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答要求1. 根据给定材料1~6,概括电子信息技术给汉字发展传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要求:全面准确,语言简洁,不超过300字。
电子信息技术给汉字发展传播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并存的。
挑战:一是过度依赖科技编写汉字,手写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字成家常便饭,书写水平下降;二是工作中的无纸化办公使人们对书写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网络语言的随意造字等混乱现象使汉字规范化面临挑战;四是汉字娱乐化的使用、以错为荣的观念,不但破坏了汉字的灵性,更容易造成文化断裂。
机遇:通过汉字计算处理技术的解决,纠正计算机是汉字“掘墓人”的观念,为汉语汉字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支撑:数据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计算机高科技手段的运用,缩短了《中华大典》等文化工程完成的时间,使传统文献的永久保存和无限传播成为现实。
2. 根据给定材料9,分析《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做好汉字工作的启示。
要求:观点叫确,分析深入,条理清晰,不超过200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做好汉字工作的启示:
第一,创新宣传手段。根据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以人们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展汉字文化教育,在社会中形成热爱汉字、学习汉字的良好氛围。
第二,创新娱乐形式。使人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重拾汉字尊严、传承汉字文化。
第三,注重节目内涵。不同于当下蜂拥出现的同质化娱乐节目,而通过提高节目内容深度吸引观众,传播汉字文化。
3. 假如你是某市“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结合给定材料,围绕“规范汉字书写”,给广大市民写一份倡议书。
要求:联系实际,条理清晰,具有感召力,语言简洁,格式正确,400字左右。
关于规范汉字书写的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栽体。汉字的持续发展,源于汉字文化本身的博大精深,更依赖于历代中华儿女的世代传承。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已经习惯于以“打字”代替“书写”,提笔忘字、汉字娱乐化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在此,特向广大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是养成尊重汉字的良好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尊重汉字,正确规范书写,不随意造字,不进行娱乐汉字的游戏等,做汉字文明的保护者。
二是热爱汉字,自觉宣传、保护汉字文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尽量多提笔写字,积极学习宣传汉字文化,遇到有损汉字传统文化的事情要及时制止。
三是汉字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中小学课堂要加强汉字文化教育,开设书法课、写字课等课程,多给学生创造习字写字的机会: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汉字学习氛围,提高孩子的汉字学习意识。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让你我共同努力,一起保护我们的汉字文化!
某市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年××月××日
4. 结合给定材料,以“汉字与中国文化传播”为话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思路明晰,语青流畅。
(4)总字数800~1000字。
[例文]
避免文化之殇 传承汉字之美
从蔡邕到钟繇,从卫夫人到王羲之,从虞世南到欧阳询,从张旭到颜真卿,数千年来,汉字作为中华文化载体代代相传。同时,汉字书写水平也被视为人格的标记,“横平竖直写汉字”和“堂堂正正做真人”相提并论,而汉字书写更与“礼、乐、射、御、数”并称“六艺”。
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曾经,能写一手好字是竞争的资本,值得骄傲自豪。而今,时代变迁,技术革新,无纸化办公流行,人们书写错误越来越多,网络用语对汉字的歪曲更是不可胜数。传统汉字的尊严随着各种冲击而不断消解。随着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一炮而红,人们惊觉,集千年的美丽和智慧于一身的汉字,竟被渐渐抛弃。面对文化之殇,政府相关部门不可坐而论道,而应果断行动,传承汉字千年之美。
传承汉字之美,要加强宣传。伴随时代的发展,电脑取代了铜笔,打字替换了书写,工作中人们为提高效率而有所牺牲,在日常生活中就要适当弥补。文化宣传部门要通过创新宣传手段,借助多媒体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和推广汉字文化,举办类似《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营造追求汉字书写之美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由此激发国民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与兴趣。
传承汉字之美,要落实教育。教育部门要在中小学乃至大学开设书法课,保证汉字书写教育一以贯之。当前,我国学生课业压力日渐加大,书法课往往形同虚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该紧紧把握教育体制改革的东风,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政策,充分利用学生减负后的课余时间,通过开设兴趣课程,培养学生汉字书写的兴趣。
传承汉字之美,要唤起自觉。当面临汉字危机时,大家第一反应的“罪魁祸首”即是电子信息技术。其实,这无异于“酒醉伤肝归罪杜康,走路失足诿过道路”。汉字危机并非源于今日,人们浮躁的内心早已装不下欣赏汉字的能力。政府要引导书法协会等社会组织,加大文化推广力度,将传统艺术推向现代社区,号召人们放下手中的高科技,拾起遗忘多时的笔。
每个汉字都是一条路,带领我们回到传统文化的故乡,我们要想回归传统文化,就必须正视汉字危机,对汉字报以敬畏之心,传承汉字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多一份对汉字书写应有的珍视,多一份对传统文化应有的敬重。只要全社会同心协力,定能确保汉字之美不断传承,中华文明长盛不衰。