大于0.65%的灌注桩
A
B
C
D
B
54.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
需根据土层埋深对极限侧阻力标准值进行修正。
A.沉管桩
B.预制桩
C.灌注桩
D.新桩规一般不需进行此项修正
A
B
C
D
D
55. 根据单桥探头静力触探资料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桩端附近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宜取
。
A.桩端全截面以上8倍桩径范围内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B.桩端全截面以下4倍桩径范围内比贯入阻力平均值
C.取(A)、(B)二者的较小值
D.应综合分析(A)、(B)后按规范要求取值
A
B
C
D
D
56. 根据现场单桩竖向静荷载试验所提供的承载力是
。
A.承载力基本值
B.承载力特征值
C.承载力设计值
D.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A
B
C
D
D
57. 低桩承台的非挤土桩,当桩身周围有液化土层时,对该土层的桩侧阻力应按
考虑方是正确的。
A.该土层的桩侧阻力为零
B.该土层液化后再固结,对桩侧产生负摩阻力
C.按承台底面非液化土或非软弱土层的厚度、标贯击数与临界标贯击数的比值和液化土层的埋藏深度确定土层液化折减系数进行折减
D.不考虑承台底面的土层情况,完全按N与N
cr
的比值和液化土层的埋藏深度情况而进行折减
A
B
C
D
C
一、单项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深色:已答题 浅色:未答题
提交纠错信息
评价难易度
提交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